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情系农村,80后乡医成百姓贴心人 ——走近城阳区上马街道周家庄社区卫生室乡医张相臣

半岛都市报 2018-01-13 11:11 大字

张相臣。半岛全媒体记者张彤

在城阳区上马街道周家庄社区经常可以看到一位手提出诊箱脚步匆匆的年轻人,他遍访社区,定期为居民做健康查体,嘘寒问暖,看看这家感冒的孩子吃药好点了没,望望那家行动不便的老人最近身体咋样了……这位义无反顾,立志农村卫生事业的优秀小伙子,就是上马街道周家庄社区卫生室的乡村医生张相臣。

出诊回家途中脚踝扭伤

不顾疼痛次日坚持接诊

张相臣是地地道道的“80后”,从他选择做一名医生那一刻起,便立志以一颗善良而真诚的心,始终装着病人,用实际行动实践自己的理想与人生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不但每天就诊随访的病人多,而且半夜出诊现象也很普遍。就在今年三月的一个夜晚,张相臣到社区一位中风偏瘫病人家里出诊,回家的路上一脚踏空致脚踝扭伤不敢着地。第二天,妻子极力要求他在家休息,可当他看到卫生室门前等待就诊的病人,二话没说,对患处进行了简单处理就坚持接诊,这一干就是一天,晚上九点多回家,他的脚已经肿出了淤血,看着他青紫发黑的脚,妻子又气又疼,但是妻子深知只要有病人找他,他便义无反顾已经成为习惯,改不了了。

四年没睡一个安稳觉

把关爱送给每个病人

在周家庄社区卫生室工作的日子,无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只要一个电话、一次敲门,张相臣都会及时出现在需要他的地方。从没因为在严寒酷暑中出诊而抱怨,也从没因为起早贪黑工作而后悔。他常常对村民说:“我身为咱村的医生,就是24小时为大家服务的,任何时候大家都别不好意思找我。”

2016年冬天的一个夜晚,村里80多岁的周大爷发烧,吃药一天仍没有缓解。忙碌到天黑的张相臣刚迈进家门,周大爷的老伴就到家中找他,张相臣立刻赶过去,经过详细的问诊和仔细地检查,初步诊断周大爷得了肺炎,需要住院治疗,周大爷的儿女又都不在身边,张相臣立刻回家开车,及时地将周大爷送到医院,挂号、检查、办理住院,直到老人的儿女赶到医院,他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

四年来,张相臣跑遍了周家庄社区的每一条道路,熟悉了每一位村民的身体状况,谁患过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家有几个孩子,他心里一清二楚。由于工作繁忙,他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从没过一个轻松的节日,但他不后悔选择做乡村医生。张相臣常以“把病人当熟人,把病人当亲人,做一名实实在在有价值的好医生”为他的座右铭,不断激励自己,把更多的关爱送给每一位前来就诊的病人。

“年龄不大学问大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乡村医生的工作,就是要全面了解百姓的健康状况,为他们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这就要求医生首先要有过硬的医疗技术,为此,张相臣买了大量的书籍,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自己,力求掌握更多的技术,更好地减轻病人的痛苦。经过不断学习,他熟练掌握了针灸、推拿、理疗等中医适宜技术,尤其擅长对颈肩腰腿疼的诊疗。

由于他技术过硬,口碑极好,周边村甚至外乡村的病人都慕名而来。他曾经医治过邻村的一位苏老太,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前些天一大早就急匆匆地来找他,激动地对他说:“昨晚我做了个梦,梦到你不在周家庄干了,我都哭醒了,今天特意来看看是不是真的,你可千万不能走啊”,听着老人的话,张相臣的内心无比激动,眼泪就在眼睛里打转。张相臣觉得百姓的心是善良的,坚持多年如一日的努力付出,换来的就是百姓对自己的信任和认可。得到过他精心医治的居民,都夸他是“学历不高水平高,年龄不大学问大,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

如今的张相臣和全区400多名乡村医生一起,在基层岗位上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对于百姓来说,乡村医生就是生命的护卫,是绽放在岩石上的花朵。“生命如花,十字交叉,解群众之疾苦,保百姓之安康,我们的责任重大。未来的征途上,我将与同仁们一起,继续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为城阳区更好更快发展无私奉献我们的青春热血,不愧对白衣天使的神圣使命。”张相臣坚定地说。

新闻推荐

10日9时许,在青岛中路:推雪车前头

10日9时许,在青岛中路:推雪车前头作业,后面跟着大队乘用车。本报记者王震摄影报道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