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胶州的端午习俗

金胶州 2014-05-30 08:37 大字

李燕

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经历了2000多年历史的积淀,形成了丰富的节日习俗。在我市,吃粽子、包荷包、插艾草、系五索等传统习俗传承至今。另外还有做布老虎的习俗,现在仍然能在市场上买到…… 

粽子飘香 

今年的粽叶上市特别早,往年一般到农历4月下旬才有,今年整个农历四月都笼罩在粽香里。每到这一季,郭家庄村西、西湖公园边上的农贸市场上,卖粽叶的汽车就如期而至。这里是全市最大的粽叶批发零售市场,每天都有满满的五、六卡车粽叶被抢购一空,等到五月初六,端午节一过,想再找一个卖粽叶的都难了。 

那些翠绿翠绿的箬竹叶片,一叠一叠地摞起来,捆得一把一把的,整整齐齐地垛满车箱。在冰块的保鲜作用下,叶片鲜绿光亮,还飘着极清淡的芳香。 

挑几把叶片新鲜、叶子较大———最好是又长又宽又没有破损的粽叶买回来,冲洗干净,理顺整齐,圈在锅里加水煮开。因为粽叶是新鲜的,含水量大,叶片脆,容易破裂,叶梢易断,经过热水煮烫,既增强了叶片韧性,又起到洁净杀菌作用。煮的时间不能太长,那样叶片失水过多,也就失去了翠绿的色泽,香味也会随着流失。 

包粽子因各地的风俗不同,用的材料也不一样。在我市,包粽子的主料是糯米,仅西南部的铺集镇等有用掌形菠萝叶包黍米粽的习惯。人们还经常根据各自的喜好在米里加入大枣、花生、绿豆等杂粮调出各种口味。近些年,随着南北文化的融合,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北方传统的杂粮粽子,也尝试着在糯米中央放入腌制好的大片瘦肉,包出江南风味的肉粽。 

包粽子的米可泡可不泡,泡过的米包出的粽子吃起来又软又粘,适合老年人和小孩子食用。而未经长时间泡米,现包、现泡包出的粽子米粒紧密,吃起来稍硬,比较受年轻人喜欢。想让粽子更劲道、更有咬头,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包得紧一些,捆得牢一些,不给米粒留出可以胀大的空间。在我市,人们习惯包四个角的粽子,呈底较小、高较高的不太规则的三棱椎体。北方的粽子个头较大,一般有拳头大小,包一个粽子多用三至五片叶子。 

艾草除病 

端午节门前插艾叶是盛传已久的节日风俗,至今仍在我市大部分农村延续着。以艾叶“悬于户上,可攘毒气”,是古人对端午插艾机理的科学认识。金代词人范成大《竹叶歌》曰:“五月五日气岚开,南门竞船争看来”,正是对端午采艾的通俗解释。 

记得小时候,每年端午节天还不亮,父亲就会到田里采摘艾草,拿回来找三棵最为粗壮的插在大门正上的瓦缝里,剩下的则一下子扔在屋顶上。奶奶还会用艾叶搓几个小艾球,松松地塞在我们的耳朵里,说这样就会避免夏天各种各样的蚊叮虫咬。因端午时节处于小满与夏至之间,值阴阳交接时,正是多种传染病的好发之时,预防疾病是当务之急。恰巧自然界艾花未开而枝叶茂,其有效的药物成分便被民众所充分利用起来。由此可见,端午采艾插艾习俗从卫生学角度来说也是大有道理的。难怪有人说端午节也是我国古代的卫生节。 

艾为菊科植物,最早见《诗经》。性温,味苦、辛,生用能温通经脉,逐寒湿而止冷痛,《本草纲目》谓其能“温中、逐冷、除湿”。用于下焦虚寒,腹中冷痛,月经不调,行经腹痛等,常与当归、香附配伍。单用煎汤外洗可治皮肤湿疹瘙痒。将其艾绒制成艾条,用以烧灸,能使热气内注温煦、气血透达经络。 

荷包甜美 

在我市的东北乡,即使不包粽子,也一定会在端午节蒸上一锅荷包。婆婆所在的胶莱镇这一风俗盛行,只不过人们比较愿意称之为“荷叶”。其原因在于制作完成的荷包就是一半荷叶的形状。每年端午节前一天,婆婆就会蒸上一大锅荷叶包。她把发好的面团擀成圆形面皮,包入加了少许干面粉的红糖,对折压实,然后用刀背、筷子等工具压出荷叶的叶脉,装锅蒸熟即可。等到一出锅,发面的芳香、红糖的甜味随着水蒸汽充满整个房间,让人很有食欲。这种面食很受全家人欢迎,而且由于红糖里加入了面粉,即使掰开吃,也不会漏出热糖。 

吉祥五索 

五色线也为端午节时的胶州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在全市城乡,都有系五色线的习俗,端午节一起床,孩子们都会惊喜地发现手腕和脚腕上早早就戴上了奶奶或妈妈为自己系上的五色线。记得小时候,奶奶管这种五色线叫“五索”,她说,孩子们戴“五索”是为了辟邪,祈求健健康康。 

在物质比较匮乏的时期,花花绿绿的五索很受孩子的喜爱,尤其是小女孩能臭美上好几天。如今,我也学着给孩子系五索,倒不是迷信它的功能,只是想让孩子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味道,品味其中的民俗风情,孩子也快乐地接受,并对这种传统的习俗表现出敬畏。 

辟邪布老虎 

据老人们说,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以前,每年端午节胶州城里还时兴做“布老虎”,人们把它作为珍贵的礼物送给孙子、外甥和其他亲友。“布老虎”是用黄布做成的,近似老虎的颜色,造型精巧,在与真老虎的形似和神似上做了恰当的美化和夸张,使“布老虎”的形象既威武又可爱。 

“布老虎”大小不等。大的像枕头那么大,有单头的、双头的,如雄伟的兽中之王;小的如鸭梨、鸡蛋甚至花生那么大,像幼稚的虎娃娃。你看它圆圆的头,竖着两耳,长长的眉,一对大眼睛,很大方的鼻子,红口露着一排细尖的白牙,两撮白白的胡子,眉心一个王字,四只胖胖的虎蹄,尾部翘着一条弯弯的尾巴,多么生动传神、美丽威武。 

胶州城里流行着这样的谚语:“小子端阳枕,婴孩百岁鞋,”前句说的是小孩枕双头老虎,睡觉不做噩梦,无惊吓,后句说的是小孩百岁时穿虎头鞋,以后走路不磕跌。由此可见,那时的“布老虎”是与小孩密切结缘的。老一辈人认为,老虎是有灵性的,所以人们把老虎当做去灾避邪、平安吉祥的象征。如小孩戴着虎头帽,让他陪伴孩子茁壮成长,像老虎一样雄伟强壮。与老虎有关的词汇也很多,如称勇武之臣为“虎臣”,勇猛之将为“虎将”,武科榜曰“虎榜”。人们把这种美好的愿望倾注于对“布老虎”的制作上。

新闻推荐

筑牢计划生育群众自治网底工程 ——写在5·29计生协会会员活动日之际

...

胶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胶州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胶州的端午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