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村民的好当家 ——记胶西镇娄敬庵村党支部书记祈林山

金胶州 2013-12-23 11:45 大字

祈林山查看大棚西红柿长势刘德刚

2006年春,还未到“村两委”换届的时候,娄敬庵村村民一觉醒来,发现村庄已没有了“当家人”。

村民王成会回忆道,原任支部书记辞职,村委办公室大门紧闭,没人愿意接这个烂摊子。

不过娄敬庵村民对此并不在意,他们说:“来个神仙干也这么个熊样,有没有村干部一个样。”

但是镇党委并不这么想,他们广泛考察村里的能人,想方设法为村庄找个“好当家”。

接下重担子 实事赢民心

就这样,经营农资的祈林山进入了镇党委考察视野。得知祈林山要担任村支书,他的家人和朋友异口同声地表示反对,他们反对的理由主要有三条,“村集体收入基本为零,拿什么干?”“村里派系林立,姓祈的独门独户,怎么干?”“原本有一年收入30万的生意,为啥要干?”

但祈林山却不这样想,他说:“我要村庄拧成一股绳,我要让父老乡亲富起来。”

就这样,当年4月份祈林山在众人或怀疑或讪笑的目光中走马上任了。

娄敬庵村南边的村庄早就用上了自来水,而直到2006年娄敬庵村村民还一直用的是自家院子里的小机井取水。祈林山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为村民拉自来水,他争取到上级补助资金8万元,又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采取一户集资200元的方式,为村庄拉上了自来水。

“原本以为集资会有人不同意,但出乎意料很少有人出来反对。”通过这件事儿祈林山觉得:只要为老百姓着想,做村庄工作就不难。

接着,他又一鼓作气联系广电部门为村庄拉上了有线电视,借新农村建设上级补助水泥之机,发动村民出工硬化了村庄道路。

祈林山知道,好不容易赢得的村民信任容不得半点闪失,村里干任何工程,他都邀请代表不同群体的村民监督,将所有的账目都一一公开,账务开支细化到每一角钱。

这些村民都看在眼里,说:“祈林山是个干事的!”

一年后,乱哄哄的娄敬庵村有了秩序,原来到处上访的群众也安静了下来。

有钱大家赚 风险我来担

成功迈出了第一步,祈林山不但没有感到轻松,反而感觉压力更大了。他说:“我当这个支部书记不能只守好摊子,还要带领村民致富。”

娄敬庵发展工业不具备条件,像以前一样种小麦玉米也无法致富。怎样带领村民致富,他和“村两委”一班人一直在探讨。

就在这时,村里七八个大棚种植西红柿的村民引起了祈林山的注意。一打听,大棚亩效益是种庄稼的七八倍,他又带领村干部到外地进行了一番考察,决定回村发动村民种植大棚西红柿。

尽管有上级配套的每建一个大棚5000元的补贴,尽管每户最多可申请5万元的贷款。可大多数村民还是有顾虑“一次建这么多大棚,西红柿能卖了吗?”于是祈林山反复做村民的工作,以寿光经验告诉他们——规模越大,销路越广。最终,40多户村民愿意跟着他发展大棚蔬菜,2009年,102个大棚在娄敬庵村建立起来。

让祈林山万万想不到的是,第二年春天大棚西红柿刚一上市,他就当头挨了一闷棍。那年春天,西红柿遇到了历史罕见的低价,批发价最低到了每斤0.2元,种植户亏损严重。

大棚种植户们开始抱怨,有人甚至想把四五万元建起的大棚掀掉。祈林山一面做村民的工作不让他们扔掉刚建好的大棚,一面向村民承诺:“想扔掉的大棚,他全额收购,‘行市\’好时他可以再转回。”这一承诺安定了种植户的心。大多数村民都下来,但还是有两户村民说什么也不种了,把大棚转给了祈林山。

村民的坚持得到了回报,第二年大棚西红柿遇上了好“行市”,大棚种植户赚了个盆满钵满。大家在高兴的同时,也在看祈林山会不会兑现承诺,把大棚再转回原来的主人。

祈林山没有食言,他把大棚又转给了原来的村民。村民王成信说,当时真不知道怎么开口,和他一块走路,说了句“让我再种吧”,人家二话没说就同意了。

大伙都佩服祈林山的做法,他却说:“跟其它种植户比,我的抗风险能力强些,应该为他们承担一定的风险。”

统一定售价 村民优先卖

接连几年,每个大棚纯收入都在4万元左右,原先没建大棚的村民也想发展大棚种植。2012年祈林山又带领村民新建了一批新大棚,全村大棚数量达到了300多个,130户农民从事大棚种植,除老人和在外打工者外,娄敬庵村家家都有大棚。

