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商埠向百年陋习说“不”
阅读提示
为了彻底遏制婚丧嫁娶中的不良风气,树立文明、节俭的婚丧新风,大力弘扬文明婚俗,周村区切实加强制度设计,深入宣传先进典型,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婚俗观念,从而有效治理了各类婚丧陋习。
6月8日,周村区召开移风易俗工作推进会,制定下发了《关于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促进移风易俗的实施意见》。百姓纷纷为其“点赞”!
□本报记者杨淑栋
本报通讯员胡新广
出台“标准”有章可循
婚丧嫁娶是百姓生活中的大事,千百年来,大家都按照祖辈流传下来的习俗行事。然而很多习俗早已经与时代脱节,成为精神文明建设久治难愈的痼疾。
“周村历史悠久,盛行数百年的陈规陋习也难以革除。”周村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王超介绍,为此,周村区专门向社会发了2000多份调查问卷,让大家在红白公事问题上多提意见和建议,并最终形成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关于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促进移风易俗的实施意见》。“我们要求六月底之前全区各村居必须建立红白理事会,九月底以前要建立一处或者是连片建立公益性公墓,满足居民埋葬骨灰的基本条件。所有的乔迁、坐月子,还有老人过生日,不准举办酒席。”
“以往办白事,又是披麻戴孝又是请吹鼓手,有的能持续两三天,既繁琐又浪费。俺们村就对红白公事进行了规范,红公事随礼不请客,白公事一律大锅菜,就在潜移默化中,节俭成了村民的习惯。这笔账算下来,能够比以前省80%的费用。”南郊镇孔家村党支部书记、红白理事会会长孔繁江说。
近日,周村区又出台了“刚柔并济”的《红白公事指导标准》:鼓励红事仪式从简,1天办完,严格控制参加宴席人员,招待仅限亲戚,礼金不超过100元,乡里关系“随礼不坐席”,礼金不超过50元,对困难家庭实施资助的通过其他形式体现;控制丧事规模,杜绝出大丧出长丧,原则上不设席、不待客,帮忙人员简单就餐,提倡戴黑纱白花、鞠躬默哀、播放哀乐,提倡节俭吊唁,本村乡亲随礼最高不超过50元,对困难家庭实施资助的通过其他形式体现。同时,积极倡导文明、绿色、环保的祭祀行为。
6月底前,周村区所有村(社区)普遍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统一规范婚丧礼仪标准和流程;结婚登记率达100%,火化率达100%。9月底前,各镇办、联村(社区)或每村(社区)将建设1处公益性公墓(包括公墓、骨灰堂等),能够满足城乡居民骨灰安放需求,群众对移风易俗满意度争取达到95%以上。
新风俗渐受百姓欢迎
随着当地移风易俗工作的开展,新风俗渐成新风尚,颇受老百姓欢迎。
“你儿子结婚摆了多少席?”“不多,才五六桌席,就是简单请了家里的亲戚朋友,乡亲们都没请。”王村镇陈家村刚给儿子办完婚事的村民王老汉告诉记者。这几年来,村里的喜事越办越简单,而村民们也不觉得“寒碜”。
“我们村一直有这样的民俗,结婚‘光随礼,不吃饭’,特别是现在全镇上下都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把各项章程通过宣传栏进行张贴,印发明白纸给村民,村民就更加自觉了。”陈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王玉珂告诉记者,“对于村里的这些规定,村民都反映比起以前大操大办,现在更省事方便。”
据王玉珂介绍,以前凡是村民婚丧嫁娶,忙公事请客吃饭几乎都是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从早吃到晚。这样一场公事下来,少则摆三四十桌,多则五六十桌,按普通农村宴席一桌500块钱的标准计算,光吃饭就要花上两三万,这还不包括烟酒糖茶、租用车辆等开支。对于经济状况一般的农村家庭来说,这无疑是一笔巨款,一些条件较差的家庭甚至因婚丧欠下了债务。
亲戚朋友越请越少,村民之间只随礼不请客,甚至一些白公事上也一改往日的“流水席”,吃起了“大锅菜”。“简单办、除陋习”已经成为村里红白事的主流。“以前村里办白事,不光花钱请客,还喜欢修坟,而且攀比看谁修坟修得大,花钱浪费现象严重,现在村里统一修坟,给村民省了不少钱。”王玉珂给记者算了笔账,以前村里个人修坟,越修越大,不但占地,花钱也不少,一座坟要8000多元,而现在村里统一安排只要4000多元,比以往省了一半。
“除了在修坟上节省了不少钱,在请客上也将往日里的‘流水席\’改成了‘大锅菜\’,最近连大锅菜也减少了,村民们自发改成了请吃蒸包子了,这些事越办越简单,大家都舒坦!”村民王秀莲笑着说。
破陋习贵在坚持
移风易俗是件好事,但还是有很多群众打心眼里反感、反对。
“现在市里、区里大力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我们村从三年前就开始这样办了。”周村区王村镇李家疃村党支部书记邓永荣说。
然而,在李家疃村这个传统风俗根深蒂固的小村庄,这种多少有些“离经叛道”的规定,在执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些阻力。一户村民家中老人去世,前来吊唁老人的娘家人中,有一位颇有身份的退休干部。为表尊重,这户人家想摆几桌酒席招待一下这位娘家人,于是找到邓永荣商量,却被他一口回绝,“不行!咱的办法已经执行了大半年,不能再开这个头。不管他是什么身份地位,坚决得一视同仁,党员干部更得带头。”在邓永荣的坚持下,直到公事忙完了,这场酒也没有摆成。
“俺们村是国家第五批历史文化名村,还是国家传统村落,弘扬和传承优良文化传统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邓永荣深有感触,“现在举国上下都在积极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大力倡导勤俭节约的新风尚。红白公事大操大办不仅造成很大浪费,还滋生了互相攀比的不良风气,只要能彻底刹住这股风,那这个‘骂名\’俺愿意背。”
这种看似有些“不近人情”的做法,如今在李家疃村已经成为理所应当的事儿,村民尝到了甜头,从理解到支持,婚丧新俗蔚然成风。
选树正面典型,传播文明新风。周村区积极推行集体婚礼、“爱心”婚礼、旅游结婚等新型婚礼,引导广大市民自觉形成文明健康的婚俗观念,让婚礼更加庄重高雅、喜庆温馨、节俭朴实。大力宣传骑行爱好者举行的“自行车上的婚礼”,别开生面的自行车婚礼让市民纷纷拍手称赞,在全区奏响了和谐又时尚的“文明进行曲”。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周村区通过各类媒体发布了《关于“向不文明婚俗说不”的倡议书》、《关于开展移风易俗塑造文明新风的倡议书》;利用短信发布平台、“今日周村”客户端、政务微博“@周村发布”、政务微信“掌上周村”、周村电视台、周村政府网站等多媒体平台,及时发布、更新移风易俗宣传信息;充分利用电子显示屏、宣传栏、文化墙等加大宣传力度,累计悬挂标语横幅600余条,在全区营造了移旧俗、除陋习、尚科学、倡新风的良好社会氛围。
新闻推荐
今年75岁的陈大娘家住即墨市,身体一直健康。可近几年一到晚上睡觉前就心跳得厉害,总是睡不踏实。让儿子领着到医院里一查,说是心律失常、阵发性房颤、心肌缺血。经过吃药打针治疗时好时坏的,听别人说...
即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即墨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