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开拓创新,锐意进取 莱西市农机化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半岛都市报 2016-08-26 00:00 大字

大型联合收割机作业。近年来,莱西市农机部门结合新形势下农机发展现状及农民的需求,紧紧围绕推广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这个主题,以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着力调整优化农机装备布局结构,主攻薄弱环节机械化,扩总量拓领域,抓推广调结构,提水平增效益,促进了全市农业机械化转型跨越发展。

普及机械化耕作,转变落后生产方式

“以前的夏收可不是这样。”河头店镇杨家寨村杨深东老汉回忆,“上世纪70年代末他才十五六岁,那时候,家里弟兄三个早上4点钟就要起来跟父母下地割麦子,晚上全家在麦场上脱粒要干到11点多。全村200多个劳力,每天起早贪黑,仍要忙活20多天。”当时的农活完全是人工作业。上世纪80年代末,农村逐渐有了联合收割机,让农民彻底从麦收的繁重作业中解脱出来。但联合收割机价位高,数量实在有限,村民们排队等有时要等上好几天。

直到2004年,国家开始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莱西市通过努力争取青岛市财政补贴资金85.6万元,而后补贴资金逐年增加,截至2015年已累计争取农机补贴资金3.66余亿元,补贴各类农业机械24001台(套)。截至目前,全市农机总动力达131.84万千瓦,拖拉机在册数达到42233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比2004年底增幅74.2%;小麦联合收割机从2004年的307台到现在的2400余台;玉米联合收获机从2004年的105台增长至如今的1300余台;小麦免耕播种机等保护性耕作机械则实现从无到有达到1162台,林果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设施农业生产等机具也得到大量推广。农机装备总量快速增长,结构全面优化,全市综合农机化作业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彻底改变了农民群众“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低效农业生产方式。

2016年,莱西市共争取上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5000多万元,较2004年的85.6万元增长58倍多,目前基本申报完毕。农机数量大幅增加,更大的意义在于有力推动了农机化进程。截止到2015年底,全市农业机械化生产综合作业水平已经达到87.1%,小麦生产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玉米机收水平达到90%,花生机收率创历史新高,达到70%。

落实购置补贴政策,催生新型农民,助农增收

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机械化耕作在农村的推广。机械耕作代替人工劳作,最大的收益之一就是让越来越多的农民从繁重的农活中解脱出来,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促进了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小城镇的转移,寻找新的致富之道。“一年除去自家地里的收益,怎么也能再多挣个两三万。”店埠镇村民葛义芳原是一名农机大户,借助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2008年他联合本村16名机手注册成立了青岛为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共拥有各类大中型机械40余台,除此之外,他们还把周边村庄农户的土地,整片、整村租下,经营土地面积已经超过7000亩,全社200多名社员,人均年收入超过6万元。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催生了葛义芳、王进军、段寿光等一大批靠农机作业走上富裕道路的新型农民。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10余年,在政策引导下,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农机专业协会等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纷纷涌现,促进了农机服务迈向产业化发展轨道。目前全市已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170个,合作社成员达到2900余人,农机资产价值1.5亿元;合作社大中型机械数量占全市农机拥有量的61%,承担全市67%以上的农田作业服务任务。同时,全市已基本形成以农机合作社为主体,农机作业队、农机大户为辅的农机服务体系。突出了农机作业的规模效应,为农业集约化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探索出政府扶持、社会服务、共同利用、提高效率的农机化发展道路。

文/图孙澳丽孟范俊杨晓慧

新闻推荐

视患者为亲人,树立良好口碑 夏格庄中心卫生院创建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

夏格庄医院病房楼医生给病人透析治疗医患沟通会专家坐诊夏格庄医院微信二维码1956年,夏格庄中心卫生院建成,承担着莱西市夏格庄镇54个行政村,3万余人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近几年来,随着国...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