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技术安全性引争议 刷脸认证是否任重道远?

济南日报 2019-09-04 11:19 大字

最近一段时间,你的朋友圈里是否被一款“换脸”小视频软件刷屏?身边一些熟悉的朋友通过手机软件上传自己的照片,将电影镜头里的人物、影视剧明星的脸部换成自己的脸,效果惟妙惟肖,几乎可以以假乱真,让大家体验了一把“演员梦”,确实具有娱乐性。

“我被吴亦凡表白啦!”“我跟海王演对手戏了!”从8月30日起,不少网友们就开始关注并使用这款小视频软件,并通过社交平台发布自己制作的与明星同台的小视频作品,而这个视频的制作过程非常简单,只需要在软件上上传一张自己的个人头像照片,再从软件提供的影视明星模板中选择一款,就可以成功将明星的脸部替换成自己的。一时间,“ZAO”如同收割机一般,收获了大量粉丝,获得了百万下载量,众多网友玩得不亦乐乎,这款App 一跃登上App Store全站排行榜第7位,娱乐类App第2位。

然而在线上风靡仅仅几个小时之后,这款AI换脸技术软件“ZAO”就开始被大众所质疑。因为这款软件的人脸识别功能涉及到肖像权,且在注册时的用户协议存在大量不安全因素,这些都很难使人不紧张。即使在遭受质疑后,该软件迅速对用户协议进行了修改,但其中所揭示出的肖像隐私风险给我们每一个人都提了一个醒: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个人照片的泄露究竟存在多大的风险?

“用户协议”,你真的用心看了吗?

我们在生活中需要用到很多款手机APP,在下载安装一款新的APP时,在“用户协议”上点“同意”之前,我们真的用心看过协议内容吗?令人担忧的是,很多人对个人隐私安全并不敏感,用隐私去换取便捷的人大有人在。

在“ZAO”最初一版的用户协议中可以看到:“在您上传及发布用户内容之前,您同意‘ZAO’及其关联公司以及\‘ZAO’用户全球范围内完全免费、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和再许可的权利,包括但不限于可以对用户内容进行全部或部分的修改与编辑(如将短视频中的人脸或者声音换成另一个人的人脸或者声音等)以及对修改前后的用户内容进行信息网络传播以及《著作权法》规定的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全部著作财产权利及邻接权利。”

央行科技司司长李伟曾表示,“人脸是非常敏感的个人信息,一旦泄露或被盗取,会带来非常大的影响,有技术也不能滥用,有技术也不能任性。”

协议内容里不乏“完全免费”“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等条款,这就意味着一旦同意并使用这款软件,它可将你的个人照片和资料,任意授权给第三方,并且享受编辑修改权利;而且一旦有纠纷产生,需要用户来承担风险。

不少网友对此产生了质疑。有网友说:“既有手机号,又有面部图像,通过技术合成,说不定哪天犯罪分子就可以冒充你和你的家人进行视频对话了。”“玩换脸玩得这么嗨,不怕支付宝被盗刷脸吗?”“现在好多地方都应用了人脸识别,真是细思极恐啊。”

面对质疑,“ZAO”不得不修改用户协议,针对所有涉及肖像权的条款作出了修改,对原有的上传肖像可被“完全免费、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和再许可的权利”等内容进行了修改。

人脸识别技术,像是一把“双刃剑”

大概在5年前,我们还使用着传统的支付方式,后来移动支付兴起,渐渐人们已经习惯了出门吃饭、逛街只带手机,钱包、现金、银行卡都可以不带在身上,甚至在国外,特别是中国人密集的地方,支付宝、微信等支付方式也非常普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电子支付发展最快的国家。当我们正在享受这种便捷性的时候,“刷脸”这一新方式也悄然来到。不难发现,刷脸其实已经深深地渗透进了我们的生活。在银行办理业务,出门旅游入住酒店,支付宝支付,许多领域都有了刷脸技术的应用。

尽管这款换脸APP被吐糟,我们还是不得不承认,人脸识别技术给生活带来了便捷。目前,这一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于智能门锁、移动支付、手机解锁等,从公司、学校、小区到商场、车站、机场都运用了人脸识别技术。“刷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日常。

确实,仅仅从技术角度来说,它可以被应用于很多领域并发挥独有的作用。在2017年青岛国际啤酒节期间,青岛警方将“人脸识别系统”应用于安保工作,成功抓获网上逃犯25名,吸毒人员19名,当场抓获作案扒手5名并驱离扒窃前科人员32名。再比如像《速度与激情7》这部电影中,因为主演之一保罗·沃克遭遇车祸身亡,为了继续完成拍摄,主办方就是靠换脸技术才完成了他余下的戏份,使电影如期上映。

而人脸识别技术在应用上存在的争议也不少。8月份,南京一高校在两间教室试点安装的人脸识别系统,除了能自动识别学生的出勤情况外,还能够实现对学生课堂听讲情况的全程监控,学生是否认真听讲,是否在玩手机,或者打瞌睡,都逃不过人脸识别系统的“法眼”,有学生提出这有侵犯别人隐私权之嫌。瑞典东北部城市谢莱夫特奥教育部门试用一种人脸识别技术,记录高中生的出席率,被指违反法例及侵犯学生隐私。

技术虽好,但应警惕滥用

一款小小的“换脸”软件,使得大众对AI技术的担忧也加深了。早在几年前,一款名为“deepfakes”的软件出现之后,在国外已经出现了许多针对公众人物的恶搞视频。这些视频有些足以以假乱真,欺骗性很高,因而这款软件在全球引发了争议。

大数据时代,每个领域都不断地产生大量数据信息,这些数据为人工智能的应用提供了充足的储备,但却不可避免地涉及用户的隐私,这就需要更健全的法律和技术手段来保护用户隐私。

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积丰表示,目前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存在技术滥用、资源浪费、方向不明等问题,安全与治理需要顶层的战略性思考和系统性规划,要重视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经济成本和转化效益,避免产生技术滥用、结构性失业等问题,应该将人工智能发展纳入更广泛的治理议题范畴。

对于人脸识别技术的风险,奇安信行业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裴智勇表示,换脸视频软件带来的真正安全挑战,是当人脸识别技术被普及,传统运用人脸识别或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面临被突破的风险。同时他建议,企业应尽量避免单独使用生物识别技术,而应配合大数据、人工监控等方式辅助数据验证,对人脸识别进行多方认证。对于个人来说,应该尽早将人脸识别信息与手机绑定。“自己主动早绑定,就大幅降低别人将你的人脸识别信息绑定到其他手机上的风险。”裴智勇说。

人脸识别带来的便捷与好处显而易见,这股“刷脸热潮”已经到来且势不可挡,但如果一项科技的发展要以安全和人们的隐私来交换的话,那这绝对不是一项好的发明。如何在保障安全和保护隐私的前提下实现新技术的应用呢?这是人脸识别技术发展必须严肃对待的课题。

(本报记者 王飞)

新闻推荐

青岛农商银行打造支持自贸区发展的“农商样本”

□记者王新蕾通讯员王民业报道本报济南讯8月30日上午,青岛农商银行举行发布会,正式推出《山东自贸区综合...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