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蓝色经济战略 五年再造一个新青岛,立足蓝色经济战略 五年再造一个新青岛
“力争五年在经济规模上再造一个新青岛。”青岛市十一次党代会报告高屋建瓴地为青岛未来五年经济发展明确了目标,那就是“充分发挥蓝色经济战略的带动作用,突出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坚持走向深蓝、走向高端,加快西海岸经济新区和蓝色硅谷建设以释放发展潜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以增强竞争实力,加强创新和人才保障以强化内生动力,推动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加快壮大县域经济实力,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双跨越,力争五年在经济规模上再造一个新青岛。”
报告中的“新青岛”是有形的,从西海岸经济新区及蓝色硅谷的全面启动,到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的城市空间框架拓展;从已现雏形的董家口新港城,到蓄势待发的高新区北部园区,青岛向宜居幸福的国际化湾区都市大步迈进;这个“新青岛”也是无形的,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服务业加速发展,到900个重大项目集体发力、民生建设投入逐年递增,未来的五年,将是青岛稳中求进,经济实力和城市地位不断提升的五年。
■蓝色战略
一区一谷建设今年全面启动
地点:开发区红石崖街道办事处河洛埠社区。
时间:2月初的一天。
尽管龙年春节的鞭炮声还在人们耳边回响,尽管青岛的初春如在三九,开发区河洛埠社区已经是热火朝天,一片繁忙的景象:拉运土石的车辆来来往往,大型挖掘机轰轰作响……位于河洛埠水库西侧的效果图板揭示了这里的未来:到2020年底,这里将成为集高端产业生态园区、高端生态企业国际化聚集区、高端生态技术研发区和宜居生态示范区于一体的国际合作园区——中德生态园。
河洛埠社区的变化只是青岛新城域的一个缩影,中德生态园也只是西海岸经济新区的一个板块。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规划部署,在未来十年时间里,在这片陆域面积209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5000平方公里的国土上,一个现代化的国际新城将拔地而起。
在今年1月10日召开的市委常委 (扩大)会议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群就曾指出,规划建设西海岸经济新区和蓝色硅谷,是市委、市政府着眼青岛未来发展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发挥青岛本土优势,探索科技兴海模式、高效利用海洋资源、引领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积极探索。西海岸经济新区和蓝色硅谷的建设,对于在大青岛格局下,不断优化全市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构建上中下游一体化发展的产业体系,支撑青岛新一个百年的发展,在不远的将来打造一个新青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在这个精神指导之下,今年青岛市一区一谷建设将全面启动。据市发改委主任刘明君介绍,今年青岛市将大力实施蓝色经济区战略,重点抓好西海岸经济新区、蓝色硅谷、大沽河高效生态经济区、世园生态都市新区等经济功能板块建设。
其中西海岸经济新区规划包括黄岛区及胶南市全域,陆域规划面积为2096平方公里,海域约为5000平方公里,辖区总人口139万人,今年将重点推进西海岸经济新区重点园区建设,其中新区核心区将建设新区行政、金融、商务、文化、科教中心,依托唐岛湾、灵山湾的滨海岸线,重点发展金融、现代商务、高端商业,构建人文新区。此外还将推进董家口港区建设,加快青钢搬迁改造工程进度,加快建设国际生态园区、保税功能扩展区以及西海岸旅游度假区等。
从西海岸经济新区发展规划目标来看,到2015年,西海岸经济新区的GDP发展目标是力争达到5000亿元,2020年突破10000亿。而2011年,整个青岛市GDP为6615亿元,这也就意味着,随着西海岸经济新区的崛起,整个大青岛的经济总量将实实在在地完成跨越。
蓝色硅谷规划范围为 “一区一带一园”,“一区”即蓝色硅谷核心区,包括即墨市鳌山卫、温泉两镇陆域和海域全部,规划陆域总面积21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25平方公里,今年将启动10平方公里的中心区建设。“一带”由核心区向南,沿滨海大道延伸至崂山区科技城,形成一条海洋科技创新及成果孵化带,总长约50公里,今年将加快国字号海洋科研机构落户,加快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建设,同时引进海洋科研领域领军人物。“一园”即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规划陆域面积63平方公里,今年将重点推进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再造一个新青岛,首要条件就是充足的人才资源,尤其是涉海高新技术人才,以及在国内外具有权威性的领军人物。而蓝色硅谷正是新青岛的一颗“蓝色大脑”,将为再造新青岛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和创新动力。根据规划,蓝色硅谷将成打造人才特区,使之成为青岛市蓝色经济区战略的重要支撑区,同时也将成为国内顶尖的蓝色科研高地和高新海洋产业聚集区。
■现代服务业
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回望过去一年,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青岛服务业占GDP比重首超工业,成为了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经济实力在转型发展中跃上新台阶。2011年,成为近年来青岛市服务业持续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年。
“服务业一直在快速发展。2007年以来,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占生产总值比重44.1%,此后比重一直增加,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青岛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2011年,全市过亿元服务业企业已达647家,其中11家企业进入全国服务业500强。
