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麦”路过绕道北上,“老麦”路过绕道北上
核心提示
趁着夜色,台风“麦德姆”给青岛市带来了一场狂风骤雨,降雨从昨天凌晨逐渐增大,一直持续到昨天中午,连续12小时的降雨,让岛城的警戒级别不断提高,市气象台从暴雨橙色预警提高到最高级别的暴雨红色预警,台风黄色预警提高到橙色预警。截至昨天下午2时的统计数据显示,青岛市各区市的降水量均超过100毫米,达到了大暴雨量级,其中莱西和胶州两地的降水量超过了200毫米,达到了特大暴雨量级。“全市各区市均出现了大暴雨或特大暴雨,这在青岛市历年降雨过程中极为罕见。”市气象台的工作人员说。
台风拐道弯没进入山东
从前天中午开始,市气象局启动了将《青岛市气象局重大气象灾害(台风)预警应急预案》Ⅲ级应急响应提高到Ⅱ级响应,气象局的值班领导和气象台各科室工作人员开始实施24小时工作制。“从前天下午开始,我们就密切关注台风‘麦德姆\’的路径了,中央气象台预报称‘麦德姆\’要经过青岛。”市气象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前天晚上10点,台风抵达江苏省盐城,此时,台风的路径出现了细微的变化,“麦德姆”掉头向连云港方向移动。“但这时,台风 ‘麦德姆\’外围对青岛市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青岛市自西向东开始出现降水,降水主要集中在黄岛、即墨方向。”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告诉记者。
昨天上午10点,麦德姆的移动路径终于变得清晰。“台风‘麦德姆\’从江苏省连云港市离开,沿海上继续北上。现在可以确定‘麦德姆\’不会对青岛造成直接影响了。”眼瞅着台风移动到海上,市气象台会商中心的工作人员全都松了一口气。“台风造成最大影响的是风,雨是其次,台风改道,对青岛的影响也就减弱了。”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告诉记者,如果台风不改道,对青岛带来的影响将不仅仅是一场降雨。
发布最高级别暴雨预警
从昨天凌晨开始,降雨开始显著加大。“降雨自西向东开始,最先是从胶州、即墨开始的,然后逐渐东移,到凌晨2点左右,全市范围内全部出现了降雨,并且降雨越来越密集。”市气象台经过会商,将此前发布的暴雨橙色预警升级为暴雨红色预警信号。“这是有了预警信号以来,青岛市第二次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上一次发布要追溯到2008年8月14日。”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介绍说。
“降雨先后出现过两次高峰,一次是凌晨3点左右,另一次是上午10点左右,降雨一阵比一阵急。”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告诉记者,从降雨雷达反射波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两次降雨高峰期间,岛城上空的云层雷达反射波均呈现深绿色,这表示整个青岛市范围内都出现了密集的降雨。
“这场降雨还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降雨持续不断,一直连续下了12个小时。”首席预报员介绍说,整个降雨过程,虽然有大有小,但降雨没停过。到昨天下午2点45分,降雨已经陆续停止,市气象台解除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普降大暴雨“历史罕见”
市气象台统计数据显示,青岛市普遍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全市共出现暴雨(50-100毫米)14个站,大暴雨(100-250毫米)100个站,特大暴雨 (大于250毫米)20个站。全市平均降雨量为181.6毫米,达到大暴雨,其中市区平均140.5毫米、崂山251.3毫米(属于特大暴雨)、城阳171.3毫米、黄岛122.8毫米、胶州213.3毫米、即墨209.7毫米、莱西206.3毫米、平度155.6毫米。
