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在服务育人中闪光 记青岛市“青年文明号”、中国海洋大学后勤综合服务平台集体
◆噪音扰民、寝室锁坏了、下水道堵了、服务投诉……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此类烦心事找后勤综合服务平台,已成为中国海洋大学师生的共识。
“后勤服务大厅就在教学楼里,生活中遇到困难可随时求助,这样的服务既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又暖心。”学生李冉表示。
多年来,这一平台员工凭着优质的服务、扎实的技能在高校智慧后勤建设的道路上开拓创新、砥砺前行,让青春在服务育人中闪光,成为师生交口称赞的“贴心管家”“服务明星”。
□本报记者薄克国
本报通讯员冯文波
打造智慧后勤
2012年末,“互联网+”理念在国内萌生之时,中国海洋大学应声而动,率先启动后勤信息化建设工作,从“汗水后勤”向“智慧后勤”转换。7年来,已发展形成了以后勤服务大厅、“数字后勤服务大厅”网站、后勤服务一号通、后勤集团微信公众号、移动后勤APP为载体的“五位一体”后勤服务新格局。
“同学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老师您好,请问您对我们的工作是否满意?”“房间门锁坏了,我们已经记下,马上派人前去维修”……走进位于中国海洋大学教学区的后勤服务大厅,映入眼帘的首先是客服人员忙碌的场景,接听电话、受理来访、录入信息、派工、回访……他们在平凡岗位上践行着“一站式”“一次办好”“线上+线下”智慧服务的理念。
滕旭征是“后勤一号通”接线员,每年供暖季是她最忙碌的时候,充水试压,易出现暖气漏水、水管爆裂的情况,夜晚发生此种情况更要紧急处理。某天凌晨,果真有暖气漏水,学生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拨打了“一号通”,当听到“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这句亲切的话语的时候,同学“无助”的心一下安定了。毕业离校之时,该名同学在留言栏里写道:大学四年,感触颇深的是后勤服务的日益改进,海大也成了令其他高校学生羡慕的“别人家的大学”。
目前,该平台平均每天有效信息录入量100余条,高峰期达500余条;24小时服务热线“一号通”平均每天接打电话200余个,微信公众号粉丝逾两万人,移动后勤APP已成为广受师生青睐的后勤服务“神器”。
传递青春正能量
2018年12月24日,共青团青岛市委公布了新当选的“青年文明号”,中国海洋大学后勤综合服务平台名列其中。
“青春建功、服务育人”是这一青年集体的创建口号,也是激发他们开拓创新,传递青春正能量的动力之源。
“叔叔、阿姨,今后我再也不在海边乱丢垃圾了。”“离岸流这么可怕,以后在海里游泳我还是和爸爸一起吧!”这些略带醒悟和惊奇的话语是该集体在青岛石老人海水浴场开展以“关爱海洋、守望蔚蓝”为主题的环保活动时,现场小朋友给予他们的反馈。该集体自发成立了“亲海”志愿服务队,不定期地开展海洋知识宣讲进社区、进学校和海洋保护公益活动。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为海洋知识普及、提升全民海洋意识贡献一份力量。
“网聚青春同路人”是该集体在“青年文明号”创建过程中打造的品牌活动。通过举办“你说我听”真情座谈会、“遇见青春·遇见后勤·遇见你”大走访和“网聚心声”后勤朋友圈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与广大青年学子面对面、心连心,主动听取他们关于改进后勤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解除后顾之忧。
他们还发挥自身的平台优势,为大学生就业创业、实习实训提供便利,设立“扬帆”岗位,开展“勤学”活动,在文明礼仪、语言交际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使他们在青春扬帆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实现更大担当和作为
3月31日,新时代高校后勤改革发展论坛暨后勤工作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教育后勤协会授予中国海洋大学思想文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全国高校后勤事业发展先进单位”。这是中国海大在智慧后勤建设中赢得无数奖励后的又一次“+1”。
山东省“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中国海洋大学“巾帼文明示范岗”“服务明星”“后勤之星”……系列荣誉折射出这一青春集体的实力与能力。原本一成不变、枯燥乏味的高校后勤工作,也因他们的辛勤付出而变得灵动多姿、别样精彩。
12名工作人员,平均年龄32岁,这是一支朝气蓬勃的团队。为了永葆为师生服务的初心,他们通过举办互助学习小组、业务强化训练班、交流调研团,以及“青年突击队”“青年文明岗”评选等形式和活动,历练青春、追求卓越,积极争取在服务育人的道路上实现更大担当和作为。
“高校后勤工作是纽带,它把‘互联网+’技术和青年人干事创业的热情连接了起来,构成了后勤综合服务平台这个大舞台。青年职工在舞台上挥洒汗水、锻炼成长,在增强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的同时践行着青春理想。”中国海洋大学后勤保障处处长王哲强说。
新闻推荐
父亲名叫徐继山。我最初认识他,是奶奶手里的一张照片。照片上奶奶抱着还在襁褓里的三叔,安静地坐在前面的椅子上,父...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