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走进空巢”活动反响热烈,一天就接到147个报名电话 他们中有作家、公务员,也有癌症患者3名最终体验者等您上半岛网投票

城市信报 2010-10-13 00:12 大字

“走进空巢”活动反响热烈,一天就接到147个报名电话 他们中有作家、公务员,也有癌症患者

日期:2010-10-13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在九九重阳节即将到来之际,本报发起大型体验活动——走进空巢,体味老年人空巢生活的孤独与无助。10月12日,《独守7天空房,就给你5000元》的消息一经公布后,从早上7点半开始,本报的报名电话就没有间断过,有的人还反复多次拨打 ,一再表示想要参加体验的愿望。报名者中除了普通的市民外,还有作家、公务员、道德模范、企业家等。在200多名报名者中,筛选出了10位初步入选者,他们将在半岛网通过青岛微博进行自我展示,由网友投票选出最终的三名体验者。

◎报名热线

一天报名200多人记者轮流接电话嗓子都哑了

10月12日一大早,虽然定的报名时间是从8点半开始,但考虑到会有市民很早拨打电话报名或咨询 ,不到7点半,记者就已经坐到了报名电话旁,发现座机上的来电显示已经有很多新号码。还没等记者回电,电话就一个接一个地打了进来。

记者一边接电话一边在电脑上对报名市民进行登记,由于双手腾不出来 ,只能歪着脑袋夹着话筒一边听电话,一边敲键盘。一上午报名电话就没停过。由于拨打电话的市民太多,一上午记者连续接了四个小时电话,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嗓子都沙哑了。到了中午12点左右,报名热线丝毫没有冷下来的意思。一天下来,只能由三名记者轮流着接电话,个个都口干舌燥。

过了下午五点钟,仍有不少市民打来电话报名。经过记者粗略统计,12日这天共接到147位市民的报名电话。

◎参与者

最小的十几岁,最大的70多有作家、公务员,还有道德模范

此次报名参加空巢体验活动可谓全城总动员,青岛各个区市均有市民拨打电话想报名参加。

报名者中年龄最小的只有18岁,最大的张老先生今年已经74岁了,同样高龄的还有72岁的崔老先生。张老先生与崔老先生均表示,自己早已退休多年,但身体很健康,有子女在身边照顾自己,“我觉得我的晚年生活很幸福,看到报纸上讲的‘空巢\’老人的处境,感触挺深的。”崔老先生告诉记者。

报名者中还有不少80后、90后的年轻人。今年25岁的梁强告诉记者:“我在外地上学多年了,作为80后,我们很少关心和陪伴父母。我想参加这次活动,体验一下空巢老人的感觉,唤醒年轻人多加关心父母的意识。”

另外,报名者的职业涉及范围也非常广泛,除了普通的市民,还有作家、公务员、道德模范、企业家等。“我是一名作家,经常写一些作品发表,我很希望能够参加这次活动体验一下我母亲一个人在家的那种孤独感,同时也想让自己清静一下,写点东西。”报名者王先生告诉记者。崂山区的道德模范刘先生也打来电话表示非常想参加这次活动,他说自己一直非常关注老人,经常到一些养老院去看望老人,可从来没有真切地去体会过老人独自生活时的孤独。“我本身对老人的一些事比较了解,体验一下会感触更多、更真实,希望自己写出的东西能让更多的人有所感触,从而善待老人。”

◎社会各界

能真实呈现空巢老人的生活让更多的人感受他们的孤独感

青岛市老龄办主任  刘雪华

“这次活动有助于真实重现空巢老人的生活,通过媒体,让更多的人能深切感受到他们的孤独感,从而唤起全社会对空巢老人的关注。”市老龄办主任刘雪华对本次活动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并针对关爱老年人的问题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表示由计划生育和老龄化引起的空巢老人问题,已经逐渐从一个家庭的小问题,变成了整个社会必须认真对待的大问题。两个儿女要照顾四位老年人,不光是经济上有压力,在精力上也会力不从心,这就使得家庭的养老功能逐渐弱化。但当今社会,多数老年人需要的已经不是物质上的东西,老年人最渴望的还是生活照料和精神需求,生病了有没有人照顾?三餐有没有人准备?有谁会陪他们说说话?这些问题才是他们关注的。对于老年人而言,只要有条件都希望住在家里,最重要的是他们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今后解决养老问题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逐渐实现居家养老的社会化服务,而要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幸福,还要靠家庭、社会和老年人自己共同来完成。既要靠子女尽心尽孝,又要靠社会尽职尽责,以及老年人自己联合起来互相帮助,不再是被动接受关爱的对象,而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群体。

老年社会学专家  刘同昌

“空巢体验的活动,符合当前空巢老人问题逐渐凸显的社会形势,让子女体验真正的空巢生活,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对老年社会学有多年研究的青岛市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同昌表示,从众多报名者的参与表现来看,已经具备一定的关爱空巢老人的社会氛围,本次体验活动起到了很好的社会引导作用。“目前空巢老人的比例已经超过50%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数字还会继续增加,所以真实体验空巢行动只是社会关爱的一方面,更重要的还是要看体验后的行动。将舆论导向变成社会行动,我们对空巢老人的关爱会一直持续下去。”

