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陌生老人迷途,三中好少年相助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三中的德育教育环境陶冶着学生的情操

半岛都市报 2018-01-13 11:11 大字

杜玉(左一)、孙静宇(中)和孙翊杰(右一)。半岛全媒体记者丁霞

近日,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三中学收到了新区黄岛街道办事处的一封表扬信。信中表扬了新区第三中学208班的孙静宇及202班的杜玉、孙翊杰三位同学。这三位同学在放学路上遇到了一位迷路老人,并主动帮助老人安全回家。

路遇老人迷途,少年当即相助

1月3日傍晚,208班的孙静宇及202班的杜玉、孙翊杰三名同学放学后途经崇明岛路天方手机店时,在商店旁边发现一位迷路的老奶奶。三名同学见老奶奶识路困难,孙静宇同学主动求助位于国货南侧的黄岛街道社会治理流动工作站,“阿姨咱快点,气温太低别冻坏了老奶奶,看样子老人家在外面怕是有一段时间了”,工作站的工作人员说,看着同学焦急的样子,她们就赶紧跟了过去。当时,另外两名同学则陪着奶奶聊天,安抚老人情绪,等候工作人员到来。

黄岛街道社会治理流动工作站接到老人后,经简单询问得知老人现在自己住,但不记得回家的路了,工作人员很快联系上了老人的子女。等待家人过来接的期间,老奶奶不断地道谢,“谢谢你们,我78岁了,身体不行老糊涂了,木有你们我恐怕就冻死了……儿子闺女都找不到我”。老人的儿子来到流动工作站,将老人接回家。他非常感谢这三名学生和工作站的工作人员。

课堂渗透,言传身教

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三中学位于老城区,“老三中”旗帜一直是学校的精神力量。学校长期以来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秉承“滋润生命携手成长”的教育理念,以“文明源于身边细节,做人始于学会感恩,教育重在培养习惯”这一德育工作为主线,从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等方面入手,强化德育管理,突出德育实效,不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各学科组通过集体备课发掘教学内容中渗透的德育因素,挖准德育“亮点”,以知识为载体,适时适度地在课堂上渗透道德教育、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吸收成长所需的“精神复合营养”,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实现德育一体化。

三中教务处的王家蕾老师介绍,德育教育既要言传,又要身教,处处为人师表,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先做到,用自己的爱心和人格魅力感染影响学生。学校要求教师注意自身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给学生树立榜样,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班级是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环境,这个“环境”对学生无时无刻不发挥着显性或隐性的教育作用。学校把班级环境的建设权交给学生,创建每一面墙壁会说话的教室;通过各类德育主题班会来营造一个良好的精神成长环境,使置身于其中的每个学生都感受到一种无形力量和高尚精神,有意或无意地影响、支配着学生的行为,陶冶着学生的情操。

据了解,班级有一次放学后暖气突然漏水,水流喷射得很远,杜玉和其他几个同学顾不上自己的衣服和鞋都被淋湿,一直冲在前面堵水。只要是班级集体活动孙翊杰同学都积极参加;他还拾金不昧,一次上学的路上,曾经捡到十元钱上交作为班费。尊敬师长、待人宽容的孙静宇同学积极参加学校班级的各种活动,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

这三名同学的行为充分表现出勇于担当、乐于助人的品质,是三中“三全育人”的体现,更是西海岸新区千万优秀学子的缩影,是新区落实立德树人最真实的答卷。

新闻推荐

情系农村,80后乡医成百姓贴心人 ——走近城阳区上马街道周家庄社区卫生室乡医张相臣

张相臣。半岛全媒体记者张彤在城阳区上马街道周家庄社区经常可以看到一位手提出诊箱脚步匆匆的年轻人,他遍访社区,定期为居民做健康查体,嘘寒问暖,看看这家感冒的孩子吃药好点了没...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