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即墨市博物馆:汉代金印“诸国侯印”

齐鲁晚报 2016-08-28 00:00 大字

□陈敬刚

中国的印章文化博大精深,私印、官印、将军印、诸侯印、帝王印……无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其中汉代是印章艺术发展的巅峰时期,汉印的风格面貌对后世篆刻艺术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即墨市博物馆,就珍藏着一方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的汉代金质龟纽正方形刻印。

即墨市博物馆副馆长陈海波先生介绍,汉代金质龟纽正方形刻印刻有“诸国侯印”4字,印长2.5厘米,宽2.5厘米,高2.1厘米,重96克。金印为龟形纽,扁正方体。印面凿刻白文篆书,阴文篆书“诸国侯印”,四字端正清晰可辨,布局严谨。龟纽背部隆起,龟首向前探出,四肢外伸呈站立状,龟尾内收,龟甲饰有六角纹,边缘饰有一周圆圈纹,四肢均饰有鱼子纹。印文与形制带有明显的汉代风格,1986年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也是即墨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从印的材质上来说,汉代印章主要以玉质和铜质较多,而金质汉印(纯黄金制成)则极为罕见。据资料记载,仅于1784年在日本北九州地区的志贺岛、1956年在云南晋宁县的滇王墓及1981年在江苏扬州的甘泉二号汉墓附近有过出土发现。而即墨市博物馆珍藏的这方汉代金印1977年10月出土于汉代皋虞县故地(今即墨市王村镇小桥村附近)。

不过,这件金印原本可能更重!陈馆长略带遗憾地告诉笔者,金印是在村民农耕时无意中发现的,由于当时锄头与埋在地下的金印发生撞击,导致金印体表遭受轻微损伤,故而陈馆长认为该印的原重量应该在百克以上。

一般人读这方金印刻字会读成“诸侯国印”,但实际上是“诸国侯印”。据原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讲师罗福颐先生主编的《秦汉南北朝官印征存》一书记载:1977年山东即墨王村镇小桥村出土的金印,凿款“诸国侯印”四字,是十分罕见的西汉侯印。此印与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石洛侯印”同为金质、龟纽,大小相仿,唯字体笔画略瘦。于“石洛侯印”下云:“《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石洛侯,城阳顷王子,元狩元年四月戊寅封。’《索隐》注:‘表在琅琊。\’”汉武帝元狩元年为公元前122年。

小桥村一带为汉墓葬区,曾出土过西汉时期的彩绘陶瓷和陶鼎。据《汉旧仪》记载,丞相、列侯、将军授金印,皆龟纽。汉代设置诸县(今山东诸城西南15公里),其地隶属皋虞县(今青岛即墨境内)。据《即墨县志》记载,汉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册封胶东康王(汉文帝四子)之子炀侯建为皋虞侯,其后共传六世(共137年),至王莽篡汉时被废。

即墨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姜保国先生认为:汉代王侯一般葬于其受封之地,这枚金印与汉制相符,又出土于皋虞故地,故此应为皋虞侯印。“诸国侯”原意应理解为受封于诸县之侯,由于不好称“诸侯”故称作“诸国侯”。诸城与即墨只间隔着胶州地区,相距不远,同属西汉年间的皋虞县区域,因此该金印在即墨出土是符合情理推敲的。该印的出土为研究西汉金印的发展史和即墨的地方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新闻推荐

铅超标最高六倍!撸串瞪起眼来 百批烧烤食品抽检5批不合格,样品均来自小店

本报记者刘腾腾烤鸡翅烤羊肉烤猪肉的铅含量均超标,其中烤猪肉含铅量超标7倍;烤五花肉中致癌剂超标5倍;烤肠亚硝酸盐含量超标……针对市民关注的十大食品,青岛市食药局日前对关注程度位列第5位的烧...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