他想给生活贫困的邻居安暖气

仇献斌  男 40岁  家住市北区  待业在家

自述:我父母都不在了,父亲去世早,母亲自己一个人生活了很多年。我就想体验一下,母亲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现在做儿女的有几个能体谅到父母的这份心情?不说远的,我家对门的邻居就是一个老太太,她还带着一个残疾的儿子,两个人相依为命生活非常困难。我没有工作,也帮不了人家什么忙,如果得到奖金,我希望今年能给老人家供上暖,让他们娘俩也过个暖冬。”

她是婴儿瘫患者,两次打电话要报名

丛伟  女 53岁  家住市北区  残疾人  退休在家

自述:我自己已经退休了,孩子现在在外地读书,很快我自己也将面临空巢的生活。我是一名婴儿瘫的患者,但是我自己行动完全没有问题,只要不让我干重活就行,有没有奖金无所谓,我真的非常想参加,请一定给我登记上。半个小时前我已经打过电话了,再次打电话就是希望我能够参加这次活动,虽然我身体有点残疾,但身体很健康,参加活动没有问题。

她是癌症患者,住院期间也要报名

张寒秋  女 38岁  家住崂山区  自由撰稿人

自述:我患癌症已经13年了,但经过治疗已经不扩散了。最近身体受伤在医院治疗呢,如果我可以参加,我会跟医生商量一下出院参加活动。我患癌症这么多年以来,父母为我操碎了心,一直在我身边照顾我,但现在我的父亲已经去世了,母亲一个人在老家住。父亲的去世让我很惭愧,我很想对母亲多尽点孝心,参加这次活动我就是想体会母亲那种孤单无助的感受。

他想给父母修修家里的老房子

吴彦顺  男 31岁  家住市南区  销售

自述:我老家在东北,在青岛工作已经好几年了,回去看望父母的机会很少,心里对他们充满了愧疚。父母辛苦了一辈子,也没出过远门,我一直有个心愿想带他们出去旅游,但因为经济状况不好无法实现,我希望可以用7天的孤独换一次带二老出行的机会。如果能拿到奖金,第一站就要带父母来美丽的青岛。父母现在住的房子一下雨就漏,如果能拿到奖金也可以给家里修修屋顶,再重新整理一下院子,这样父母住着我也安心。

她是个空巢老人,也要参加体验,奖金捐给灾区

吴辉莲  女 59岁  家住李沧区  退休在家

自述:我今年59岁了,我的老伴和孩子都没了,就我自己一个人住。我本来的生活也是独守空房,参加活动就是在体验我自己的生活。一个人生活真的很难,不身临其境,光靠嘴说是没有用的。我拿着信报看了好几遍,有人能用这种方式来关心我们空巢老人,我心里感到很欣慰。我参加这个活动不是为了钱,对奖金我没有要求,捐给灾区吧。

他只留7块钱,其他都捐老人院

解初飞  男 35岁  家住市南区  个体

自述:这次如果能参加活动,奖金我准备都捐给养老院。我的父母现在跟我一起住,有我们照顾 ,老少三代其乐融融,但我也看到很多可怜的老人。我们几个朋友曾经一起去养老院参加过捐款活动,亲眼看到那些孤独老人的生活状态时都很震撼。所以后来就一直比较关注周围的空巢老人。参加这次活动我没别的想法,就是想用自己的行动为老年人做点什么,一天一块钱,我只留七块钱给自己做纪念,其他的我会全部买成东西,捐给养老院。

他想用奖金给母亲买一年的胰岛素

孙之龙  男 38岁  家住即墨市  自由职业者

自述:过去我母亲是自己住,但她几年前查出了糖尿病,她一个人住我们几个孩子都觉得不放心,所以她生病后一直住在我姐家。我现在收入也不稳定,我想要是能参加这个活动,就用这些钱给她买一年的胰岛素,还想带她去医院做一次全身检查。

她想试试自己可以忍多久

张慧娟  女 24岁  家住市南区  会计

自述:我知道自己肯定撑不到最后,但是还是很想试试。我平时特别爱动,一刻都闲不住,只要没事的时候不给人打电话我就难受,特别怕一个人待着。我根本就没法想象一个人的生活,估计是肯定坚持不到最后的,不知道可不可以给我一个体验的机会,我真的很想试试自己到底可以忍多久。不过如果真的坚持住了,我会用奖金为瘫痪的奶奶买个轮椅。

他想为独居老人换窗户

何建华  男 27岁  家住市北区  暂无工作

自述:我的父母这么大年纪了还独自居住,其实我很担心他们,但是出于工作原因我不能回老家。四年前我在青岛认识了一位空巢独居三十多年的阿姨,看到她我就想到了我的父母,才发现空巢老人真是太不容易了。这个阿姨一直是自己住,认识我之后她就把我当自己的孩子一样,向我倾诉,向我发脾气。我和阿姨的条件都不好,我很希望拿到奖金能给阿姨换一换窗户,因为她家的窗户已经破得不像样了。

