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梧桐树
我的家在胜利二村,始建于年左右,坐落在国道以南,延伸到米山脚下。远远望去,村子里一条条胡同整齐有序,一幢幢房屋错落有致。我从小在村里长大,游走于每一条胡同,熟悉每一个门口。
我最喜欢的是每户人家门口种植的“花花草草”。在村里,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口种一颗葡萄树。秋天,我们这些小孩子就像馋嘴的狐狸每天在树下转来转去。如果哪天发现谁家的葡萄红了,就立刻成群结队地排在这家人的门口,笑吟吟地央求这家的女主人摘下红了的葡萄给我们吃,最后我们都会如愿以偿。现如今超市里卖的葡萄又大又红,却总感觉不如那时的葡萄甜。
我们家住在胡同第一户,紧挨着公路。得天独厚的优势让我们可以在路边栽上几棵梧桐树,一来可以给房子遮阳,二来可以给过路的人遮阴。可别小看了这块地方,很多人都想着在这里做买卖,因为爸爸觉得麻烦,所以婉拒了很多人。我上四年级的时候,有个爷爷想在我们家的梧桐树下修自行车,爸爸同意了。从那天开始,我的童年又多了一种乐趣——看修车。
大雨过后,三三两两的人推着瘪了轮胎的自行车来到梧桐树下,一边等待一边讲述着他们是怎么发现车子没气的,遭受了怎样的烦恼和曲折。吴爷爷总是微笑。吴爷爷干活特别麻利,他先用一个铁皮将外胎打开,熟练地把内胎从车轮里掏出来,然后将蛇皮一般的内胎打上气,迅速按到脸盆里。吴爷爷粗糙的手指抚摸着细腻的内胎,只一会就会跳出一个或几个咕嘟咕嘟冒泡泡的地方,紧接着他用一把粗糙的铁制工具将冒泡的地方磨一磨,再迅速用黑色的“补丁”将窟窿堵住。就这样,梧桐树下的人们说笑着,吴爷爷利落地补着车胎,时间倏忽而过。
后来,吴爷爷年纪大了,骑自行车的人越来越少了,几年前,梧桐树下的自行车摊消失了。不久,村里终于通过了旧村改造方案,一辆辆挖掘机和大卡车轰隆隆地穿梭在路上。今天,十几棟楼房已经拔地而起。
五年来,村里拓宽了文化广场,建了老年活动中心、图书馆……这些在我小时候是从来不敢奢望的。吴爷爷岁的时候就开始领取老年费,如今也不再为给孩子买新房发愁,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只是对我来说,那高高飘扬在麦地里的风筝,那雨后潺潺的小路,那傍晚袅袅的炊烟和我日思夜想的梧桐树,仿佛从没有离开过,一直还在那里。
□王薇 (王村镇中心学校)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张兴国本报讯1月6日,区妇联召开十四届六次执委(扩大)会议。区委副书记胡敬涛出席会议。胡敬涛在讲话中指出,全区各级妇联组织和妇联干部要加强思想引领,以新思想把握新形势;要助力经济转型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