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较量中的“急先锋”
急救车呼啸而至,停稳在医院门口,早已等待的医护人员快步上前,将担架抬进急诊科,观察病情后,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抢救……这是医院急诊科最常见的一幕。从意外伤到腹痛、胸痛,急诊科每天都要经历大量的“危急时刻”。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了2018—2020年改善医疗服务先进典型,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急诊科总护士长位兰玲代表医院获得创新举措类先进典型,市立医院在《以危急重症为重点,创新急诊急救服务》这一创新举措方面受到通报表扬。昨日,记者走进市立医院东院急诊科,见证与时间赛跑的紧张与忙碌,与疾病作战的勇敢与无畏。
/ 跟访 /
紧张忙碌是急诊科工作常态
如果说医院是没有硝烟的战场,那么急诊科医护人员就是生死较量中的“急先锋”。之所以“急”,是因为天天都在上演着与死神赛跑的一幕。
4月23日上午,记者走进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区急诊科,这是医院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也是医院最忙碌的科室之一,被誉为医院的 “前哨”。记者看到,这里的医生和护士每个人都忙得团团转,在留观室、抢救室、接诊室来回穿梭着。
急诊的工作特点是脉冲式的,除了负责常规诊治外,还需要随时处置救护车送来的急诊患者。“同时来了两名急救患者,一名脑梗,一名呕吐。”预检分诊的护士王可可接下120急救车送来的患者,然后赶紧通知医生来急救。随后马上询问患者及家属的情况,以及与120医生做部分交接工作。记者在旁边注意到,其中一名患者没有家属跟随,经过询问患者才了解到,患者的儿子刚接到通知,正在赶来医院的路上。 “这种情况非常常见,急救是没法提前做好准备的,各种状况都可能遇到,我们对这些情况也有预案,先抢救好患者最重要。 ”王可可边说,边推着没有家属的患者到抢救室,交给同事们处理,回来后赶紧给抢救床消毒,准备接下一名患者。回到当天工作的预检分诊岗位,她又忙得不可开交,面对病人或者患者家属的各种疑问,“到××科室怎么走? ”“挂号在哪,挂什么科室?”“我刚来,请问我的家属×××在哪个地方抢救?”“我这号挂得不对,该怎么处理? ”……从早晨8点开始接班后,王可可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像陀螺一样一直不停“旋转”。
“急诊科遇到的多是突发情况,很多患者家属匆忙赶来后,对亲人发生的情况不明了,难免心情有波动。 ”刚为一名患者做完抢救的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毕俏杰说,在不少情况下,不仅患者需要抢救,家属也需要心理“治疗”。因此急诊科医生不仅要手脚勤快,沟通能力同样重要。“这名小伙子是因为意外,目前还处于昏迷中,他的妈妈就很难接受这个现实,看见医护人员来检查就拉着哭诉。 ”毕俏杰告诉记者,如何合理安排病人时间,如何换位思考,同病人和家属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很重要,“医护人员也都理解家属的心情,只能是想办法多安慰,发现病情有好转,及时告诉家属。 ”
/ 讲述 /
与时间赛跑抢救危重患者
“今天不算是最忙的时候,更忙的时候什么也顾不上。”市立医院急诊科总护士长位兰玲告诉记者,当天上午从8点到11点接了7名120送来的急救患者,多数是心衰、脑梗等,所以还不至于那么忙乱。如果遇上其他突发情况多的时候,医护人员的吃饭、下班等都要主动延后了。
在急诊科工作多年,医生和护士们见过太多危急的情况:有的腹痛病人,盲目以为是吃坏了肚子而在家扛了十多个小时,最终到医院确诊为肠扭转,因为拖延过久导致切除了80%的小肠;有年轻的慢性胰腺炎患者,几乎每个月都犯,每次都要经历痛苦的禁饮食、每天十多个小时连续数天的输液治疗……
位兰玲告诉记者,目前东院急诊科正常每天大约要收治30多名急救患者,多的时候能达到40多名,这就需要医护人员都有熟练的业务水平,特别是对危重患者的收治有更高要求。而青岛市市立医院急诊科常年担负着全市重大抢救及危、重、急病人的诊治工作。急诊年接诊量30万人次,急诊病房出院患者5000余人次,医护团队以“生命优先、紧急救治”为准则,以“把握时间,挽救生命”为服务理念,在急危重病的救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灾难性事件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日,70多岁的邢大爷(化名)因心慌、胸痛来到市立医院本部急诊科就诊,心率高达105次/分钟,临床初步判断为冠心病,需急查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本部医学影像科立即为患者进行了检查,清晰的血管影像显示,邢大爷冠状动脉前降支近段局限性重度狭窄,病人正面临心肌梗死的风险。心内科医生第一时间紧急给予介入手术,为他开通了狭窄的血管,病人从入院到开通血管仅用时不到50分钟。现在医院通过促进“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网络信息化建设、缩短急救反应时间,进一步完善“急诊绿色通道”;探索建立“急诊—社区卫生中心”为主体的 “区域性、双向转诊医疗卫生合作”模式,强化患者流向管理,加快急诊留观病人周转。以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救治中心、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癌症救治等六大中心建设为抓手,整合学科优势,提升急诊急救综合能力。
/ 幕后 /
绿色通道成为“生命通道”
据悉,青岛市每年心源性猝死病人近3500人。2019年,青岛市市立医院通过国家级胸痛中心认证。 “胸痛中心”通过多学科合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和肺动脉栓塞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速诊疗的绿色通道,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历时两年,现已能够实现远程心电图、实验室检查等传输,专业胸痛医师24小时远程会诊,诊断明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绕行急诊室直达导管室等,大大提高了抢救效率;通过整合院内多学科医疗资源,实现了与院前急救、各级医疗机构转诊和转运、院内抢救的无缝连接,为急性胸痛患者的救治打造了快速诊疗通道,自成立以来,胸痛中心共救治3000余名胸痛患者。
胸痛疾病有着极强的时间依赖性,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救治时间和有效防控,成为了胸痛中心最大的挑战。市立医院制定了规范化的胸痛防护诊疗流程,形成了一套以“患者—互联网—医院”为基础的无缝防护救治体系,实现了全流程疫情防控管理,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同时,与时间抢生命,为患者的“生命链”保驾护航,也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宝贵的参考经验。 撰稿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首席记者 孙启孟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杨健 摄影 孙启孟视频剪辑 刘宇航
新闻推荐
早报4月23日讯23日,由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管理委员会、青岛海关、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