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200岁即墨柳腔有了新传人,200岁即墨柳腔有了新传人

青岛早报 2012-11-09 04:48 大字

早报讯 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墨柳腔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可是柳腔剧团因缺少年轻演员面临青黄不接的局面。记者昨天从即墨文化局了解到,这种断层局面将得到改善,首批20名学员将于明年从烟台艺校毕业,直接进入剧团接过柳腔火种。

缺演员返聘老柳腔

“目前剧团里基本上都是老演员了,年轻人很少。”昨天上午,即墨市文化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柳腔剧团的正式演员还不到20名,而且年龄都在35岁以上。每次下乡演出,演员都要担负起多场剧目。由于缺少演员,剧团不得不将退下来的10名老演员返聘回来,其中年龄最大的刘元贵已70多岁。

据介绍,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柳腔的演出市场逐渐萎缩,走上滑坡路。1996年到1999年是剧团历史上“最黯然的时期”,全团只有财政拨的几万元,演员长时间放假,很多演员们自谋生路,有的辞职做起了小买卖。

新生代力量渐长成

“政府非常重视发展柳腔,并采取了很多补救办法,每年拿出经费用作柳腔发展,去年即墨柳腔剧团还和烟台艺校联合,办起了柳腔娃娃班,这下柳腔每年都会有一批新人加入。”即墨文化局相关负责人说,从2010年开始,为培养柳腔的新生代力量,即墨柳腔剧团面向社会招考20名才艺优秀的中小学生组建柳腔小班,委托烟台艺校定向培养。首批20名小学员学习3年期满后,到剧团实习一年,之后便可以签订正式劳动合同,成为剧团的正式演员。

据介绍,新学员的学习分为两部分,平时在烟台艺校学习文化课以及唱、念等柳腔基本功;每年寒暑假,学员在即墨集中培训,由剧团五六位经验丰富的老演员手把手地传授柳腔。现在,20名学员已经能登台演出了。

(记者 康晓欢 通讯员 于冬摄影报道)

相关链接

即墨柳腔唱遍全国

即墨柳腔始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柳腔初期的演唱形式非常简单,所用的乐器只有手锣、手鼓和竹板,后来受“四弦小调”的影响,开始采用“四弦胡琴儿”伴奏。初用弦乐时,拉与唱不相协调,艺人们就配合着往上溜,因此被戏称为“溜腔”,后定名为“柳腔”。柳腔剧目内容多是传统民间故事,对白运用即墨方言,唱腔委婉细腻,语言风趣生动,表演朴实无华,有着强烈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1992年,文化部艺术局举办了全国“天下第一团”优秀剧目展演活动,那次展演,即墨柳腔获得文化部颁发的“天下第一团”称号。

新闻推荐

自动取卡机“卡”住司机,自动取卡机“卡”住司机

停车取卡够不着,车若靠近就撞石礅

即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即墨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