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作协举办新年诗会,著名诗人欧阳江河开讲 诗歌创作来自现场

半岛都市报 2020-01-04 01:27 大字

文/图半岛记者黄靖斐

1月3日,青岛市作协在荒岛书店举办2020年青岛新年诗会,著名诗人欧阳江河出席并做了“诗歌写作的现场问题”的讲座。

讲座从“诗歌的现场”开始,欧阳江河把诗歌的写作概括为“触碰”,诗人要和当下的现场产生关系,只有打开这一开关才是真正对诗歌写作“入门”。欧阳江河认为,当下中国的诗歌创作有“共性”,“看起来写得好的诗歌很多,但是很多诗歌越写越像,失去了诗人的个性”。欧阳江河说,他也看到不少人在学写诗,“看了别人的诗,自己也跟着写几首,那不叫写诗,只能说是诗歌记录。文学创作就是这样,只从写作意义上学习卡夫卡和马尔克斯的,几乎没有人能超过卡夫卡和马尔克斯。”欧阳江河认为,创作其实要置身于文学之外,“我们有句老话,叫‘功夫在诗外’,就是说外延的部分远远比写诗本身重要,而写作过程就是把自己的精神、感觉、灵魂投射出去”。

在欧阳江河看来,文学中的现场和现实并不相同,“文学现场不完全是生活的现实,而是在追求一种现实感。”欧阳江河甚至认为,文学并不完全高于生活,它也有可能会低于生活。“诗歌可以成为垃圾和黄金的组合,也可以成为未来朝现在看的一种目光。”

欧阳江河来青岛的次数不多,但他对这座“年轻的城市”很好奇,“我今年63岁,青岛的年龄仅仅比两个我大一点,真的是非常充满朝气与青春气息的城市。”来到青岛荒岛书店,他则看到了很多年轻的面孔,这让他非常欣慰。“我很想和年轻的作者交流,也很想到青岛更多的地方深度地走一走看一看。”

欧阳江河在国外生活的时间很长,也去了很多国家,他最大的感受是中国的诗歌在国外的影响力不够,“这和翻译有关,但最大的问题则在诗人本身,无论是格局还是深度,我们的作品对他人产生不了文化的影响。”

欧阳江河,本名江河,作为“朦胧诗”代表人物,他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3年至1984年间创作长诗《悬棺》,代表作有《玻璃工厂》《计划经济时代的爱情》《傍晚穿过广场》《最后的幻象》《椅中人的倾听与交谈》《咖啡馆》《雪》等。

欧阳江河的写作实践深具当代特征,在同时代人中产生了广泛的、持续的影响。现当代诗歌中长诗佳作少之又少,而欧阳江河则痴迷于长诗创作。他的《凤凰》《泰姬陵之泪》都是长诗。出色的智性始终是欧阳江河最闪光的素质,他绵延的语势和滔滔雄辩的语感令人着迷。他也因此被视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最重要的代表性诗人之一。

新闻推荐

退而不休书新意 引领时尚再出发

时尚达人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