“青岛所有的区市平均降水量都达到大暴雨的量级,这在青岛市历年历次降雨中非常罕见。”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告诉记者,最大降雨出现在崂山区晓望,达到了521.3毫米,已经属于特大暴雨,仅1个小时的时间,崂山区晓望社区就降下了99.2毫米的降水量。
最大阵风达到了12级
从昨天凌晨开始,青岛市的风力也逐渐增大。“24日上午9点30分,我们发布台风黄色预警信号,但台风路径偏移后,昨天早晨青岛市的风力逐渐增大,气象台于上午7点升级为台风橙色预警信号。”市气象台预报员告诉记者,值班人员24小时盯着台风的移动路径,到昨天中午12时,台风“麦德姆”抵达渤海,海上距离青岛的直线距离为110公里。“这时可以明显感觉到青岛的风力开始增大。”昨天下午2时,市气象台监测到,跨海大桥风速已经达到23m/s,红岛休闲渔村出现阵风36m/s(12级),灵山岛阵风34.1m/s(12级),流清河、胶州营海、于哥庄、朝连岛、田横岛、胶州湾大桥阵风达到10级。
到昨天下午4时,台风“麦德姆”已经减弱为热带风暴,沿东北方向移动到距离山东威海市西南方约80公里的黄海海面上,中心最大风力9级。
据市气象台最新发布的预报信息显示,目前“麦德姆”将以每小时35公里左右的速度继续向东北方向移动,对青岛的影响逐渐减弱。今天白天青岛市将会脱离其影响。今天白天,伴随着台风逐渐远离青岛市,天气转为多云天气,27日晴间多云,北风5到6级转3到4级,气温回升,全市大部地区最低气温19—22℃,最高气温29—31℃左右。 记者 原野
【应对】
Ⅱ级响应全员24小时值班
昨天下午,当暴雨红色预警解除时,已经36小时没有好好休息的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凌艺尽显疲惫,趴在桌子上稍稍闭了一会眼睛,赶紧制作了天气会商情况,才离开气象台回家休息。前天下午,市气象局启动了重大气象灾害 (台风)预警应急预案Ⅱ级响应,这意味着市气象台全员值班,每小时集中会商天气,并随时对外发布。幸运的是,台风“麦德姆”并未从山东登陆,也并未对青岛造成直接影响。
24小时值班无人入睡
昨天凌晨,青岛市气象台会商中心灯火通明,气象局分管局长、气象台台长、各个科室负责人、首席预报员以及工作人员都在各自的岗位上集中会商岛城天气的走势。电话一个接一个地响起,部门不同,但内容一致,都是询问岛城天气变化的最新走向。大屏幕上显示的是青岛市各区级气象台的值班画面。通过实时视频传输,气象分析的数据传输到各个区级值班气象台内。“麦德姆”的走向、降雨过程的演变、风力的变化等等,在计算机的数据支撑下,每一名值班人员都在时刻盯着大屏幕。
“我们几乎一直都在分析手头的数据,然后每小时会商一次,根据最新的天气变化情况及时通知青岛市应急办以及各个相关单位。”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告诉记者,累了就在桌子上眯一会,但根本睡不着。
警报解除嗓子都哑了
昨天下午2点45分,此时,青岛的降雨已经逐渐停止。经过会商后,未来青岛市再次出现降雨的可能性不大,市气象台解除暴雨红色警报。此时,首席预报员凌艺已经36个小时没睡觉了。“几乎每次台风经过时都会这样,每次都会很疲劳。”凌艺的脸色已经变得苍白,但仍在和同事们一起发布着青岛未来天气的预报,以及本次降雨的情况汇总。
“现在什么都不想,就想赶紧睡觉。”凌艺的嗓子也已经哑了,会商时,首席预报员要一直发言。从前天开始到昨天下午,凌艺只睡了1个多小时。 记者 原野
【链接】
台风过岛城习惯绕着走
老青岛人流传着一句话,“千难万难不离崂山,千好万好不离青岛”,说青岛是块福地。青岛市气象台气候科科长李德萍告诉记者,青岛虽然是一个沿海城市,但地理位置比较靠北,所以说每年受台风影响少,而且主要是外围性的影响。虽然近几年全球的极端天气偏多,但是青岛的天气一直较平稳,没有大灾,青岛确实是一块福地。
从气象资料来看,过去100年间,在青岛登陆的台风只有两个,一个是1985年8月19日的9号台风;另外一个更早,是1939年8月31日的一次台风。近年来,对青岛造成外围影响最重的一次台风是2005年的9号台风“麦莎”,当时本市出现了暴雨到大暴雨的天气过程,并伴有大风。本次的“麦德姆”带来的风力比“麦莎”小,但比“麦莎”带来的降雨量大。以下是对青岛造成一定影响的部分台风:
●1939年8月31日,台风登陆青岛前后,平均风速每秒10米,持续了110小时,瞬间最大风速达每秒40.3米,为岛城大风记录之首次。岛城连续降雨63小时,总量130毫米以上。
●1985年8月19日9时左右,9号台风在青岛原胶南一带登陆,给青岛市造成了5亿多元的直接经济损失,29人死亡、368人受伤。
●2000年9月1日,台风“派比安”经过距青岛市区400公里的黄海海域,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速高达33米/秒。受其影响,青岛暴雨骤来,风力达到6至7级,海上风力高达12级。在青岛市区内的东海路和太平路的一些路段,海浪涌入临海的道路,栈桥的长堤也被海水淹没。
●2005年,台风“麦莎”造成了全市70.7万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6.7万人,直接经济损失4亿多元。
●2007年9月,台风“韦帕”给岛城带来了大到暴雨。
●2011年6月,台风“米雷”来临时岛城前海一线狂风大作,海上掀起巨浪。
●2011年8月,台风“梅花”来袭,前海澳门路、东海路等地成了一片泽国,路面满是积水,沿海护栏多处被大浪拍断。
●2012年8月,台风“布拉万”来袭,在青岛市沿海一线掀起巨浪。
●2012年8月,台风“达维”从江苏境内进入山东临沂莒南,给青岛市带来丰沛降水。 记者 原野
【发布】
转移4114人 未发生事故
早报讯 受台风“麦德姆”影响,24日早6时至25日下午4时,青岛降下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全市平均降水量达174.4毫米。目前,降雨基本结束,旱情全部解除,即墨市和崂山区转移人员4114人,约有9.9万亩农田有不同程度内涝。昨日下午5时15分,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解除第10号台风“麦德姆”的预警。
防台防汛橙色预警解除
自昨日上午10时开始,台风从连云港东南方向离开陆地,到达海上,偏离青岛,并逐渐减弱,至昨日下午1时,气象台解除了雷电黄色预警,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在24日上午11时曾经发布了防台防汛Ⅱ级(橙色)预警和启动Ⅱ级应急响应,昨日下午5时15分,经会商研究,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解除第10号台风“麦德姆”的预警,但市水利局等部门仍将继续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继续做好值班值守和汛情处理及降雨后的各项后续工作。
各大水库进水1亿余方
受降雨影响,部分河道发生洪水,但均未达到警戒水位,全市大中小型水库、塘坝预报总来水量1.66亿方,实进水总量6890万方,进水过程约2到3天结束。
“这次台风是大沽河综合治理重点工程完工后经受的第一次比较大的考验,从目前来看,大沽河水利工程已经开始起作用。”昨日,水利部门工作人员介绍,大沽河经过治理达到了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并在河道内修建了19座拦河坝,此次降雨中19座拦河坝拦蓄了大部分的河道来水,基本上没有形成明显径流。
两区市转移安置4114人
各区市各部门抓住台风来临前的时机,提前做好易发生地质灾害隐患点、地势低洼区域群众的安置转移工作,未发生因转移安置不力造成人员伤亡的现象。其中崂山区和即墨市共转移地质灾害易发和危房区、工棚区人员4114人,均妥善安置。
各景区关闭未发生事故
昨日上午开始,公安等部门就在五四广场到栈桥一线的前海景区设置警戒线,民警在澳门路一带不停巡逻劝回海边观浪人群,市城市防办、即墨市、崂山区、高新区等结合当地实际,采取停止大型集会、工地停止施工、对高空设施检查加固、易积水区交通管制、地下设施加强防范等措施,防止次生衍生灾害发生生成人员伤亡事故。市内三区、世园会组委会、崂山区采取对沿海旅游景区、滨海浴场设立安全警戒线,关闭崂山景区、世园会等场所的措施,做好疏散工作,未发生游客伤亡事故。