她想带着姥姥去旅行

贾婷婷  女 24岁  家住四方区  药店工作

自述:我现在还在父母身边住,但是从小我是由姥姥带大的,现在姥姥自己一个人生活,经常能看到她孤独的身影,心里特别难受。很早之前我就想带姥姥出去转转,但是自己刚开始工作,能力有限,姥姥这么大年纪了,还没出过远门。参加这次活动,我除了想体会我姥姥独自生活的那份孤独,同时也想拿这份奖金,在她有生之年带她去别的地方看看。

◎另类电话

孩子太多太吵,想体会孤独

记者在接受报名过程中,一名七十多岁的老大爷告诉记者,自己家里有四个子女,每周子女都会轮流回家看望自己与老伴,“孩子经常回家看望 ,我们也知道自己的晚年很幸福,不过有时候孩子太多,还经常来,我就觉得有些太吵闹了,毕竟老人喜欢安静一些,报名就是想去体验一下空巢老人独居的那种孤独感,也让自己更珍惜现在吧。”这名老先生告诉记者。

神仙都坚持不了七天

“我文笔不太好,可以七天都写一样的吗?”一个报名者跟记者说,待在一个房间里,啥也不干,能有什么好写的 ,“能不能七天都写一样的日记啊?”

另外一位报名者听说不带任何娱乐工具到房间内待七天,他惊讶地说:“这个神仙也坚持不了啊,现在生活都电子化了,没有手机、没有电脑,谁能耐得住这样的寂寞?”

能不能带几瓶酒进去?

一位报名者得知此次活动不能带入手机、电脑、书籍等任何娱乐设备时,对记者抱怨道:“什么休闲的东西都不能带进去?能不能带几瓶酒进去啊?”记者表示根据活动规定这些是不能带入的,这名报名者说:“那这样进去七天,也太煎熬了……”

也有人嫌七天时间太短

在接受报名过程中,有一名报名者得知活动需要封闭生活七天时说:“其实七天时间并不长啊,我知道在国外一些真人体验活动中,都坚持一两个月,好像有的还是在黑暗的封闭状态下生存,这样才有意思呢。”

另一位报名者更让记者哭笑不得。这位先生表示,他很想参加这次活动,“别说在里面待七天了,就是在里面睡上一个月我都没问题,我平时在家就挺喜欢这种生活的。”记者表示,这次活动是想让体验者真实地感受一个人生活的孤独感,看看自己的忍耐力,这位先生说:“没问题啊,我一直挺孤单的……” 文/见习记者 纪国亮 记者 尚青龙 黄默 图/记者 李隽辉

◎新闻延伸

企业家想组织子女互助小组

经营创业培训公司的马先生在看了本次活动的报道后,萌生了一个为老年人排解寂寞的想法:“很多空巢老人不是没有子女,而是子女不在身边,在外地工作的可能一年只能回来一两次,但是如果把多个这种情况的老人的子女组织成一个互助小组,每次回家探亲时也去看看其他人的父母,那老人们见到子女的机会不就更大了吗?”

马先生表示,自己的这个想法是在早上看完报纸后的灵感。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表示这个想法的确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一个子女回来的时候多看几位老人,最多耽误一两天的时间,但是自己的父母就会因此获得小组内其他成员的多次关爱。假设十个老人为一组,一个子女回来探亲两次,一位空巢老人一年就可以得到20次子女的探望。”通过建立子女互助小组,让一个子女来孝敬更多的父母,同时换回更多人对自己父母的关爱,这也为长年无法在身边照顾父母的子女提供了一个尽孝的机会。另外他也希望报名参加本次活动,想把奖金作为部分启动资金,用于开办一家让老年人发挥余热的服务公司,“这样不仅能让很多干得动的老年人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也让他们在工作的同时排解了孤独感。”

◎相关链接

半岛网将全程直播

报名结束以后,本报将邀请专家一起筛选出部分报名者在半岛网上进行公布。入选的报名者可以通过申请半岛网青岛微博来展示自己。网友可通过青岛微博来给自己喜欢的报名者投票,而最后要根据粉丝的多少,最终决定入围的3名体验者。

体验活动期间,半岛网也将通过联通3G 全程跟踪,通过视频的形式来现场展示体验者的状态。网友也可以登录半岛网现场观看 ,并发表微博评论。

征集养老机构参与

此活动过程中,三名报名者,再加上记者,需要各自在一个相对封闭的房间内,体验那种孤独的感觉。

本报同时面向社会征集养老机构参与其中,有意向参与的养老机构需要提供四间干净整洁,并带有独立卫生间的房间,同时供应体验者的一日三餐。有意向的养老机构可以拨打电话80889481参与。

或许您认为您的参与理由更感人,还可拨打80889481说出你的理由。

新闻推荐

带人家孩子去水库,孩子溺亡赔4万法官:王先生事先未告知孩子父母,出事应负责

带人家孩子去水库,孩子溺亡赔4万法官:王先生事先未告知孩子父母,出事应负责日期:2010-11-15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即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即墨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