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硝烟随风而散一战遗迹犹存,硝烟随风而散一战遗迹犹存

青岛早报 2014-08-22 08:48 大字

[摘要]青岛山炮台、伊丽莎白皇后号、镇江路大院德军堡垒……

从萨拉热窝到索姆河,第一次世界大战留给世人的记忆各异。在距离战争爆发地七千多公里的中国青岛,曾目睹列强的争斗与企图。1914年8月23日,日本攻打德国驻青岛军队。11月7日,德军战败,青岛落入日本人手中。一百年后,经历过战争的人们已远去,而这座中国东部的海港城市却始终带着一战痕迹。带着对历史的敬畏,记者追寻一战炮火的痕迹,青岛山炮台、浮山所古银杏……林立的高楼与潮汐碧波之间,还有蛛丝马迹记录着那段历史。

【青岛山炮台】

旋转嘹望塔监控入海口

青岛山炮台一直是许多青岛人认为很神秘的一个地方。它作为青岛要塞的重要组成部分,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经过百年变迁,雄姿依然不减。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于1914年8月至1918年11月期间,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青岛山炮台遗址,系侵华德军1899年所建,由南、北炮台和德军“青岛要塞”地下中心指挥部所组成,是侵青德军的九大永久性炮台之一,是军事总指挥部所在地,曾被德军诩之为“青岛炮台之最重要者”。

1914年一战爆发,日本趁机对德宣战,青岛成为亚洲最重要的战场。日德两国军队在青岛山进行了激烈的炮战,德军战败投降前自行炸毁了南、北炮台,惟地下指挥部保存比较完整。从青岛山炮台遗址展览馆后面的石阶小路拾级而上,走不多远就可以看到地下指挥部的铸铁嘹望塔。此塔重6吨,可以说是当时最坚固的军事堡垒。从望塔走不远就来到德军青岛要塞地下中心指挥部,指挥部总面积2000余平方米,50余个厅、室,大部呈三层立体结构,局部五层。顶部装有铸铁旋转嘹望塔,可全面观测掌握进出胶州湾入海口的舰船情况。内设两个蓄水池,可保障2000余名官兵三个月的作战生活用水。

在建筑布局上,分为作战指挥、生活卫生、后勤保障三个区域。三道保存完好的大铁门,具有防弹、防毒、防水的功能。青岛山炮台遗址既是德帝国主义侵略霸占青岛的历史见证,也是地下军事建筑的经典之作。规模之宏大,结构之复杂,功能之齐全,当时堪称亚洲第一,现在仍为国内所仅存。这个指挥部先后为德、日、美军所用。解放后,为我海军某部战备指挥所,1992年交由地方,1997年11月14日修复对外开放,是亚洲唯一保存完整的一战战场遗址。

“从保存的史料来看,当年的青岛山炮台气势恢宏,巨大的火炮和炮塔十分惊人,而且都设有先进的轨道,可四面开炮。”青岛文史学家鲁勇告诉记者,在一战中,青岛山炮台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但在二战期间,日本占领青岛时,把青岛当成重要的物资后勤基地,尤其是到二战后期物资匮乏的时候,青岛很多设施被日军拆毁破坏,成了战略资源。“其中就包括青岛山炮台,上面的不少武器、设施都被拆毁炼钢铁使用。”鲁勇介绍说。

【伊丽莎白皇后号】

百年前沉船再度成焦点

一百年前的11月2日凌晨3时,奥地利战舰“伊丽莎白皇后号”在发射完最后一枚炮弹后,舰上官兵打开位于船底的阀门,将船沉没在团岛与黄岛之间的主航道上,以达到防止军舰落入敌手及堵塞主航道的目的。今年正值一战爆发一百周年,一家国际专业潜水团队将目光投向了这条沉船,并联合青岛一家潜水俱乐部共同制定了寻找计划。

记者近日联系到青岛这家潜水俱乐部,负责人表示,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这条船沉没的位置是主航道,这一百年中是否有很大的位移尚不知情。目前该俱乐部正在申请相关手续,因为下潜的潜水员有一名外国人,需要做好前期准备和手续,才能开展下潜探寻工作。记者了解到,早在2012年,市文物局、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青岛基地就对“伊丽莎白皇后号”战舰进行过勘测,调查采用物理探测扫描与潜水探摸相结合的方法,锁定了六处疑点海域。