(记者 王建亮 通讯员 袁显治)
本次降雨后 旱情全解除
早报讯 昨日下午,市水文局发布统计数据,受台风“麦德姆”影响,7月24日6时至25日15时青岛市普降大暴雨,部分地区特大暴雨。本次降雨过后,前段时间持续的旱情全部解除。
“根据我们的标准,降雨量在100毫米到200毫米之间的是大暴雨,降雨量在200毫米以上的是特大暴雨,按照这个标准,全市平均达到大暴雨级别。”市水文局工作人员介绍,崂山、即墨和胶州达到了特大暴雨级别。
“本次降雨过后,前段时间持续的旱情全部解除,现在就看水库进水情况了。”市水文局工作人员介绍,截至目前,青岛市2014年降水量390.5毫米,比去年同期降水量偏多2.4%,比历年同期降水量偏多12.9%。受降雨影响,部分河道发生洪水,25日7时33分,李村河李村水文站洪峰流量57.0立方米每秒;8时,白沙河乌衣巷水文站洪峰流量334立方米每秒;10时30分,墨水河即墨水文站洪峰流量290立方米每秒;12时22分,张村河东韩水文站洪峰流量113立方米每秒。同时,部分水库进水,24日6时至25日6时,全市大中型水库共进水749万立方米,其中产芝水库进水152万立方米,崂山水库进水120万立方米。目前各水库进水情况还在进一步统计。
(记者 王建亮)
【动态】
■公交
智能调度指挥避水
早报讯 24日傍晚开始,“麦德姆”开始登陆岛城。为全力保障公交车正常运行,青岛公交集团和交运温馨巴士在第一时间紧急启动防汛应急预案,采取各种应急措施,保证市民出行畅通,智能调度指挥中心在此次台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至下午3点,温馨巴士有21条线路受到台风的不同影响,但由于智能调度指挥中心通过实时监控视频,及时、准确掌握了各线路实时路况,并对部分遇阻线路做出及时指挥调整。(记者 吴帅 通讯员 郭晨琳 刘珊)
■交通委
在建工程全部停工
早报讯 为做好台风 “麦德姆”的防御工作,市交通运输委全力做好各项应对工作,24日下午启动II级应急响应。道路运输管理部门督导运输企业落实防台风、防汛各项措施,重点督导长途班车、公交企业做好车辆运行安全,特别是电动公交车的运行安全,避免触电等事故。公路、高速公路部门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对存在的隐患进行及时整改和补救,及时利用电子屏幕、短信等平台发布预警信息,确保重点干线排水畅通;港航部门重点做好港航系统及所属单位的防台风工作,船舶全部靠岸,进港避风。所有交通在建工程施工单位全部停工,采取防风防洪措施,防止因台风引发的次生衍生灾害发生。同时,要求山东高速青岛公司配合交警部门做好胶州湾大桥交通管制工作。
(记者 吴帅 通讯员 苏立冬)
■机场
启动三级应急预案
早报讯 受台风“麦德姆”影响,两天来数百架次航班延误、备降或取消,青岛机场协调各方全力做好现场服务保障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不正常航班给旅客带来的不便。受天气影响,至昨天上午10点,青岛机场已有10班进港航班备降返场外站,后继航班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到11点半,进港航班备降返航外站已上升至28班,青岛机场随后启动三级航班大面积延误应急保障预案。旅客服务方面,青岛机场及时播报天气情况和航班动态,积极协助旅客改签,提供餐食,安排延误时间较长的旅客前往宾馆休息。直到下午3点半,青岛机场航班才陆续恢复正常运行。
(记者 吴帅 通讯员 蒋青)
新闻推荐
早报讯 8月3日下午,交运集团即墨公司108路城乡公交上一名女乘客突发急病昏倒在车厢里,公交司机要求直接将车开到医院救人,全车乘客不仅表示支持,还在车上对病人进行救护、照顾。昨天,遇险女乘客家人特...
即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即墨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