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采泥船狂“啃”鳌山湾,非法采泥船狂“啃”鳌山湾
核心提示
海泥中含有丰富的藻类及微生物,是海参育苗的极佳饲料,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原本不起眼的海泥遭到疯狂的采挖。近日在即墨田横镇鳌山湾,大量非法采挖海泥的铁皮船齐聚湾内,在众人的眼皮底下疯狂盗挖,望着母亲湾日复一日地遭受破坏,村民们心痛不已。然而面对明目张胆的盗挖行为,执法监管部门却表示对于采挖海泥的相关规定“几乎一点也没有”,在无据可依的情况下“执法”与“监管”都成了空谈。
报料>>>
即墨鳌山湾采泥船横行
“田横西海现在偷挖海泥的人越来越多了,最近不光是原先的铁皮船,就连一些木壳船也加入进来,再这样下去我们这个湾就全完了。”近日早报接到即墨市民匿名来电报料称,在即墨鳌山湾盗挖海泥的行为十分猖獗,已经严重影响到了鳌山湾海域的海洋生态环境。
据该市民介绍,采挖海泥的行为在即墨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之前由于鳌山湾海参养殖规模不是很大,海参养殖户采挖的海泥大都是少量的,并未对附近海滩产生坏影响,但近几年即墨鳌山湾周边海参养殖业出现井喷式的发展,一些人瞅准了采挖海泥有利可图,开始大规模地采挖,近30艘采泥船整日游荡在海岸边盗挖海泥。
探访>>>
平整的海滩已满目疮痍
根据市民提供的线索,记者来到即墨鳌山湾周边进行探访,在采访过程中让记者感到惊讶的是,盗挖海泥在鳌山湾周边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附近村庄里的随便一个老人和小孩都能说出几个挖海泥的地点,而在这里村民们并不认为采挖海泥是一种违法行为。“你们来买海泥是吧,俺村这边没大有,你上‘黑子\’‘埠西\’那些地方打听,那些地方到处都是,你问问就知道了。”田横镇周戈庄村一名村民告诉记者。
记者驾车沿鳌山湾海域行驶,在海边见到20余艘四四方方形状如盒子般的铁皮船,原本以为只是普通的渔船,但据周边村民介绍,这些造型奇特的船行动缓慢,根本打不到鱼,这些船只在海岸边不停游荡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采挖海泥。
走在海岸边,记者能够清楚看到一艘艘长达10米的采泥船停在靠近泥滩的位置上,工人们将一根长长的橡胶管子插进泥潭中,随后开动马达大口大口地“吞着”海泥,几分钟后泥滩上就会出现一个深深的大坑,长约几十米,宽达十几米,深度则能够达到一米多,放眼望去这样的深坑在海岸边并不少见,在海水退潮的时候能够很清楚地看到原本平整的海滩如今已是满目疮痍。
“小伙子你是来这边玩的吧,可得小心啊,掉下去可就坏了。”海边一位正在织网的渔民好心提醒记者。
调查>>>
月入5万元很平常的事
记者了解到由于田横的海域大部分属于泥质海岸,而海泥里富含多种矿物质和微生物,藻类含量丰富,是海参育苗不可多得的天然饵料,更是养殖海参不可多得的天然饵料。正因为有着强大的需求,金钱的诱惑吸引了这些非法采挖者,将海泥吸走倒卖给海参养殖户,牟取暴利。
据埠西村村民介绍,一艘铁皮船大概可以装下10吨海泥,一桶海泥如果按200斤计算,10吨海泥就可以装500桶左右,一桶海泥的价格为8元左右,批发价在4元左右,如果买得多,价钱还能再便宜一点,但不管怎么算一艘采泥船一天至少能赚2000元,月入5万元是很平常的事。在暴利的诱惑下,如今采泥已经成为田横镇许多临海村庄的固定产业,“俺们这里的泥好啊,养分高还便宜,威海、大连都上我们这个地方来买泥,比打鱼什么的强多了,原来还都嫌弃这个活又脏又累,可现在这年头老老实实打鱼还挣不过挖泥的。”一位村民说。
说法>>>
所有采挖行为全都是违法的
在进行了长时间的蹲点摸排后,为了制止偷挖海泥的行为,记者随后联系到即墨市海洋与渔业局执法监察大队,半小时后,7名执法人员分乘3辆车赶来黑子村,记者跟随执法人员来到海泥池,此刻海泥池不远处正停着一艘铁皮船,从船头上一根长长的管子伸到池中大口地“吐着”海泥,人赃并获,执法人员立即采取行动封闭海泥池并要求采泥船只立刻停止作业,靠岸接受检查。
