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六大基地打造“蓝色粮仓”,六大基地打造“蓝色粮仓”

青岛早报 2014-07-13 02:04 大字

为进一步开发蓝色资源,加快建设蓝色粮仓,青岛市按照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建设的目标要求,结合实际提出了“关于加快建设蓝色粮仓的实施意见”,将打造全国一流的水产良种繁育、水产健康养殖、渔业资源养护、远洋渔业生产、水产加工出口和水产冷链物流等六大基地,到2016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25万吨。

■发展目标

水产品总量达125万吨

根据计划,青岛市将率先建成环境友好型、质量效益型、创新引领型、统筹发展型的蓝色粮仓,全力保障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充分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水产品消费需求。到2016年,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25万吨,到2020年,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35万吨;引进水产品新增300万吨。蓝色粮仓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能力和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明显增强,蓝色粮仓产业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六大基地全面建成,对蓝色经济贡献率显著提升。

■水产良种繁育基地

建设4至5处繁育示范园区

做大做强虾蟹类、鱼类、海参、鲍鱼等优势主导品种,积极培育鲑鱼、石斑鱼等高端特色品种,大力推进省级以上原良种场建设,重点培育国家海洋科研中心水产种苗产业化基地和南美白对虾良种繁育基地,在黄岛区、即墨市等地规划建设4至5处水产良种繁育示范园区,将青岛市打造成水产良种研发基地和供应基地。到2016年,水产良种繁育示范园区达到400亩,良种繁育能力达到400亿尾,全市主要养殖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到2020年,水产良种繁育示范园区达到800亩,良种繁育能力达到800亿尾,全市主要养

殖品种良种覆盖率达

到95%以上。

■水产健康养殖基地

工厂化养殖110万平方米

发展陆基工厂化养殖、深远海抗风浪网箱养殖和池塘标准化养殖,重点发展三疣梭子蟹、对虾、鲆鲽鳎等地方优势品种,海参、鲍鱼、石斑鱼等高端品种,藻类筏式和贝类底播养殖。在黄岛区、即墨市等地规划建设刺参养殖示范基地和虾蟹养殖示范基地,在黄岛区、即墨市、胶州市规划建设4至5处工厂化鱼类养殖示范基地。充分利用平度市、莱西市淡水资源,稳定发展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四大家鱼健康养殖。

到2016年,全市工厂化养殖规模达到110万平方米,采用封闭式循环养殖等节能环保模式比率达到50%以上;发展抗风浪网箱养殖示范区4处、网箱400个以上。发展大型藻类养殖示范区3处;建成6个千亩以上的标准化池塘养殖基地。到2020年,全市工厂化养殖规模达到200万平方米,采用封闭式循环养殖等节能环保模式比率达到70%以上;发展抗风浪网箱养殖示范区5处、网箱1000个以上;发展大型藻类养殖示范区5处、养殖面积3万亩以上;完成池塘标准化改造8万亩,建成10个千亩以上的标准化池塘养殖基地。

■渔业资源养护基地

海洋牧场达到10万亩

科学安排增殖放流品种、数量和放流水域,重点选择对虾、梭子蟹、牙鲆等传统品种,探索六线鱼、半滑舌鳎等地方特色品种放流。加强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扩大调查区域,延长评估周期,科学评价放流效果。到2016年,年放流水产苗种10亿单位以上;到2020年,年放流水产苗种15亿单位以上。以人工鱼礁建设为载体,结合生态养殖、增殖放流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推进海洋牧场建设。到2016年,海洋牧场面积达到10万亩;到2020年,海洋牧场面积达到15万亩。

■远洋渔业生产基地

年捕捞产量超过13万吨

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巩固提升过洋性渔业,开发季节性远洋渔业,推进域外蓝色粮仓建设。吸引大型远洋渔业企业落户,扩大远洋船队规模,提高远洋渔业装备和技术水平。鼓励企业在东南亚、西非等主要集中作业海域的沿岸国家和地区建立海外综合性远洋渔业基地,储备和开发后备渔场,支持企业开展海外并购,开发海外养殖、捕捞、加工、经贸等领域,寻求更广泛的渔业空间。到2016年,全市作业远洋渔船总数达到100艘,总功率7万千瓦,远洋捕捞年产量超过13万吨;到2020年,全市作业远洋渔船总数达到200艘,总功率20万千瓦,远洋捕捞年产量超过20万吨。

■水产加工出口基地

年出口创汇16亿美元

立足国内外市场需求,发挥出口导向作用,稳定发展来料加工,发展地产品加工,突出发展海珍品保鲜和精深加工,将产业链延伸至保健品、海洋药物等领域,推进水产品加工转型升级。在黄岛区、城阳区等地规划建设水产品加工示范园区,重点培育一批水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到2016年,发展5处年产值5亿元以上的加工基地,年出口创汇16亿美元;到2020年,发展8处年产值5亿元以上的加工基地,年出口创汇20亿美元。

■水产冷链物流基地

2016年完成一期主体工程

加快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推动水产品市场物流与养殖、捕捞、加工融合发展。高水平规划建设中国北方 (青岛)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2016年完成项目一期主体工程,2020年建成国际性冷链物流基地。实施“引进来”战略,出台专项扶持政策,优化配套服务,发挥基地的集聚效应和仓储功能,鼓励国内外远洋渔船在基地停靠、国内外优质渔获物在基地交易,丰富和调剂青岛市水产品市场。到2020年,在基地交易的远洋渔船达到1000艘,年卸鱼量达到300至500万吨,年交易额达到600亿元,形成千亿元产业链。

保障

各方支持“蓝色粮仓”建设

“意见”提出,各有关区、市政府要将蓝色粮仓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在财政支持方面,市财政整合现代渔业相关资金设立蓝色粮仓建设专项资金,采取财政贴息3年等方式支持中国北方(青岛)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建设,自建成之日起5年内免除远洋渔船靠泊费、按30元/吨减免水产品交易费。同时,加大对渔业的金融信贷支持,探索开展小额信用贷款业务,采取多种措施解决渔民贷款难题。推进海域使用权等抵押贷款工作,鼓励发展多形式、多险种的渔业保险,开展水产养殖业政策性保险试点,提升抵御风险能力。

新闻推荐

残疾父亲激励他刻苦学习,残疾父亲激励他刻苦学习

早报讯 家庭的贫困没有让他失去希望,反而乐观地面对生活。李沧区18岁的丁瑞昌今年高考以624分的高分考上了中国海洋大学的国防生。丁瑞昌昨天告诉记者,父亲的左手和左臂是三级伤残。即墨市毛子埠村...

即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即墨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