品牌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

青岛早报 2022-04-14 06:21 大字

“栈桥是青岛城市之眼,建议建设青岛栈桥博物馆”“集群化品牌IP平台建设是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发展城市文化可以增强城市竞争力”……今年两会期间,市政协委员们围绕着文物保护开发、“品牌之都”建设、城市文化发展等话题畅所欲言、建言献策。

栈桥作为城市的名片之一,是青岛旅游窗口中的窗口

建设青岛栈桥博物馆

“栈桥是青岛城市之眼,是丈量青岛市的起点。为充分挖掘和保护岛城历史文化资源,提升青岛市历史文化研究与旅游资源开发的迭代,建议建设‘青岛栈桥博物馆’,为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增添文化新要素。 ”作为第一提案人,市政协委员、青岛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张墨英说。

张墨英说,1891年青岛市建置,第二年,驻扎青岛的清军在青岛湾建设了栈桥,是当时的海上“军火供给线”。栈桥承载着国家、民族、城市、市民的复合记忆,凸显了奋力开拓的城市精神。因此,建设青岛栈桥博物馆,实际上是通过栈桥这个具有城市特征和地标特色的建筑,展示青岛市建置130多年的历史与青岛人民的精神。

张墨英认为,栈桥作为城市的名片之一,是青岛旅游窗口中的窗口。目前,栈桥及回澜阁由市南区管理,其接待形式、游览路径尚有较大提升空间。建设栈桥博物馆,将以栈桥的文化历史为主要载体,旨在收藏历史、保护文物和科学开发,主要目的是向游客展示青岛历史、文化底蕴,让游客深度了解青岛,增强青岛印象,并以此丰富时尚旅游业态和产品体系,提升旅游品质。

栈桥作为中山路最南端的知名景区,应当说,栈桥兴,则中山路兴;中山路兴,则老城区兴。栈桥与青岛国际邮轮母港区居于老城区的一南一北,相互呼应,栈桥当年由军用码头变成旅游景点,是因为大港码头建成使用而嬗变的,两者有着天然的联系。建设栈桥博物馆,虽然体量上、经济效益上与邮轮母港不可同日而语,然而具有天然的联动效应,对促进老城区复兴、扩大青岛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影响力将起到积极的作用。青岛栈桥博物馆将成为复兴中山路和青岛老城区的点睛之笔。

张墨英提出,要突出公益性与规范性,以宣传展示栈桥和回澜阁历史进而反映青岛历史、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目的,免费向游客开放。 “青岛栈桥博物馆”由栈桥入口、桥体、回澜阁三个基本部分组成。展示手段除实物、展板、影像外,受室内展馆面积所限,应更多采用VR等新手段,丰富展陈内容。

通过老青岛游专线串联周边景区,实现栈桥博物馆与邮轮母港、道路交通博物馆、青岛海关博物馆、青岛市民俗博物馆、中国海军博物馆等联动,为游客提供一套文化“大餐”。

与世界知名栈桥如澳大利亚巴瑟尔顿栈桥、日本大久野岛栈桥等结成“姊妹桥”,打造世界栈桥联盟,通过举办世界著名栈桥联展、栈桥国际论坛、沙龙等,共同推广栈桥文化。

集群化品牌IP平台建设是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创建青岛品牌IP平台

“品牌是一座城市人文、经济、环境、消费、产业的独特载体,集群化品牌IP平台建设是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市政协委员、农工党青岛市委会专职副主委李玉海提交了一份《关于创建青岛品牌IP平台 引领“品牌之都”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李玉海提出,要挖掘传统品牌价值,建立存量品牌数据库。构建青岛品牌价值测评体系,深度解读与传播,以白皮书、品牌访谈录、短视频、线上平台等多种形式输出,扩大既有品牌资源的影响力。

培育新兴品牌集群,搭建青岛品牌IP创新平台。围绕“青岛制造”“青岛农品”“青岛服务”“青岛购物”“青岛文旅”五大品牌方向,重点关注科技、艺术、新消费等关键领域,充分借助5G、大数据、互联网信息平台等现代化手段和工具,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整合各方力量共建品牌IP生态。

升级城市品牌定位,以城市形象带动品牌IP推广。青岛从东夷渔盐文化、开埠创城史、五四精神传承到新时代国际视野,可以充分体现“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青岛形象。讲好青岛故事,融入品牌元素,建构青岛品牌IP形象设计矩阵,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整合传播、营销事件,引进并培育年轻创意人才加入,与招商引资和产业布局联动,促进消费升级,赋能城市价值。

