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开放,国家战略叠加奏响青岛“最强音”

半岛都市报 2022-04-14 01:26 大字

开放,正在成为激活黄河流域乃至整个北方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从地理位置上看,黄河流域东有出海口可直达东亚日韩,北接蒙古国可沟通中俄,西连中亚可深入欧洲中心,是“一带一路”重要走廊。与此同时,现阶段对外开放水平却并不匹配。数据显示,山东是沿黄流域对外贸易依存度最高的省份,但仍然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个百分点。

新发展格局语境下,谁能成为黄河流域高水平开放的“流量担当”?青岛显然值得期待。据青岛海关统计,2021年青岛市外贸进出口总值8498.4亿元人民币,自2017年以来连续第5年刷新历史新高,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居第5位。其中,青岛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2640亿元,增长44.8%,在各主要贸易市场中增幅排名第一。透过数据,青岛“双向开放”的能力可见一斑。

在青岛市人大代表、青岛千里行集团董事长任钦武看来,青岛漂亮的外贸数据背后,是一大批本土外贸企业的“实力担当”。以千里行为例,从为国外品牌做代加工的OEM起步,到ODM,再到如今年出口额过亿美元,拥有自主品牌,具备从前端设计、制造到后端品牌运营及电商能力的知名鞋类制造商和品牌运营商,可以说,企业的蝶变正是一次与青岛经济开放发展同频共振的转型升级实践。“随着青岛打造黄河流域对外开放门户,上合示范区、青岛自贸片区等一系列平台和政策力度叠加释放,相信青岛外贸企业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市场和舞台。”

正如任钦武所感受到的,青岛依托国家战略,对内对外“双向开放”的平台效应正在日趋显现。2021年,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超300亿元,增长近五倍,实现跨越式倍增发展。在西海岸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运营中日韩消费专区电商体验中心,以“跨境电商+新零售”为发展特色,借助“前店后仓”运营模式,“线上线下融合新零售”场景发展势头喜人。对内,2021年,自贸片区直播货物一线入区超10亿元。对外,创新“前展后仓”新型海外仓模式,目前全市在境外设立超60个公共海外仓,仓储总面积超过28万平方米,分布在美国、日韩、东南亚及欧盟等26个国家,助力汽配、工业装备、假发等20多个品类产品远销海外。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蔡之兵认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国家战略叠加,是青岛改革发展的最大优势所在。在通过高水平开放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青岛必须充分利用这些优势,要坚定不移地发挥合作平台推动力,着力建立和完善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融入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打造面向世界的“国际客厅”等体制机制,推进“双招双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外贸体制机制,以更高水平开放支撑更高质量的经济发展。

新闻推荐

文化养老提速“网课”大军增员

近日,一位88岁老人早上5点半起床上网课学画画的视频走红。老人的女儿称,母亲很爱学习,会的东西有很多,学画画已10年,精神头很...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