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2岁石碑“讲述”凉泉护林史

青岛早报 2020-06-13 04:26 大字

“很多人都知道,1958年为建设崂山水库,凉泉村整体搬迁。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我们祖祖辈辈守护这片山林,从未有过破坏、采石的行为。”6月12日,北宅街道凉泉社区书记刘承田说。新发现的一块明代护林界碑,成为了凉泉人守护青山绿水400多年的最好佐证。

市民发现明代护林界碑

“前些日子,我去凉泉游玩,听村民说,山涧里有块石碑,我就和村民一起去调查,最终发现了这块石碑。 ”6月12日,接到线报后,记者随后赶到了凉泉社区。

“我是你们早报的忠实读者,1999年,我曾经和早报当时的张建华记者为了改善凉泉村的面貌四处奔走,帮助这里建设了卫生室和图书室,拓宽了上山的道路。 ”在凉泉社区,记者见到了发现石碑的市民赵宝山,他是青岛城市文化研究者,从事城市文化研究已经有30年。除了醉心研究青岛城市文化外,赵宝山还十分关注凉泉社区的发展。

赵宝山告诉记者,前不久,他到凉泉社区调查,村民李作明说,他记得小时候山里有一块刻字石碑。 “当天,我们就到山涧里寻找,结果第一趟没有找到,后来,我们再次相约寻找,最终是李作明在一堵墙体里找到了石碑,原来村民把这块石碑当作砌墙的石块了。 ”

“我们扒下石碑,清洗掉上面的泥土,才发现上面的文字,应该是一块明代的护林界碑。 ”赵宝山说,因为感觉这块石碑对于凉泉村意义重大,他随后就给凉泉社区书记刘承田打了电话,建议对方要妥善保护好这块石碑。后来,凉泉社区安排7名护林员上山,把这块护林界碑转移到别处,保护起来。

再次探访发现古棋盘

6月12日,记者跟着赵宝山和李作明来到了发现石碑的现场。“听村里老人讲,原先周围有一个天王庙,估计这块石碑跟天王庙有关系。 ”李作明说。在石碑不远处,还有一块直径近两米的石磨。赵宝山上前仔细查看了一番后,认为可能是明代的石磨。“这块石磨太重要了,以前逢年过节,全村人都到这里来排队磨面粉、磨谷子。 ”李作明告诉记者。随后,大家在周边作了一番调查,在西北侧,赵宝山发现了两块庙顶石。李作明查看了一下说,在他印象中,在周围应该有一个土地庙,估计两块庙顶石跟土地庙有关系。

下山时,赵宝山突然俯下身子,他在台阶上发现了一个石刻的方形的图案,“古棋盘,这真是不小的发现呀。 ”

立碑人之谜等你来揭晓

6月12日下午,刘承田告诉记者,从他记事起,村里的老人就说,先辈们曾经约法三章: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也不能动这片山林,不能开采山石,必须给子孙后代留下这片山。“就算是在最困难的时候,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很多地方都在开采石场,我们社区也没有人敢上山采石砍树。这种习惯已经延续至今。如今,这块石碑就是我们世代相传保护山林的明证。 ”

“我们从400多年的老村变成了‘理想村’,现在朝着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的方向努力,因为我们知道‘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只有保护好了山林,才能造福子孙后代。下一步,我们要建立村史馆,把这块石碑拿来展示给大家。 ”刘承田说。

随后,征得刘承田的允许,记者见到了那块护林界碑。界碑高约80厘米,宽约60厘米,厚度在30厘米。因为时间久远,上面的刻字有些已经难以辨识。根据碑顶上的字迹显示,碑文刻于明朝万历六年,距今已经有442年。碑文上有“即墨县聚仙社董(役)札告”、“武山創立山奄”、“不许外人採斫草木主持僧人(意)經立”等字样。碑文中除了标注有设立者外,还有护林区域东南西北的范围。

6月12日,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马树华表示,“这是一块表明产权的界碑,有法律文书的作用,跟契约一样,更多是一种生态保护的象征。”市文物局文物处处长邱玉胜告诉早报记者,这块石碑很有历史价值,明代的护林界碑在青岛并不多见。崂山区文旅委文化处四级调研员于伟东详细了解了这块护林界碑的情况后说,这块石碑在崂山区确实很少见,他们将尽快到现场调查。您要是知道这块石碑的情况,或者知道设立者的身份,都可以拨打早报记者热线18661788505。

记者 陈勇 通讯员 姜崇涛 王煦栋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夜经济”火了晒晒你的经历吧

扫码下载半岛新闻客户端参与讨论中奖圈友请添加小编微信领取奖品半岛记者王菊天气渐热,“夜经济”也迅速升温,多个城市...

即墨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