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加速、“零碳社区”试水

青岛晚报 2021-03-23 06:00 大字

名词解释碳中和

碳中和(CarbonNeutrality)意味着什么?简单来说,就是实现净碳足迹为零。国家、企业、团队或者个人等不同的主体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广义上指温室气体),能够和通过森林、海洋等碳汇方式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相抵消,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就不会额外增加。

40年后,人类是否移居火星还不好说,但可以确定的是,地球正迎来一个“碳中和”的世界。

这并非天马行空的想象。全国两会爆火的“碳中和”概念,是过去十多年间中国第三次提出碳减排的目标。这个新目标中,有两个细节。第一个细节是对于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另一个细节,是碳减排从相对值变成了绝对量。两个细节意味着碳减排需要“提速”。

2060年碳中和的长期目标着实令人振奋,但还缺乏具体的实施路径。全方位的零碳转型涉及包括能源、制造、交通、建筑甚至农业等关键部门。

最重要的是,这场“气候战役”绝不仅仅是政府的“独角戏”,它也紧密依赖于包括企业和公众在内的各方力量的协作,包括提出解决方案和贯彻执行。目前,岛城已有不少企业提出了自己的“碳中和”目标,那些高耗能的钢铁、水泥、玻璃和陶瓷等行业的企业也在深度减排以及寻找替代解决方案,而青岛独有的海洋地理条件,也在风能、潮汐发电等方面有着天然优势。

商论

市场越“文明”,龙头越有机会

市场越“野蛮”,草根就越有机会;市场越“文明”,龙头就越有机会。

如今重申“碳中和”概念,说明我国这个具有14亿人口规模经济机器的加速度已不是整个经济前行的主旋律了,取而代之的是高质量发展。之后,国家管控也越来越严苛。

国家每一次自上而下的门槛约束,都大大提高行业供给侧龙头的竞争实力,同时每一次自下而上的技术新突破,又会开辟一个新的增量市场。

举个例子:过去5年养猪行业飞速扩张,龙头牧原行业过去4年产能增加了5倍,市值扩大了10倍,最大的驱动力是什么?是对环境约束不强的政策。而当下大片的养殖用地是批不下来的,养猪场大规模的污染一般企业是处理不了的,而只能头部公司才能搞得定。这就意味着“市场越文明,门槛越高,龙头越强”。

可口可乐公司19世纪末诞生了,但为何直到上世纪20年代才真正崛起,最大的驱动力是什么?是全国禁酒令,而美国人的餐桌上需要一款替代酒精的爽口饮料,约束越大,替代性创新就来了。

很多企业百年长青,优势其实不是需求侧,而是供给侧端的高门槛。每次行业门槛政策大变,对于龙头企业就是天赐良机。

这次“碳中和”既要让市场提高质量,同时淘汰旧技术,呼唤新智能时代的到来。那么,对于青岛的创业者,接下来将会有三条原则会比较重要:

第一点,是务必重视新能源技术。新能源企业、自动驾驶、车联网一定是最大的杀手锏,另外还有氢能源、光伏发电等,青岛在以上几个板块可谓提前布局了,只不过除了特锐德、北汽之外,还未有较大建树。

其次,是务必重视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未来10年,所有的中小企业都要面临一场浩浩荡荡的数字化转型大赛,以后,也许不会有什么传统企业和非传统企业,一律都是数字化企业。在这点上,卡奥斯在引领,只不过相对而言,卡奥斯更聚焦传统工业转型升级。

第三点,是要务必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当下属于破坏生态建设、不顾环境的产业,最终都会付出惨痛的代价。对于铺张浪费的管控会更加严苛,比如一手奢侈品市场发展或将放缓,二手市场将会升温,估计年轻人提前消费的金融机构将会被打击等等。“碳中和”的背后是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背后是为国家谋强盛,为人民谋幸福。

碳排放

新能源汽车布局补齐短板

氢能、充电桩研发加速度

“碳中和”所涉及到的领域,从碳排放角度出发,包括风能、核能、光伏、电能、氢能等,青岛市是工业重镇,对传统能源依赖较大,受煤炭、煤电压减产能和石化产业转型升级等因素影响,近两年青岛市主要传统能源使用量普遍下降,但占比仍然过大,下降的空间很大,而在新能源领域,则也在逐步加码。

新能源汽车对燃油汽车的替代是交通运输行业的重要碳减排措施。在岛城,新能源汽车的布局在扩大,一方面,青岛拥有一汽大众(华东)基地、上汽通用五菱青岛基地、北汽新能源基地等,青岛市工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整车产量近120万辆,其中商用车和新能源汽车表现比较抢眼,全国平均每10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辆是“青岛造”。

除了电动汽车,青岛企业在新能源汽车充电网的建设、运营及互联网的增值服务领域深耕多年,充电桩市场处于龙头位置,特来电不论是建桩数量还是充电量长期保持在第一的位置。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12月,全国充电运营企业所运营充电桩数量超过1万台的共有9家,其中特来电运营20.7万台,稳居第一位。

新能源汽车还包括新型燃料电池汽车,当前,氢能产业是各个城市争相布局的风口,青岛正大力实施“东方氢岛”战略,力争在未来10年打造成国际知名的氢能城市。

去年年初,青岛美锦新能源商用车整车制造中心项目在西海岸新区投产,并向青岛真情巴士集团交付首批50台氢燃料城市公交车,青岛首条氢能公交示范运行线正式开通,这也是全国首条5G氢燃料车示范线。“美锦项目将填补青岛在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的空白。”青岛市工信局交通装备产业处处长仲思卿说。

同样在去年,明天氢能北方研究中心及氢燃料电池系统生产基地项目签约落地青岛(即墨)汽车产业新城,计划总投资20亿元,进一步推动大型燃料电池车辆在青岛的示范应用。

“减少碳排放的最佳路径就是,电动汽车和氢气能源车取代燃油车,让车不烧油;大幅提高新能源占比,让发电厂少烧煤,从源头上解决碳排放的问题。”谈及碳中和,特来电董事长于德翔表示。

新闻推荐

“大我11岁的养父 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

张清珍被养父张梅松收养时,还不到10岁。小小的张清珍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年轻帅气的军官,改变了自己一生的命运。命运:“女娃...

即墨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即墨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