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液被弃用,异味侵扰居民
□本报记者赵丰
臭味之痛
6月21日,即墨市店集镇苇夼村下起了大雨。
不过,即使在雨势的掩盖下,在看护房避雨的村民们仍然闻到了“熟悉的臭味”。
“是附近东南方向的一家大型养猪场散发出来的味道。”村民刘齐(化名)说,“从去年开始臭味就有了。”
据刘齐说,今天下雨,气温低,臭味没有那么明显。平常天热的时候,再刮南风,简直是臭不可闻。
“原来我们在南边的看护房里住,距离养猪场太近,处处都有臭味,苍蝇满天飞,还都是绿头苍蝇,恶心得连饭都吃不下去。没办法,我们就搬到了距离猪场稍远的看护房里居住。”刘齐妻子告诉记者。
在村民的指引下,记者找到了这家名为“青岛康源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称康源养猪场)”的养殖场。康源养猪场门口挂着的规模养殖场(小区)综合监管公示牌上,品种及数量一栏显示:生猪8000头。
对于到底是什么发出的臭味,刘齐夫妇及为其打短工的村民都认为是“康源养猪场排放的沼液散发出的臭味”。
据了解,猪粪便、尿液在经厌氧化处理后,会产生大量沼液和沼渣。由此产生的沼液含有包括硫化氢等无机化合物和大量成份复杂的挥发性恶臭有机物。研究表明,这种气味严重时会影响人的健康。
记者在现场看到,康源养猪场里有一条管道专门排放沼液,沿着铁网围起的河沟一直流到靠近乡间公路的河沟里。
虽然康源养猪场周围建了绿化带以降低影响,但在苇夼村这条出村的主要通道上仍然能闻到刺鼻的臭味。
骑着电动车行驶在这条乡村公路的村民多会皱起眉头加速通行,有的回头望去说:“太臭了。”
学校距离虽然远,
师生也受到影响
与此同时,店集中学的师生们也在承受着臭味的袭扰。
一名初一的学生说:“从去年开始,臭味就时不时地出现,今天早上我在校园里还闻到了臭味,特别难闻。”
也有学生说:“就是很臭,一阵儿一阵儿的,在教室里影响倒没有那么大。”
对于是否是附近养猪场造成的臭味,学生们表示:“不知道附近有养猪场,只知道气味是从东南方向飘过来的。”
店集中学有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建于2008年,直到去年也没有臭味,只是近期才十分明显,而且是间歇性的。如果是早就有臭味,学校方面肯定不能置广大师生的健康不顾,肯定会及时反映的。近期,学校方面已经就校园里有臭味的情况向有关部门进行了投诉,有关部门下来调查了,说找到污染源后,一定会进行调查处理,让学生有个健康良好的学习环境。”
《山东省畜禽养殖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232号)第十一条规定: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选址应当符合城乡规划,地势、水源、土壤、空气符合相关标准,距离村庄、居民区、公共场所、交通干线500米以上;建在地势平坦干燥、背风向阳,居民聚集区的下风向。
店集中学该名负责人表示:“学校与苇夼村康源养猪场距离很远,得有4里地。按说这么远的距离,应该不会有影响啊。”
然而,采访当天,记者在店集中学门口一下车,就闻到了从东南方向飘来的臭味。采访过程中,店集中学门口长时间弥漫着臭味。
店集中学的门卫表示:“有时候臭味确实很严重,学校东南方向是当地村民的庄稼地,会不会是上到地里的沼液发出的味道呢?”
嫌费事,农民不愿使用沼液
据了解,沼液中富含营养物质及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合理利用沼液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目前,很多规模化养猪场通过沼气工程对猪粪及养殖污水进行处理,其中的沼液部分作为有机肥施用。
然而,记者在学校东南方向的田地里并没有发现有使用沼液的痕迹,也没有闻到臭味。
据刘齐等村民反映,之前康源养猪场附近的村民使用过养猪场里的沼液,刘齐的葡萄种植园也曾使用过沼液。
“不过,现在附近的村民很少再使用康源养猪场里的沼液了。”刘齐说,“用过之后,村民们觉得效果慢,而且使用沼液和沼渣的话需要车辆往地里运,需要人工向地里施肥,既麻烦,成本又高。现在农民挣钱的路子多了,一天就能挣不少钱,没人愿意费工夫去弄沼液,还不如买袋化肥让人用机器直接播撒到地里方便,而且肥力更大呢。”
因此,附近农田消化吸纳的沼液量明显少了,康源养猪场每天产生的大量沼液只得在周围的河沟内囤积。
“其实,附近的河沟和杂草丛中有不少倾倒的沼液。甚至一些原本拉了沼液和沼渣准备施到地里的村民,临时有事的话就把沼液随意倾倒在杂草丛中。”
沿店集中学往东走了200米左右的距离,记者就在杂草丛生的一条小沟旁发现了一处沼液倾倒点,周围味道十分刺鼻。这处倾倒点距离一旁的农田则仅有三五米远。
2016年3月颁布的《山东省畜禽养殖粪污处理利用实施方案》提出要种养结合,即“以地定养、以养肥地、种养对接”,根据畜禽养殖规模配套相应粪污消纳土地,或根据种植需要发展相应养殖场户。针对种植需要对畜禽粪便和污水采取不同方式处理后,直接用于农作物、蔬菜、果品生产,形成农牧良性循环模式。
看来在具体机制和推进措施上,还应该下些功夫。
相关链接
2017年,畜禽粪污要达标排放
根据《山东省畜禽养殖粪污处理利用实施方案》制定的目标,到2017年,依法完成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的关闭或搬迁;畜禽粪便处理利用率达到78%以上,污水处理利用率达到50%以上;向环境排放的畜禽粪污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指标;粪污处理利用模式基本建立;粪污处理利用产业化开发初见成效。
到2020年,全省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和污水处理利用率分别达到90%和60%以上;种养相对平衡、农牧共生互动、生态良好循环的生态畜牧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在全国率先建成现代生态畜牧业强省。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区全部配套建设粪污贮存、处理、利用设施并正常运行,或者委托他人对畜禽粪污代为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各地完成畜禽养殖“三区”划分,区域养殖量达到“三区”功能定位要求。粪污处理利用模式趋于成熟稳定,粪污处理利用产业化开发取得突破。
《方案》要求,要全程控制,落实畜禽养殖粪污处理利用措施。把畜牧业变成生态循环大农业的重要一环,合理布局规模化养殖场,积极发展粪污利用资源化等生态循环畜牧业模式。
无害处理,资源利用。要把粪污就地无害化处理、就近肥料化利用的种养结合方式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
新闻推荐
□记者张晓帆通讯员刘河程晓蕊报道本报即墨讯省级贫困村1个、青岛市级经济薄弱村2个、建档立卡145户、未脱贫69户……在即墨龙泉街道,面对扶贫点多、面广、任务重的现状,众多即...
即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即墨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