徐徐展开“十二五”的宏伟蓝图,服务业的发展步子要求更快了: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7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占GDP的比重提升到57%,力争提升到60%以上;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达到62000元左右,服务密度达到5050元/平方公里左右,分别达到2010年的2.05倍和2.17倍。服务业占GDP力争六成以上,意味着总部经济、创意产业、金融服务业、文化等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改革均取得重要突破。
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全面发展和大力支持。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因子,岛城金融业破浪前行的动力越发强劲。作为山东半岛第一家成立和规模最大的地方法人银行,青岛银行鲜明地提出要打造“蓝色银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青岛银行董事长郭少泉表示:“在上海浦东和天津开发区发展时,特别设立了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和渤海银行两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提供了重大的战略机遇,我们也要抓住这个前所未有的机会。”打造全国首家特色鲜明的“蓝色银行”,未来五年不仅要做“蓝色金融专家”还要全力支持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未来5年内,要加大对青岛市区现有营业网点的优化调整,实现青岛市区营业网点的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建设一批高端服务网点,提升服务层次。”
作为服务业的重要一极,郭少泉带领的青岛银行只不过是一个缩影;新华锦、利群、青岛港、欧美投资、维客、泰能等一批优秀企业站上了岛城服务业50强榜单。其中,李金堂带领的欧美投资集团不仅盘活了“鸡牌味精”这一老品牌,还实现了异地扩张,在内蒙古等地建立生产基地。李金堂说:“传统产业做的是‘加减法\’,资本经营做的是‘乘法\’,企业应该多条腿走路。”这家经工商总局批准成立的青岛私营企业“0001”,实现了房地产、国际贸易、包装印刷、煤炭能源、调味品生物科技“五条腿”走路,2011年排名青岛服务业第七。
■工业产业
今年规模以上工业力增12%
产业强则国强。青岛的工业底子不薄:在“上青天”时代,岛城的纺织业与上海、天津并驾齐驱;闻名遐迩的“五朵金花”,海尔、海信、澳柯玛、双星、青岛啤酒无一不是制造业的“孩子”,为岛城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
“抓工业关键在抓产业,抓产业关键在抓项目、抓企业,抓项目和企业必须依靠企业家。”在今年的全市经信工作会议上,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经信委主任项阳青高度概括。2011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2662.8亿元,同比增长20.4%,工业增加值增长13.5%,产值和增加值连续四年保持副省级城市第三位;同时,七大产业产值突破万亿,达到1088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86%,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
然而,眼下的成绩单虽然光鲜但仍有不足:概括而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传统产业不代表落后产业,要坚定不移地抓技术改造,坚定不移地抓工业设计,通过提高技术含量和产品设计水平,促进纺织服装、食品饮料、机械钢铁等传统产业产品新颖化、品牌化、精品化,再造青岛市传统产业的竞争力。”项阳青指出了改造的方向。对此,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青钢集团董事长王君庭深有感触:“刚刚过去的一年,对于中国钢铁企业而言,是近年来经营最为艰难的一年。我国钢铁企业的利润率更是远低于全国工业平均利润率,钢铁企业长期处于微利状态甚至亏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积极研发生产高效高端产品、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开拓国内国外市场实现新突破,高效品种钢材比率达到85%以上,在完成国内销售目标的同时,超额完成钢材出口增量目标。”
目前,青岛市七大产业已形成6条千亿级产业链,产业链带动作用更加明显。南车四方股份(增长49.2%)、武船重工(增长124.7%)等一批高端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加速崛起。五市及黄岛、城阳七个重点工业区市完成产值9933亿元,增长24.1%,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9.9%。
“2012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力争12%;软件业务收入增长40%、力争50%,总量在副省级城市再前移一个位次。”项阳青清晰地指出了工业发展的近期目标。
■重大项目
“龙头”聚力挺“腰身”
大项目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发动机”。要想做山东半岛的“龙头”,首先要强壮自己的筋骨,让“腰身”健壮,而今天的大项目,就是明天的生产力,体现着城市的实力。
重点项目的拉动作用不容小觑:《青岛市“十二五”重点项目建设规划》,对“十二五”五年内的重点项目进行了规划,规划实施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社会民生八大领域900个重点项目建设,直接拉动就业30万人。
