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修吕祖阁碑记与史是祥身份考
1《创修吕祖阁碑记》的发现与释读
《创修吕祖阁碑记》石刻藏于民间,近日访得,是即墨老建筑吕祖阁的旧物。如今阁楼早已拆毁,此碑石成为仅存。石质为汉白玉,整体完整,碑高107厘米,宽38厘米,厚10厘米。碑名与正文皆为隶书。碑石漫漶,从原碑难以辨识出几个字。连续制作几张拓片,效果并不理想,字迹模糊。
回家将拓片挂在书橱上,连续几天朝夕端详揣摩,粗知大概,其中的历史信息令人吃惊,通录如下:
盖闻化身行道,掌管三教之权。苦口度人,救拯十方之劫。有感必敷,无求不应。此吕祖之所以囗囗孚佑帝君也。宫阁无囗,囗之吾墨独缺如祇以建,宁无适置之地耳?囗囗真武庙,地居坎位,中央空囗,高筑囗阁囗囗囗其缺位。吕祖于上,置灵官于下,取坎囗囗,蔚成大观。既足为北城生色,又足为囗囗蒙庥。凡有疑难,尽可虔诚问卜,以验囗囗囗知囗囗,何幸如之。是役也,经始于民国十六年秋,囗囗于民国十七年春。轮奂囗囗,金碧生辉,巍巍乎诚盛举也。囗囗由主持道人之囗囗谋始,囗赖发起诸人分道募捐之竭诚尽力也。信所谓和衷共济,囗志者事竞成与?囗囗,吾尤囗后之人有鉴于前,随时修補,殊可以历久弥新,永远勿替云。
发起人:
张惠囗董政国修景瀚徐承囗林西园黄人仕
黄囗祥江崇俊鄢肇清庞学正孙悦正李中法
朱文彬周敦囗姜囗荣江方驅姚定宝杨孝习
臧克和江子囗江翊光陈尚啟王凤翔任锡洪
宁囗囗石培囗刘维汉赵囗囗侯延墀郭广囗
邑人后学赵廷瑞谨撰
修景海敬书
中华民国十九年庚午三月住持史是祥道人公立
学识有限,释读不敢保证无鲁鱼亥豕之误。碑文中“吕祖”是吕洞宾的尊称。吕洞宾道业日隆,太上命他任三教祖师,掌管儒、释、道三教之权。元朝时,忽必烈尊崇道教,尊其为“纯阳演正警化真君”,元武宗又加号“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孚佑”,是庇护、保佑的意思。吕洞宾是八仙之一,他是在八仙中影响最大,传闻最广的一位神仙,其形象深入民间,宫阁庙宇遍及神州大地。
2立碑人史是祥身份考
立碑人署名:住持史是祥道人,史是祥的名字,记载于崂山道教史料关于1939年崂山白云洞惨案被日军戮杀道人名单中,此外未见其它史料记载。
崂山白云洞惨案影响甚大,人们误认为崂山白云洞道众是以邹全阳为首,有的资料则直接说邹全阳是白云洞的当家住持。崂山道教史记载:邹全阳,清荣成人,民国初年入崂山白云洞出家,此后云游访道于名山,遍于五岳。十年后,方回即墨武庙居住。当时武庙已经荒废,邹全阳多方募化重新修复,并建吕祖阁。吕祖阁建成后,命其徒王真朴守庙,自己复入白云洞修行。1939年5月4日,日军入侵白云洞,残害邹全阳等道士四人及巡山乡民二人。其徒安丘人王真悟适回老家奔丧而幸免于难,回白云洞见狼藉惨状,悲愤欲裂,收拾尸体掩埋后蹈海而死。(见郭清礼著《全真道金山派史略》)
通过该碑和崂山金山派道教辈谱,史是祥与邹全阳两位道人的关系可作略考。金山派的辈谱是“玄至一无上,天元妙理空,体性浮空坐,自然是全真……”史是祥是崂山金山派第十八辈弟子,邹全阳是第十九辈。史是祥应是邹全阳的师父,邹全阳入崂山白云洞出家,或许正是拜史是祥为师。邹全阳成长为史是祥的一位高徒,他受师父史是祥的派遣来到即墨城真武庙,重修庙宇并创建吕祖阁。周廉溪先生《墨城旧事·真武庙轶事》中讲述,邹全阳此时已近60岁,他用一条细麻绳串一串铜钱,用大针穿过两侧胸脯,再将麻绳打结,带着两个徒弟,赤着脚挂着铜钱流血化缘募资。即墨城的士民商贾深受感动,踊跃捐款,不久善款筹齐。庙宇建成后立碑,则由住持道人史是祥署名。工程竣工后,邹全阳回到崂山白云洞,白云洞仍史是祥当家。直到1939年5月4日,他们一同在白云洞被侵华日军杀害。邹全阳的事迹广为传播,史是祥的名字却鲜为人知。我甚至有些怀疑,周廉溪先生讲述的这位赤着脚挂着铜钱流血化缘的道人可能是史是祥本人,而邹全阳只是他带着的一个徒弟。