资料显示,“伊丽莎白皇后号”排水量4030吨,燃煤锅炉装置,航速20节,舰上官兵424名,装备8门150毫米舰炮、2门70毫米副炮、14门50毫米速射炮及1门47毫米礼炮等,该舰为当时十分先进的军舰。在青岛日德战争期间,“伊丽莎白皇后号”巡洋舰为了支援德军陆上炮台的火力,将舰上4门150毫米舰炮和2门70毫米副炮及部分50毫米速射炮拆下,分别安装于德军中央堡垒后侧的仲家洼西侧高地 (位于今海信立交桥北)及大鲍岛山(今观象山),部分官兵也随之登岸加入地炮作战。但是该舰依然能够利用所剩的火炮打击日军,迟滞日军推进。

【浮山所古银杏】

1号古木见证浮山所战斗

说起浮山所的古银杏树,很多市民都不陌生,在高楼林立的香港中路,这棵苍老的银杏树,记录了浮山所600年的历史,这棵古树曾被编为青岛市古树名木01号树,也是青岛市区内树龄最长的银杏树。在一战中,浮山所作为战场,这棵古银杏树曾受到炮火的波及,伤到了树冠,时至今日,炮火带来的创伤还历历在目。数百年来,浮山所村不断发生变化,直至1999年城中村改造,这个延续了六百多年的古老村庄从此消失在高楼林立的居民区里,但这棵见证了历史沧桑巨变的银杏树依然守候着这方热土。

一战爆发的当年,日军的炮弹炸到了这棵古银杏树,银杏树的枯枝,就是炮火造成的,而在银杏树的树干上,还能看到清晰的弹痕。

这棵银杏树的来历,也十分久远,明朝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为抵御倭寇海上来袭,在现在的即墨市东20公里处设鳌山卫,下辖右、前、后3个千户所,其中,前所设置在浮山寨,称“浮山备御千户所”,简称浮山所。这棵银杏树是浮山所建制之初,修建南阁庙时栽植的,树龄已有600多年。

【德军堡垒】

隐藏于高楼大厦之间

镇江路48号大院曾是德、日青岛争夺战的战场,大院整体面积约两万平方米,曾经分布着3座德军堡垒,如今只剩一个残缺的堡垒,几乎淹没于高楼大厦之中。

如今,院子中间是一栋新建的高楼,周围还有不少多层建筑,而在大院的南侧,一栋破败的灰色建筑十分醒目。这栋建筑便是残留的堡垒遗迹,它正面朝东,有4个小窗,2个小门,其中一个门已经被砖头堵住。从一扇门走进去,脚下是石子、木板和各种垃圾,地上还能看到明显的沟槽。一名从小在附近居住的老人告诉记者,这处百年前的堡垒,里面能存很多东西,建国后曾作为防空洞。 “小时候我们常在附近玩,对里面都很好奇,地上并没有太多建筑,主要的部分都在地下。”这名老人说。

资料显示,一百年前,这3处堡垒的四周,被两道交叉的铁丝网带环绕,距离德军的前沿工事分别为32米和105米,铁丝网带后面设有石块水泥砌成的单面防御墙,德军还布设了电控地雷阵和防御战壕;堡垒的正面火线长度为200米,侧面火线长度为130米;堡垒的大型掩蔽部(主堡垒)四周有一条深壕环绕;当年,德军还在该堡垒左右翼的各100米处建有临时野炮阵地,各配备4门37毫米机关炮。本版撰稿 记者 陈珂

新闻推荐

安全检查停工整改项目部分名称,安全检查停工整改项目部分名称

枣园经济适用房河南庄旧村改造项目B地块河南庄旧村改造项目A地块浮山新区B1地块住宅工程“青岛印象御香山”项目(二标段)保障性集中建设项目二期三标段李家庵社区改造商服项目青岛海泊河遗留片21地...

即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即墨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