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哥庄镇冷家庄村传统黑陶演绎乡村振兴新图景
□金胶州/我爱金胶州/金胶州数字报记者通讯员姜雨杞郑晓静
和泥、拉胚、晾晒、雕花、烧制、打磨……近日,在李哥庄镇冷家庄村黑陶博物馆,当游客们看到一件件黑陶制品脱胎成型,纷纷叹为观止。冷家庄村自2008年开始村里大力发展传统黑陶产业,获评“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17年被列入青岛市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并通过验收。村庄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村庄”、山东省农业旅游示范点、山东省特色旅游村庄等荣誉称号。
突出传统优势
打造特色品牌
黑陶诞生于新石器时期,有黑如漆、声入罄、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的美誉。作为冷家庄村传统产业的“叶家窑”黑陶产品,诞生于明朝永乐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冷家村得天独厚的土质使得烧制的黑陶漆黑光亮,硬度适中,一经烧制便深受人们喜爱,成为家家户户的必备品。
冷家庄村两委紧紧抓住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力发展黑陶产业,在与叶氏黑陶第四代传人叶广德交流后,村委专门腾出了一间房作为“黑陶展览馆”,并把叶广德的黑陶制作基地打造成黑陶制作体验馆吸引游客。
为宣传推广黑陶,冷家庄村积极联系上级媒体,加大对黑陶的宣传力度。周边地区慕名前来体验黑陶制作的游客与日俱增。随着黑陶产业不断发展,冷家庄村先后投资200万建设了黑陶文化广场和黑陶特色文化街,并建设“大沽河黑陶博物馆”,对黑陶进行深入挖掘,将黑陶这一具有独特优势的产业推上发展的新台阶,将黑陶打造成为冷家庄村的特色品牌。
发展文化旅游
全面乡村振兴
随着玻璃陶瓷等机器制造的替代廉价品的出现,传统黑陶受到冲击。为再续黑陶辉煌,冷家庄村借助大沽河治理带来的生态红利,找准大沽河特色黑陶文化村的定位,拓展文化旅游发展项目,积极贯彻实施乡村振兴规划,不断提升冷家庄村文化底蕴。
冷家庄村积极保护非遗传统文化,在黑陶先后被评为胶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冷家庄村成立青岛神州书画院胶州分院,吸引国内画家常驻创作写生,并抢抓新兴旅游产业机遇,成立大沽河旅游文化交流中心,建设以黑陶教育、黑陶体验为切入点的“陶吧”,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产业。
为提高村庄生态“颜值”,2017年,冷家庄村借助青岛市美丽乡村建设机遇,投入800余万元对村内垃圾、道路、村后等垃圾死角开展全面清理整治,对村庄主干道和出村路进行全部硬化,硬化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栽种了法国梧桐、百日红、樱花等绿化树木,新安装路灯36盏,对村内大街墙体进行粉刷美化,村庄面貌整体提高,将村庄打造成青岛市美丽乡村示范村。冷家庄村通过发展乡村传统文化,以文化促产业,同时打造村庄生态宜居的环境,努力实现乡村文化振兴、产业振兴、生态振兴的多方振兴。
紧抓发展契机
加快动能转换
现在村庄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以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为目标,走好“文化+旅游+产业”道路,采用政府主导、村庄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运作模式在冷家庄成立胶州市沽河旅游文化交流中心,建立黑陶博物馆,发展黑陶文化创意产业,打造集黑陶制作、黑陶经贸、黑陶文化为一体的产业格局,推进文旅融合、产旅融合、农旅融合等“旅游+”多种融合业态发展。
黑陶博物馆主要通过博物馆参观门票、教学体验收入、黑陶礼品销售三大收入渠道,扣除费用后预计每年给村集体增收170000元,所有收入村集体所有,用于扩大村集体经济的储备资金,村公益事业建设及村民福利。打造集生态观光、趣味垂钓、文化体验、科普教育等一体的多元化乡村生态旅游示范点。
冷家庄村一方面新开发了工艺品类的黑陶,并在黑陶展馆进行了布展,成为三大品类之一。另一方面,推树黑陶传承艺人,利用好黑陶博物馆、古窑址广场等村庄现有资源,开展集黑陶观光、体验、教学于一体的村庄特色游,同时带动村庄农家宴、农产品采摘等项目,最终实现村民致富增收的目的。
新闻推荐
立足民生民意 做实安防工程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全力保障群众出行安全畅通
完工后的王珠桥□金胶州/我爱金胶州/金胶州数字报记者刘民军王珊通讯员迟坤东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管辖市内共8条...
胶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胶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