这期间他们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

错峰上市。周边地区大棚西红柿大多集中在春节前上市,而春节后一个多月却是一个比较好的空档期。于是他们主动调整种植时间,选择在春2月底上市,避开了上市高峰期。

抱团发展。原先娄敬庵村的西红柿收购主要由几个采购商控制,收购价格和收购时间全部掌握在别人手里。为改变这一现状,祈林山带领大家成立了合作社,合作社统一购进农资、统一时间种植、统一价格对外销售,将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品牌发展。娄敬庵村的西红柿口感好,皮薄肉厚、汁水多,在周边地区小有名气。但质量好的娄敬庵西红柿并没有卖上好价钱,祈林山带领大家注册了“娄敬”品牌,对西红柿实行专营专销,“娄敬”牌西红柿平均批发价达到了每斤3元,比周边西红柿高出了1元,最高时每斤批发出了8元的高价。

祈林山笑着说,这些说起来容易,其实当时推行的时候有不少阻力。就拿统一价对外销售来说,他们和种植户有过争论,甚至激烈地吵过架。原因就是种植户担心,统一售价由祈林山来定,遇到“行市”不好时,祈林山会先卖自家的西红柿,为消除大家疑虑,祈林山承诺:优先卖村民的西红柿。

承诺做出后,他广泛联络客户,客户来后,他总是先介绍他们买村民种植的西红柿,再卖党员干部家的西红柿,自家的西红柿放在最后卖。虽然村里的西红柿从没出现过滞销问题,且常常供不应求,但大伙还是打心底佩服他,纷纷竖起大拇指:“祈林山说话算话!”

安全大于天 党员做在前

具备一定的种植规模后,祈林山和“村两委”班子成员把精力放在了提高蔬菜质量上。恰在此时,胶西镇在全镇开展了“农安工程”,号召全镇党员带头施安全肥、用安全药、生产绿色蔬菜。祈林山第一时间向镇党委申请“农安工程”试点,获准后当即召集合作社的130多名成员一起开会。

听祈林山说要限定农药、肥料使用品种,统一购进并使用无污染农资,大伙很不理解。

有人反问:“大棚蔬菜本来就不需要什么农药,用点化肥还会影响品质?”

有人表达担心:“使用这些农资会增加成本。”

还有人直接诘问:“我们用不用这些农资,别人还会到地里来看看?”

祈林山一方面苦口婆心地做大伙的工作,让种植户认识到,娄敬庵西红柿虽然完全达到了无公害标准,但离有机蔬菜还有很大差距。另一方面,他带领合作社采取统一购进农资、统一时间种植、统一价格对外销售,并立下“规矩”,一旦抽查到种植户不按规定使用农资,立即对种植户进行处罚,直至驱出合作社。

他带领党员建立了农业安全生产示范棚,完善生产记录档案。每名党员联系10个农业生产户,负责对示范点的农户进行农业无公害生产的宣传和培训,指导其进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监督其农业生产投入品的使用数量和品种,并做好联户的生产记录档案。

靠种西红柿娄敬庵种植户平均每年有近十万元的收入,农民富了,他们回馈给祈林山的是充分的信任。在换届选举时,娄敬庵村支部三人全部全票当选。

如今,祈林山又有了新的想法,他要带领村民发展有机蔬菜,这样西红柿每斤就可以卖到十几甚至几十元。他说:“我的梦想是未来三年让村民的收入再翻一番。”

相关链接:胶西镇“农安工程”

今年来,胶西镇在全镇党员中开展了“农安行动,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工程”,娄敬奄村正是该镇确定的农安行动单位。

该行动以支部为单位,建立健全农产品监管体系,党员干部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积极开展“双建、三联、三做、三带头”活动。要求每个党员在农业生产中要率先进行标准化生产,实施无公害农业生产技术,每个党员干部要联系一个农业生产资料经销店(户),对其经营农资的种类、合格证件、允许使用的范围实行“周走访、月巡查”。对发现超出无公害农产品要求的农资,劝经销户停止销售,并做好记录备报。以支部为单位联系一个农产品销售市场(销售渠道),规范本村农产品的销售网络体系,确保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监控。

胶西镇党委要求一线党员干部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中要做到“三带头”。一要带头严格执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技术规程和生产标准,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承诺档案;二要带头严格执行农业生产投入品使用规定,建立农产品安全生产记录档案;三要带头严格执行农产品质量检测,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销售诚信档案。

按照该行动目标,娄敬庵西红柿核心种植区将在2016年建成有机食品生产基地。

新闻推荐

强基固本党旗红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新发展系列报道之八

...

胶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胶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