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统计基础作用让数据赋能政府决策 专访青岛市统计局局长刘岐涛

半岛都市报 2020-12-19 02:06 大字

青岛市统计局局长刘岐涛。半岛全媒体记者李红梅

“十三五”期间,青岛市统计局加快改革创新,建设智慧统计平台,实施业务流程再造,充分发挥统计信息咨询监督作用,更好赋能决策、改善民生,为促进青岛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统计支撑和保障。

“目前,经济持续向好的基本盘已经筑成,特别是我们新经济的崛起和快速发展,会带动四季度和全年经济更快发展。”青岛市统计局局长刘岐涛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在今年前三季度增长2.2%的基础上,青岛市全年经济增长会继续提升。

GDP核算“0”误差

青岛市统计局全面改革核算制度,坚持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思维,实施地区生产总值(GDP)统一核算,准确反映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构建涵盖44个行业、100项指标的GDP新核算体系,增加了税收、利润、薪酬等效益核算与质量评估,核算模式由“分级核算”改为“统一核算、下算一级”,组织方式更加严密,核算数据更加科学,效益核算更加凸显,实现了各级生产总值、增速基本衔接。

目前,青岛全市与各区市生产总值核算基本达到“0”误差,增速误差缩小到0.2个百分点以内,核算结果反映发展更符合实际。

青岛市统计局应用GDP核算改革方法,转变经济工作方式,从专业化视角促进高质量发展。及时诊断行业、领域、区市发展短板,形成统筹抓质量效益、抓重点关键、抓规上规下、抓存量增量、抓线上线下、抓域内域外等精准靶向措施。

同时,搭建部门联动机制,协同建立单位纳统、部门规范化测评等制度,更好服务科学决策。2020年,全市新增纳统企业2000家、净增纳统企业接近1100家。

力促经济“V”形回升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影响,全球经济按下了暂停键,青岛市与全国、全省形势基本一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明显回落,经济开局遭遇“倒春寒”。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复杂国内外形势,青岛市统计局及时跟进调查监测,促进“六稳六保”。“及时监测经济发展情况,能够判断出什么恢复,什么时候回升。”刘岐涛说。

青岛市统计局紧盯企业经营,第一时间对5000家重点企业、1380家中小企业开展复工复产、惠企政策进行调查,提出30多条重要建议。

紧盯经济运行,细化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月度动态监测分析,先后16次在市委市政府重要会议上汇报建议,力促经济实现“V”形回升。2020年,全市经济在一季度下降7.1%的情况下,上半年由负转正,实现增长0.1%,前三季度逆势增长2.2%,实现“V”形反转,经济运行向正常秩序加快回归,社会稳定态势进一步巩固。

“经济持续向好的基本盘已经筑成,特别是我们新经济的崛起和快速发展,会带动四季度和全年经济更快发展。”刘岐涛预计,在前三季度增长2.2%的基础上,青岛市全年经济增长会继续提升。

跟踪反映新经济新动能

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日新月异,以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基础,以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模式创新为核心的一些新的产业、业态迅速发展。

“新经济一般包括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点和方向。”刘岐涛说,为跟踪反映新经济、新动能、新成效,青岛市统计局改革创新统计方法制度,建立了33项派生产业监测制度。

建立新旧动能转换监测制度,监测“十强”产业、“四新”经济等33个派生产业,为新旧动能转换“体检评估”。2019年,青岛市新经济增加值3652.43亿元,占GDP比重31.1%,比2018年提升4.4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十强”产业和“四新”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分别为30.4%和31.3%,新动能增势显著。

建立重点功能区统计监测制度,从营业收入、产业集聚、科技研发等方面,为功能区体制机制改革“精准画像”。今年前三季度,9个功能区“四上”企业达2895家、实现营业收入6768亿元、项目投资516.9亿元,分别占全市的31.4%、40.6%和20.0%,贡献度明显增强。

建立7个重点攻势统计监测制度,跟进反映“作战成果”。今年前三季度,民营经济、海洋产业、“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分别为46.8%、29.7%和12.4%,7个攻势增速全面回升。

建立13条产业链统计监测制度,跟踪重点产业“集聚优势”和动能转换。今年上半年,13个产业链增加值约占全市GDP的70%,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医养健康、现代高效农业、文化创意、现代金融等7个产业实现正增长。

精准统计促有效投资

抓投资就是抓后劲,就是抓未来的经济增长。青岛市统计局利用项目审批和联网调查平台,建立精准投资统计体系,多角度、多层次反映投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精准项目纳统,创新项目纳统部门协同机制,建立新开工项目旬报制度,分析项目数量、规模、分布,促进项目新开工建设及投资增长。1~11月份,青岛市统计局组织审核3197个新开工项目纳统入库。“这些新开工项目1~11月份完成投资2600多亿元,占全部投资比重超过40%,不但支撑了今年的投资增长,而且还有5400亿元投资会在明年以后继续投入。”

精准项目分类,建立月度分区市、分行业、分领域及重点攻势和13条产业链投资监测制度,促进投资结构优化。1~10月份,全市新经济投资增长13.7%,有7个攻势和9个产业投资实现增长,投资效能不断提升。

“通过精准投资统计,提高精准投入能力,不搞大水漫灌,好钢用在刀刃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实体经济上,推动结构优化和动能转换。”刘岐涛表示,有效投资一定要有利于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全市投资取得了显著成效,投资增速在去年高基数情况下,今年一直保持正增长。1~11月份,投资增长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畅通社情民意

青岛市统计局下设社情民意调查中心,中心拥有专业调查队伍,建有全国领先的智慧民调平台,集成电话访问、网络调查等多种方式,聚焦社会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领域开展调查,为改善民生、优化政务服务和营商环境提供决策参考。

开展教育、医疗、文体、环境、治安等重点民生领域群众满意度调查5次,倾听群众声音,征集意见建议3623条,为改善民生“把脉”,让老百姓感到“舒心”。

开展营商环境企业家满意度调查3次,累计发放调查问卷2.2万份、回收有效样本9600个,征集企业家意见建议850条,为10个区市、9个功能区、42个市直部门和单位政务服务“亮分”,让企业家感到“舒服”。

善用民意,推动完善市域社会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为部分区市和部门开展政务服务满意度调查28次,访问市民7.44万人,征集意见建议6482条,让社会感到“顺气”。

“社情民意调查中心是市统计局的一个专业调查机构,更是党委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舆情调研与工作评价的平台、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渠道。”刘岐涛说,请大家关注并支持12340社情民意调查工作。

摸清摸实人口家底

对市民而言,今年离统计最近的事情,莫过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青岛市统计局创新运用互联网云技术、云服务和云应用,组织培训6万多名普查人员,自今年5月份开始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利用统计卫星地图,摸清全市5万多个普查小区,标绘建筑物140多万个。

“通过人口普查,可以全面查清青岛市的人口数量、结构、分布、人口流动等方面情况。”刘岐涛举例分析道,比如,可以准确把握全市人口变化趋势,为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和科学制定“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通过运用人口普查数据,相关部门可以更好地开展各项规划、选址和改进提高,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各项民生工程,不断增强市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比如,哪些区域低龄人口多,就要规划建设更多的幼儿园、小学;哪些区域老年人口多,就要规划建设更多的养老院、医院;哪些区域人口密度特别大,就要在公共交通设施规划上多关注等等。

“目前,青岛市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正处于收尾阶段,借此机会感谢广大市民朋友的大力支持、参与和配合。”刘岐涛表示,明年青岛市统计局将按国家规定程序及时发布普查结果。

新闻推荐

线上线下亟待“全方位适老化”

老年人“受困于”智能化银行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