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宝林赞过他的厨艺 ——记老年大学烹饪班教师张振忠
相声大师侯宝林曾赠他墨宝
张振忠老家在淄川区龙泉镇,高中毕业在本村教了四年小学后,到淄博商校学习烹饪,毕业后分配到市直机关第二食堂,也就是劳动局食堂工作,8年后调到市老干局餐厅工作。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侯宝林、吴素秋、吴雁泽等艺术家来淄演出期间,都曾吃过张振忠做的菜。1987年2月,70岁的相声大师侯宝林来淄博演出,下榻于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宾馆。虽然是享有盛誉的艺术大师、连续几届的全国人大委员,侯老却十分平易近人,没有丝毫架子。演出日程繁忙,老人多次拒绝各方设宴招待,一般都是在宾馆内用些便饭。张振忠还记得,那时侯老常点些如三丝汤、豆腐箱、炸肉之类的本地菜,饭菜做好后,侯老的儿子侯耀华会来端去客房送给老人。有一天晚上,张振忠和同事一起陪大师吃饭,平时喜欢写字的他,仰慕侯老的书法却不好意思开口,还是同事帮忙向侯老求字。得知张振忠就是每天为自己做菜的烹饪师傅,侯老欣然挥毫,题了“异彩”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送给张振忠,又用钢笔题写“奋进”二字鼓励他努力工作。这两幅字张振忠如获至宝,珍藏至今。
二十多年传授厨艺无私奉献
1989年,市老年人大学应学员要求,开设烹饪班。上烹饪课需要早做准备,占时间较多,而老年大学任课老师没有工资,每堂课只有微薄的补贴,社会上的厨师不愿意应聘任教。张振忠在工作之余当起了烹饪老师。
二十多年来,烹饪班作为老年大学的特色班,一直深受欢迎。作为学校唯一一名烹饪老师,张振忠怀着对老年学员的爱心,悉心传授烹饪技艺,让学员们真正学到了经典的家常美味菜。他教过的学员已超过两千多名,其中甚至有英语班的外教。大多数学员是来老年大学交朋友,学来为家人做菜,提高生活质量。也有学员在老年大学烹饪班毕业后开起了小店。有一次,他看到一个早点摊主卖的粽子有些特别,用的是自己惯用的自裹自不用绳扎的方法,他便问摊主是从哪里学的,摊主笑着对他说:“张老师,这就是跟你学的呀”。以前有学员三四年不肯结业,张振忠就变着花样更新菜品,最多时达到二百多种。为了便于学员学习,张振忠将80余种本地菜和家常菜的做法编辑成册,分上下学期教授给学员。
返朴归真一人打造生态园
2011年4月退休后,虽然依然在老年大学任教,张振忠还是感到有一种失落感。闲不住的他,发现三楼有一片很大的室外平台,便找来黄瓜、茄子、西红柿、辣椒、丝瓜等蔬菜的秧苗和种子,分门别类栽在了花盆里。每天一早一晚浇水,十天半月施肥,一有空就去拔草松土,周六周日也都每天来看顾他的菜园。七八月份,大风暴雨将辣椒等吹得倒伏了,他拿竹杆一根根架起来。功夫不负有心人,由开始自发种植的一盆两盆,到后来领导支持下越种越多,6年坚持下来,已有80多盆蔬菜、花卉甚至粮食作物等30多个品种,形成了一个小具规模的生态园。
“我种的冬瓜最重约有50斤,丝瓜最长的达1.8米,花盆里种出了芝麻、玉米,今年还打算试种高粱、蓖麻。”说起生态园的收获,张振忠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他骄傲地向记者展示摄影家张庆林为生态园拍摄的摄影集,照片中,尖尖的辣椒、嫩生的黄瓜,修长的丝瓜,圆圆的南瓜、西红柿……硕果累累,招人喜爱。还有蜜蜂在花间采蜜,蝴蝶在瓜秧上下飞舞,小鸟偶尔也会过来凑个热闹,一株株蔬菜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绿意盎然,俨然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美丽的田园景色吸引了众多学员观赏流连,摄影班将这里作为固定的拍摄基地,许多学员向他讨要种子,请教栽培知识。今年播种时节就要到了,张振忠已早早将所有花盆里的土重新松了一遍。
学员王朝旭说,“张振忠老师骨子里有古代文人雅士的精神,每堂课不光教学员如何做菜,还根据时令菜品穿插一些励志修身的名言警句,很有文化内涵。”而张振忠说,“在老年大学与同龄人交朋友,尽自己的一份能力为学员服务,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晚报记者丁兆云)
新闻推荐
2017年青岛市中小学生十项联赛暨篮球联赛战罢两轮
即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即墨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