持续创作内容,输出“品牌之都”价值观。策划立项《青岛品牌故事》大型图书、视频节目,及全媒体线上传播,由青岛市领导、顾问专家、财经作家组成编委会,由品牌研究院、传播机构、出版社执行策划、采编、创作、设计、发行。以“开放、现代、活力、时尚”为核心诉求,深挖城市文脉、品牌故事、时尚基因,系统梳理“品牌之都”青岛的前世今生与未来,重点传播海尔、海信、青啤、中车等领军企业与新锐企业的架构体系和品牌文化,全面深度访谈青岛百强企业及细分行业“隐形冠军”,传播从“五朵金花”到“百花齐放”的影响力,以此为契机重构青岛品牌价值。

组建“品牌之都”青岛智库。邀请业界专家为城市顾问,组织常态化论坛、沙龙、专项研究,为青岛品牌IP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新时代产业互联网与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城市品牌创新的破局点在于价值重构,城市环境、人才智本、产业财富共荣共生,科技芯、文化魂、产业群共筑品牌矩阵,以世界级品牌链接、本土品牌赋能为抓手,以品牌创新联盟或研究院、国际品牌创新论坛、品牌榜单为纽带,构建世界级品牌生态链接的价值创新平台,复兴青岛品牌之都,推动青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高质量发展。

坚定文化自信,发展城市文化,可以增强城市竞争力影响力

发展城市文化增强竞争力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从一个城市来讲也是如此,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一个城市的根、一个城市的独特滋养。市政协委员、青岛画院副院长郭强提出了《关于青岛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的提案。坚定文化自信,发展城市文化,可以增强城市竞争力、影响力,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让城市更美好、让生活更美好。

郭强建议,在青岛高校设立书法专业,促进中小学书法校本教育,加强中小学书法校本教育是新时代国家美育工程的必然要求。支持青岛市中小学优先从青岛高校招收书法专业专职教师,优化书法教师队伍,从源头上解决书法教师短缺问题。通过中小学校书法教育,还可以提高各层次书法人才储备,带动提高全社会书法艺术素养。

其次是要建设一流现代化美术馆,彰显文化强市新形象。美术馆是一座城市的亮丽文化名片。近年来,全国各地美术馆建设方兴未艾,公共美术馆不仅成为新兴的城市地标,甚至成了被追捧的网红打卡点。在基础设施上,建议青岛美术馆建筑面积不少于4万平方米,主要包括展厅、库房、主仪式区、公共教育区、多功能厅、图书室、艺术品衍生品商店、创作室、接待室、轻餐饮休闲区、停车场等功能设施,努力将青岛美术馆打造为集文化交流、艺术学习、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国内外知名美术馆。

再次是要设立青岛市文学艺术奖,推动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建议借鉴山东省“泰山文艺奖”和先进城市的评选办法,由市委、市政府批准设立青岛市文艺界最高规格的文艺大奖。

此外还要深化“拓印崂山”工程,进一步保护崂山石刻。历代历史名人及佛道两教在崂山留下了1000余处石刻,这是青岛市宝贵的历史珍品和文化宝藏。目前,有些石刻已经风蚀严重,亟待开展抢救、挖掘、整理、保护工作。

崂山摩崖石刻历史悠久、数量庞大,但由于古代地僻人稀,久不能为世人所知。 2017年,崂山风管委启动“拓印崂山”工程,共拓印崂山摩崖石刻100处,新发现几十处以前从未发现的或者史志资料里有记载但从未见到实物的摩崖或碑刻,为崂山保留下一份珍贵的文献资料。

建议市政府将“拓印崂山”工程提升为市级文化工程,在工作条件、资金支持、组织协调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工作成果以拓片、图片、视频、复制品等形式加以表达及保存,作为青岛市重要文物、文化成果及文化产品,提升青岛文化底蕴和品位,丰富青岛市文化旅游产品。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陈勇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樱花”元素零食是噱头? 春日限定樱花风靡食品圈获得好评,但在食品界还是“新人”

半岛全媒体记者李潇刚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让不少游客流连忘返于青岛大崂樱花谷,与春天赴一场浪漫之约。在浪漫四月,不...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