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胶州流通的宋代货币(三)

金胶州 2020-11-20 07:50 大字

廉福银

胶西榷场的“飞钱”

宋代,人们将纸币(交子、会子、关子等)称为“飞钱”。据史载,唐代的飞钱则是兑换券的变相。飞钱是异地兑换的票券,真正使用纸币是从北宋开始的。北宋商业发达,需要大量轻便的货币,四川民间开始流行“交子”,后被朝廷管理收归官府专营。宋代朝廷为了防止铜钱外流和弥补财政亏空,滥发“交子”。徽宗崇宁四年把“交子”改为“钱引”,并扩大了纸币流通区域,在四川以外各路发行。南宋高宗绍兴元年将“交子”改为“关子”。“关子”初为汇票性质(因运钱不便,招商人出现钱付以“关子”,持其向政府榷货务领钱)。这时,民间通行“便钱会子”,又名“便换”。绍兴三十年改为官办,并扩大了流通区域。

据《山东省胶县地名志》载,胶西榷场内贸易由官吏主持,除官营贸易外,商人需纳税、交牙钱、领取证明文件(关子、标子、关引等)方能交易。“关子”为南宋的一种纸币。“标子”是用比价方式买卖货物的手续。“关引”为商人运销货物的凭证,也指所规定的重量单位。由此可见,当时胶西榷场已有纸币流通。

据陈朝志《宋代胶州的飞钱》文载,当时,板桥镇贸易日益频繁,当地富绅崔颢瞅住这一商机,率先创设了“飞钱”,即将销货的钱,交给各住板桥镇的代办处及各军使机构,或交给在外地设有联号的富商,领取半联票券,另半联由受钱商人寄往各省有关机构或商号,商人回本道后,在指定的机构或商号合券对票取款。板桥镇为此专门设立了“便钱务”,收发汇兑。到了英宗、神宗时期,还打破行业条块分割,发展横向“金融融通”,一些在沿海海关屯兵,给代垫军费的商人发给一种汇票“兑取卡”,商人便不必腰缠万贯到内地做生意,持卡在京师或各省会专门商号兑成现钱。后来,一些富户大贾看见这种买卖能赚点钱,纷纷效法,办起了13家汇兑行,还发行便钱“会子”,进一步方便了全国各地到板桥镇做买卖的生意人,使板桥镇商品市场出现了“罗肆巨千,纤丽星繁”的盛况。(此文之说待考)。据《中国古钱钞图辑》记载,已发现的“山东东路壹十贯交钞版”,当铸于大定二十三年以后,也就是说,公元1173年开始,胶西榷场已流通“南京交钞”、“益都府”、“济南”官方监制的纸币,古胶州为纸币流通较早的地区之一。

(未完待续)

新闻推荐

寒潮来袭须科学防流感

□金胶州/我爱金胶州/金胶州数字报记者李燕11月19日,记者在市人民医院门诊大厅看到,前来就诊的患者很多,其中儿童占...

胶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胶州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