面对突如其来的执法人员,海泥池旁的这名工人的身份发生了转变,原本自称是雇工的他顷刻间便成了海泥池老板。“海泥是国家资源,未经允许是不准私自开采,你不知道吗?”执法人员说,“知道不让挖,这不才干了没几天吗?儿子刚给我买的船,也就才干了5天。”海泥池老板狡辩说,“明知道不让挖你还挖,再说就我们了解到的情况,你可不止干了这几天吧。”面对执法人员的质问,海泥池老板哑口无言。
据即墨市海洋与渔业局刘局长介绍,“合法采泥”这一说目前在即墨还不存在,没有哪个部门会为这些采泥户办理什么《采挖合格证》,现在即墨鳌山湾附近采挖海泥的行为全都是违法的。
想要处罚却没有法律依据
“海泥里有丰富的微生物和藻类,可以说是海参育苗必备的天然饲料,但要是再这么继续挖下去,对周边环境肯定会有损害。”刘局长表示,在一番检查后他发现不仅是海泥池是私建,就连采泥船也没有办理任何手续。
人赃并获,非法采挖海泥的行为实实在在存在,但望着眼前的海泥池以及海中还在游荡的采泥船,执法人员表示除了执法监管对采挖海泥的行为进行制止外,对这些船只和个人并没有太多办法,也无权进行处罚。
“这要是挖海沙什么的,直接就可以将他们全都扣下,沉船、罚款都可以,可就因为他们挖的是海泥,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执法人员表示,目前我国对于采挖海沙的相关规定还比较健全,但对于采挖海泥的相关规定“几乎一点也没有”,没有相关规定,自然也就没有处罚的标准,处于法律监管空白地带的海泥采挖成为非法获利者瞅准的赚钱良机。
无据可依,如何进行监管成了摆在执法人员面前的难题,但更令执法人员感到尴尬的是,有时候就连“谁来管”都是一个不小的难题,因为海洋与渔业局的职能范围只针对渔船,但明显这些铁皮制成的采泥船并非渔船,有人认为可能归海事部门管,也有人说应该归边防派出所管,正是因为没有明确规定职能管辖范围,这也更加纵容了非法采泥者的行为。
无节制采挖将会自食恶果
私自偷挖海泥,养殖户们有了源源不断的天然饲料,采泥者也得以满足个人的私欲,但对鳌山湾海域来说却是难以磨灭的伤害。“对于海泥的采挖现在也存在不少争议,有人认为海泥被挖后会随着潮起潮落而补充,因此没有必要担心,海泥采挖造成的影响目前尚没有科学论证,但从目前观察到的情况来看,因为利益关系海泥采挖行业现在成倍地增长,肯定会造成海滩的破坏,这和偷挖海沙一样,影响都是极其恶劣的。”渔业局技术人员告诉记者。
“海泥和海沙一样都是重要的海洋资源,无节制地采挖海泥,严重地影响到了海洋生态环境,海泥是鱼虾贝类繁殖的温床,偷挖海泥的猖獗行为,严重破坏了鱼类产卵、孵化的场所,直接损坏了海洋渔业资源,现在渔民们在附近的海湾捕捞困难加剧,鱼虾数量的减少跟人类无节制地攫取海洋资源有直接关系。”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水产研究专家表示,除了直接损坏渔业资源外,偷挖海泥使海底形成许多难以填平的大坑,从而改变海水流动方向,附近海岸的侵蚀加剧,对海底地质地貌和海洋环境也造成破坏,这直接威胁到各码头、防潮堤坝稳固状态,偷挖海泥的行为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正起草规定 有望近日公布
海洋专家的说法告诉我们维护海洋环境已成为一件“不能等”的大事,然而摆在职能部门面前“无据可依”的尴尬处境,以及人们对海洋环保意识的淡薄都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值得称道的是,在采访中记者获悉有关部门已经采取行动,并有望在近期解决。