该碑撰文人赵廷瑞,书丹者修景海,未考。
立碑时间“中华民国十九年庚午三月”,这次重修真武庙并创建吕祖阁,开工于民国十六年(1927),竣工于民国十七年(1928)秋,立碑是在工程竣工一年之后。
2017年8月,重建后的即墨古城,真武庙再次复建竣工。方位是当年的方位,构置却有些不同。吕祖阁(更名吕祖殿)、灵官殿作为佩殿置于一进院落东西两侧,真武大殿居正中最高处。整体建筑背依城墙,巍峨壮丽,里表全新。如果能将这一原始碑石重新立于院内,肯定会增添些许古韵与壮烈的。
3碑记中的发起人
拓片辨识后,感到惊喜的是,在发起人的名字当中,出现了几位即墨籍民国名家,遂书跋文如下:
《创修吕祖阁碑记》原属即墨城内真武庙之物,立于民国十九年三月,上世纪七十年代庙阁遭拆,沦为弃物,有心人将其暗藏,使之流传至今。根据残存碑文可辨识大概,文曰:墨城真武庙地处城北坎位,院中空地,正好建阁,上层供吕祖,下层奉灵官,以补充风水之缺憾,何其壮观也!既为即墨城北添景生色,又能庇佑周边百姓。如有疑难,尽可来此求签问卜,释解疑惑。如今阁毁碑存,正所谓金石永寿也。立碑发起人当中董政国是北洋时期的显赫众人物,江崇俊、李中法也是即墨名家,可见吕祖阁之修建乃即墨之大事也。王振安先生首拓此碑以资纪念旧迹,周怡奉其命书跋于青岛桐庐。
碑石正文之后镌刻创修吕祖阁发起人姓名6列,每列5人,共30人,其中20人姓名可从拓片上辨识清楚。跋文中提到董政国、江崇俊、李中法三人,略作介绍:
董政国(1879—1947),即墨下泊(今属通济街道)人,原名慎峰,字蓬山,号赞勋,官名政国。直系吴佩孚麾下名将,带兵有方,能征善战,功勋赫赫。1926年北伐战争,董部被叶挺独立团击溃,恰在此时,得悉家中老父病危,遂电告吴佩孚回即墨老家奔丧守孝,借机摆脱残局。守孝期满后,董政国回天津租界新袖里董氏公馆居馆赋闲,从此不问事务。碑文记载即墨城吕祖阁民国十六年(1927)始建,正是董政国回即墨守孝期间。
江崇俊(1889—1952),字灼三,即墨城东关村人。清太学生,例授登仕佐郎。“中国红卍字会即墨分会”主要发起人之一,初任副会长,1938年继胡介人之后任第二任会长。在即墨明清五大名门望族周、黄、蓝、杨、郭之后,有即墨江氏,江灼三是即墨江氏著名人物。
李中法(1856—1935),字叔度,号审卿。辛亥革命后历任即墨县农会长、城工局长、城防局长等职。他是即墨植树造林的倡导者,他与人合作在崂山创办崂山森林有限公司,又在即墨城东马山开办马山林场,命名曰“静闲山庄”。即墨城共济桥(原名阜康桥)即是光绪三十二年(1906)李中法受知县陈毓松之命督造。
王振安周怡
新闻推荐
半岛全媒体记者孙桂东3月15日,本市正式实施《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在城区实行稳定就业居住落户政策,即...
即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即墨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