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梦想 30年跋涉

青岛早报 2021-12-31 04:45 大字

“这是我30多年往来市区和西海岸时,用时最快的一次,真的非常激动。 ”昨日下午,71岁的西海岸新区退休干部吕振西在地铁1号线观象山站下车,他说,自己特意选择地铁1号线南段开通的第一天,从西海岸新区来市区体验这便捷的交通,跟上时代的发展。吕振西1989年从市区调到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曾担任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联党组书记等职务,多年来,他始终关心着胶州湾两岸的交通问题,为“青黄相接”努力。吕振西告诉早报记者,今天的成果是几代人的努力付出,期盼、奔走、呼吁,隧道、大桥、地铁一步一步变为现实,“青黄相接”终于圆梦。

坐上1号线体验最快“跨海”

“你看,我今天是下午2点17分从西海岸新区太行山路地铁站上车,2点37分到达了西海岸的最后一站凤凰岛站,2点38分再发车,2点43分到了团岛站,2点52分到了观象山站。”吕振西把乘车的时间记录在自己的手机上,短短的距离终于不再因为隔海而成壁垒,以后可以算着时间出发和到达了。

在1号线观象山地铁站下车后,吕振西见到记者,特地让记者帮忙拍了张照片留念。 “从最早需要乘车近3小时绕胶州湾乡间道路的‘长途’旅行,到后来开通轮渡和胶州湾高速,到跨海大桥和隧道,再到地铁1号线的开通,青黄之间的路程一步步缩短到了五六分钟,并且地铁还不受交通拥堵和天气等影响,能准时到达,这真是时代的飞跃。”吕振西说,他和很多当年一起工作的老伙伴们的努力有了回报,跨海变通途,心愿终于实现了。

吕振西告诉早报记者,他前些年家住市区,需要往返东西两地上班,后来干脆搬到西海岸新区住,女儿一家也落户西海岸,只是今年秋天小外孙女上小学才回市区居住。他和老伴为了照看孙辈,也经常需要往返青黄。 “隧道的开通的确是方便了我,有时候乘坐隧道公交,有时候自己开车,但交通高峰点或节假日经常会遇上堵车。地铁开通后,这一切就都不是问题了,坐地铁更方便。”吕振西说,通过这次乘坐,他确实感受到了地铁的快速、舒适和便捷。

吕振西感慨,胶州湾东西两岸隔海相望,当年交通不便,给东西两岸的经济发展造成阻碍,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他们就提出了挖隧道、修大桥、建地铁的设想以解决交通问题,每一项进展,都对东西两岸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意识流带来很大的进步,也让西海岸新区进入了加速发展的时代,这次东西两岸算是彻底进入同城时代,融为一体了。

被“青黄不接”困扰了几十年

“1989年,我调到当时的青岛开发区工作,最大的感触就是交通特别不便。那时开发区还没有一条像样的马路,没有生活配套设施,买东西只有一家粮店和一家商店,周围全是庄稼地。”吕振西说,每到周末,他都要坐着班车乘轮渡回青岛市区。 “每次回家后都舍不得走,我女儿当时才9岁,她拿着板凳堵在门口不让我走。”吕振西回忆,既然来了,就不能回头。多少次往返于“青黄”两地,无法陪伴、照顾家人,也是“青黄不接”给他的生活带来的间接影响。

有一次,吕振西的老父亲突发急病,被紧急送到医院。接到电话后他心急如焚,立马坐上汽车往黄岛轮渡赶。在渡轮船上,吕振西揪着心,“总是觉得船慢得像是没有动,在那个时候,我深刻地感觉到‘青黄’的距离是那么遥远。 ”吕振西说。

在机关部门工作,吕振西当年经常要参加开发区的招商活动,亲历多次不愉快的经历,让他对“青黄不接”给开发区经济发展带来的困境体会更深。“一次,美国客人坐在汽车里乘轮渡过海,赶上涨潮,汽车进水熄了火,外商只得站在水里推车;还有一次,韩国的一个代表团来开发区洽谈事宜,回青岛市区时遇上了大雾大潮,只好被安排乘坐港务局的工作艇过海,代表团成员是手握船上铁栏杆,双脚离地‘荡’上船的。这样的交通状况,让不少投资商放弃了投资打算。”吕振西说,当时他们接待来考察的客商和最终落户的投资商的比例不到1%。面对现实,“青黄相接”和“同城发展”的梦想,在吕振西和同事们的心里愈加强烈。

代表市民为海底隧道建言

1991年起,当时在青岛经济开发区负责宣传工作的吕振西开始参加有关青黄通道论证的采访,听取市领导和桥梁专家、隧道专家、海洋专家的评说。2004年10月,吕振西怀揣5000字的发言稿,以市民代表的身份,参加了市政府在会议中心举行的青岛—黄岛湾口位置跨海通道桥隧方案决策市民听证会。他第一个发言并明确表示,尽管青岛开发区已经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但交通不畅依然是制约开发区大发展的瓶颈,根据他日常了解的各类知识,包括青岛每年近60天的大雾、大风天气,轮渡无法航行,就连高速公路也要封闭,绕行区市公路要两三个小时等情况,吕振西动情地说:“我强烈建议建设青岛和黄岛之间的海底隧道,因为只有海底隧道才能实现‘全天候’通车,彻底改变这一状况。 ”

吕振西清晰记得,2011年6月30日那天,胶州湾海底隧道正式通车,“青黄相接”变成了现实。已退休的他在电视上收看海底隧道通车仪式直播,激动地流下了热泪。西海岸与青岛之间终于能够畅通无阻了,过海再也不必忧虑天气状况了,也不需要再绕行陆路了。“现在青岛正在推动经济重心西移,西海岸新区拥有优良的港口和旅游资源,交通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必然会有更多的人才、项目落户西海岸。 ”事实也正是如此,随着隧道的开通,西海岸新区开始融入市区,10多年来的发展成就让人瞩目。

吕振西说,跨海地铁的开通更进一步加速了西海岸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西海岸新区的城市管理能力、经济社会运行质量和社会文明程度,提升了西海岸的文明素质,凭借“同城时代”,让青岛整体成长为一个现代化的新都市。

新闻推荐

一年让一万多人学会救命技能! 胶州市急救中心开展不间断急救培训

本报12月26日讯(记者刘震通讯员王淑艳尚怡冰)日前,胶州市急救中心志愿者深入学校、社区、企业,连续开展培训7...

胶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胶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