900个重点项目、30万人的项目意味着什么?背后暗藏着怎样的锋芒?它就是:第一条海底隧道完成后,积极谋划胶州湾第二条隧道建设;完成青龙高速公路,完善其他高速出入口、收费站等配套设施;完成西部南北大通道、省道09、省道218升级改造等干线公路项目建设,完善青岛市域与周边地市衔接公路交通体系……同时,快速路三期、新冠高架路、青威高速公路延伸段、杭鞍高架路二期工程;开工建设重庆路快速路、仙山路等城市快速路工程,一条条城市道路管网的开工建设,让这座城市如虎添翼,“发展之路”也顺势延展开来。
自去年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以来,以项目为牵引,全年完成工业投资1403.6亿元,增长24.4%,是“十一五”以来增速最高的一年。业内人士点评说,眼下的青岛形成了“心里想着项目、眼里盯着项目、手里抓着项目”的浓厚氛围,以这些龙头项目为支撑,青岛的产业集群形象大变,成了关乎区域经济全局的引导力量。
■商务发展
建沿海型商贸中心城市
“内外贸融合、内外资融合、境内外消费融合”,青岛市商务发展“十二五”前景规划,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大商务格局。
五年之后的新青岛,首先将成为一座沿海型商贸中心城市。根据规划,到2015年,青岛市消费总量进入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前6位,商贸工作将围绕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提高民生的目标,加快调整升级,“民生商贸”深入人心。
五年之后的新青岛,还将成为一座外贸强市。到2015年,对外贸易总量进入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前3位。其中,进出口规模达到1000亿美元,经济社会贡献度全面提升;其次,进口与出口基本平衡,消费类与生产类进口并驾齐驱;第三是一般贸易占比扩大,加工贸易升级,贸易方式更趋合理。第四是机电、高新产品占出口半壁江山,品牌产品出口增加,对外贸易效益进一步提高;第五是私营企业量增力强,对外贸易主体结构进一步优化;最后,市场多元化程度提高,对新兴市场出口大幅增加。
五年之后的新青岛,更将是一座企业高度国际化的现代商务都市。青岛市将通过实施“3311工程”(建设三个海外园区、三个海外棉花基地,10个海外资源开发平台和10个境外企业集群),到2015年,青岛将拥有一批享誉全球的跨国经营大企业,生产、经营、研发、销售等网络遍布全球近100个国家(地区);拥有一批影响较大的境外企业集群;拥有一个稳定可靠的境外农业资源保障体系;拥有一批初具规模的境外能源、矿产资源补给平台。
“今年青岛市还将正式启动‘北方商都\’计划。”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青岛市商务局局长马卫刚对青岛市今后的商务发展充满信心。青岛作为重要的口岸城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基础优势。同时,青岛拥有大量的经营主体,如数量庞大的外资企业和从事流通服务的民营企业,为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提供保障。此外,青岛还有地理优势,距离日韩等国家比较近,有条件成为东北亚的重要口岸。青岛将在发展总部经济的基础上,完善、提升服务业功能和水平,首先打造青岛地标性高端核心商圈、东部沿海现代“商都”,进而向外辐射。在服务业水平上向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看齐,力争通过服务业带动青岛工业、农业、水产品的发展。
■转方式调结构
“转调”之路剑指高端
对比过去,站在经济发展的崭新起跑线上,如何实现 “十二五”规划的承上启下,如何走出青岛特色的“转方式,调结构”之路,这一“经济命题”在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再一次被提了出来:未来五年,“率先科学发展”被明确青岛未来发展的三大战略性目标之一,“转方式、调结构”要走在全国前列。
在海信的企业研发中心,在他们研发团队的设计中,激光电视、立体电视这些未来引领时代之先的产品,都是他们努力的方向。随着产业发展和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业技术中心、实验室开始在企业落地生根。注重自主研发,建设高标准的实验室,不仅是企业危机中突围的有效 “武器”,也为“后危机时代”企业占领技术“新高地”提供了智力支持和资源平台。
早在2010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可以说,不转就没有出路,不转就没有活路。在国际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王帆介绍说:“青岛啤酒提出的 ‘碳管理\’走在行业前列,内部管理已经实现了 ‘碳闭环\’。”青啤公司坚持“好心有好报”的朴素环境观,早在2009年就提出了“碳管理”的理念,搭建了“低碳运营模式”,启动产品碳足迹核查、碳官培养等工程。2008—2010年三年间投资近4亿元用于节能环保项目,近5年累计回收啤酒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45万吨,相当于种植30年树龄的410万棵冷杉树每年吸收的二氧化碳量。2011年公司污染物排放达标率100%,单位COD、SO2排放量削减率分别为5.88%、13.64%,废料综合利用价值1.93亿元。实施碳的闭环管理,既减少环境污染,又降低成本、增加效益。“自2002年起,青岛啤酒就开始实施产品结构、品牌结构、组织结构和价值链结构的调整,‘调结构\’不仅为企业未来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源动力,更是青岛啤酒的制胜法宝。”他说。
过去的五年,青岛抵御住了金融危机、后金融危机、甚至欧债危机的考验;今后五年,任重而道远,在“一区一谷”的带动下,一个崭新的大青岛将屹立在世人眼前。“再造新青岛,打造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就要着眼于实现蓝色跨越!”在谈及青岛未来的城市发展时,市发改委主任刘明君表示,青岛在未来的几年当中,尤其要对照国际知名湾区都市标准,通过蓝色经济区彰显我们青岛的城市特色,优化经济结构,抢占发展制高点,争取建设全国蓝色经济领军城市!
本组撰稿 记者 官华晨 景虹 本组摄影 记者 刘海龙
新闻推荐
早报讯 记者昨天从即墨相关部门获悉,总投资4.67亿元的烟青路综合整治工程,将于本月底正式启动。工程南起城阳界、北至营上二级站,全长12.5公里,这次改造将对主路面、地下管线、绿化亮化设施等进行高标...
即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即墨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