维护海洋环境不能依靠无休止地被动制止,面对非法采泥者“你们凭什么管我们”的猖狂举动,以往海洋与渔业局也采取了一些行动,但只是临时性的过问和简单的现场制止,这样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无力”的监管只会使偷挖海泥的行为越来越猖獗。为了实现更有效的监管,记者了解到,目前即墨市海洋与渔业局已经将情况向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汇报,但考虑到田横镇目前是海参养殖大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镇已有超过2000个海参池。海泥是海参育苗不可缺少的饲料,目前尚未寻找到替代产品,为了阻止盗挖海泥的行为对周边海域造成破坏,同时又能兼顾海参行业的发展,即墨市海洋与渔业局表示将在近期出台一个《海泥采挖暂行管理规定》,针对海泥采挖标准和处罚方式进行完善,同时寻找合理的海泥采挖地点,保证养殖户的正常饲料供应,使鳌山湾海域环境及海参养殖业都能良性发展。目前此规定已在即墨市海洋与渔业局内部起草完毕,工作人员表示数日内有望公布。
“尽管非法采挖者现在很猖獗,但只要有漏洞就要堵上。”青岛市人大代表青岛二中分校王林老师在得知此事后表示,针对海泥采挖行为“无据可依”的尴尬处境,他将在青岛市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时递交报告,希望能够进一步完善《海域保护法》及相关规定,为采挖海泥的行为提供法律依据。
赚得非常多 全是抢手货
跟踪一艘采泥船,记者来到田横镇黑子村一处海泥销售点,3个长宽各10米左右的大池子里灌满了海泥,岸边则停着多辆等待买泥的卡车,在不到一小时的时间里,记者观察到先后有3辆卡车装满海泥后离开,眼看着装海泥的3个大池子已经见底,但前来买泥的卡车还是源源不断。
“还有没有了,给我先装上一车。”一位卡车司机问,“没有了,就剩这点底了,泥太厚了抽不上来了,等下一茬吧。”海泥池旁的一位工人边收拾抽泥管边说,“不行我这都跟人家商量好价钱了,先把剩下的那点给我装上吧。”一番交谈之后海泥池旁的工人向池里加了部分海水搅拌后开始往卡车上抽泥。
记者借机与卡车司机攀谈,在交谈中得知,司机是给外地的养殖户送海泥的,在这里一桶海泥的价钱在4元左右,但加上运费后到海参养殖户手里,一桶海泥就可以卖到10元钱,去掉运费之后利润还是相当可观的,因此现在村里很多年轻人都不再捕鱼,而是花上几万元买辆卡车贩卖海泥。“挣得多少得看自己拼不拼命,但肯定比在家种庄稼或打鱼强。”卡车司机说。在装满车后司机开车离开,记者驱车跟在卡车后面,在路过海参养殖区域时,满载海泥的卡车成为众人争抢的对象。“你也别乱跑浪费油了,就放俺家行了。”最终在养殖户的热情招呼下,卡车上海泥以每桶11元的价格成交。在对镇上海参养殖户的采访中,记者获悉每个海参池一年用于买海泥的钱就在7万元以上。
再次回到海泥池,工人对记者的再次到来也察觉到一些异样,记者佯装游客与这名工人交谈。
记者:你们挖这大池子干嘛用啊?
工人:你不是看到了吗?装海泥的。
记者:要这么多海泥是干什么用的?
工人:往外卖的,卖给养海参的。
记者:这几个池子能装多少海泥?
工人:也就能装一船,十来吨。
记者:这挖海泥没人管吗?不用办证件随便挖啊?
工人:不偷不抢的,这个谁管?不用办证没有人管。
记者:这都是你家的产业啊,应该得花不少钱吧?
记者屡次询问明显让这名工人有所警惕,“你问这么多干什么?这不是俺家的产业,我就是个打工的,老板雇俺干活的,一天50块钱。”说完这话后这名工人便不再回答。正在这时又一名司机开车前来买泥,但这时池子里已经无泥可卖,“现在一点也没有了,这船是今天凌晨3点才来的,你再等会吧,船这会还来不了。”说完这名工人便开始冲洗海泥池。在海泥池旁记者看到该工人又挖出了一个大坑,准备封闭后做成海泥池“扩大生产”。
本版撰稿摄影 记者 王晓先 于滈
新闻推荐
在即墨打工的湖北小伙李帆婉拒失主千元“谢礼”出来打工是为供哥哥上大学,在即墨打工的湖北小伙李帆婉拒失主千元“谢礼”出来打工是为供哥哥上大学
连夜打20多个电话寻失主
即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即墨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