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看点】甘肃省200余万农民告别吃水难

甘肃日报 2013-11-08 20:23 大字

【看点】甘肃省200余万农民告别吃水难

甘肃省200余万农民告别吃水难

——2013年全省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侧记

本报记者 宋振峰

挑了18年的水之后,今年6月,李闹闹终于告别了扁担。

1995年,刚嫁到静宁县八里镇大路村时,李闹闹看着扁担傻了眼。打小长在河边的她,此前从未挑过水。

“刚开始学着担水时,脖子疼得都不会转。”11月3日,回忆起以往挑水的日子时,李闹闹忍不住眼中泛起泪光。

甘肃,十年九旱。由于地下水和可利用的地表水奇缺,包括静宁在内的甘肃中、东部干旱和半干旱山区,一遇干旱,就有成千上万人和成千上万头牲畜处于缺水状态。

“五更起、跑五里,挑桶水、半锅泥。”成了静宁县大多数乡镇老百姓吃水困难最真实的写照。

大路村也不例外。村里虽说打了100多眼井,可多一半没水。每年冬春连着一旱,到了夏天,井里就没水了。村里人都得到沟里去挑水。

那些年,每天凌晨不到5时,李闹闹就得起床,至少挑3担水。不仅是家人用水,“光牛一天就得一担水,还得喂猪。”她告诉记者。

山路不但远,来回得4公里路,而且难走。挑水去时,空桶,却是下山;桶里水装满了,却成了上山。

等几担水挑完,李闹闹到地里干活时,通常已是早晨8时许了。

让人心烦的不止如此。每年一到夏天最需要水的时候,那眼泉反而是细如游丝。村里人只好抢水。

好几次,李闹闹去迟了,只好悻悻然地挑着空桶回家。等晚上干完农活后,不管多乏多累,她回家第一件事,还得去挑水。

没法子,4年前,李闹闹家里挖了个水窖,可主要是给牲口用,还得担水。

吃水这么难,谁都舍不得用水。“家里几乎就没倒掉的水。”洗脸的水,留着反复用;洗碗的水,澄清喂猪。

吃水苦,吃水难,李闹闹讲起来全是苦涩,在干旱少雨中煎熬的陇原各地人民讲起来,也都是无尽的心酸。

如何解决农民群众的缺水问题,一直牵动着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心。

从2005年开始,甘肃省一直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列为当年为民办实事的项目之一。今年,省委、省政府又在为民兴办的26件实事中,承诺解决2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但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道,大多都得翻山越岭,工程量艰巨,施工难度大。今年,在施工过程中,又碰上年初冰冻、入夏多雨、地震及局地暴洪灾害频发等各种困难。

时间紧,任务重,怎么办?

为群众雪中送炭,为人民迎难而上。为了让老百姓喝上安全的水,水利人用科学创新的精神,精心打造着安全饮水这一民心工程。

省水利厅把饮水安全工作作为水利建设的重中之重。从年初开始,他们就超前谋划、精心部署,按照“发展抓规模、建设抓程序、施工抓质量、建后抓管理、供水抓水质”的思路,全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

为了让更多的农村人口早日喝上放心水,省水利厅全力争取投资计划。经积极争取,今年全省共落实解决220万农村人口和50万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投资计划16.07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12.86亿元。

该项目在全省13个市州的77个县区和省农垦5个农场、山丹马场及省属28个林场实施,计划共修建924处集中供水工程、3626处小型分散式供水工程。分两期实施,第一期解决200万农村人口和38.66万学校师生饮水问题;第二期解决20万农村人口和11.34万学校师生饮水问题。

各级地方政府和水利部门也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层层明确任务,强化工作措施,精心组织项目实施。

为了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水利建设者们克服了诸多困难,倒排工期,加班加点,千方百计赶进度。

进度得赶,质量更得保。水利人知晓,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关系着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容不得一点马虎。从4月份起,省水利厅对工程进度实行旬报制,及时了解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办法,同时,先后派出15批次工作组,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9月30日,省水利厅宣布:提前3个月解决了2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同时还解决了38.66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问题。除此之外,今年年底前,甘肃省还将解决20万农村人口和11.34万学校师生饮水问题。

不过节,不逢会,就因为水来了,李闹闹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当水来的那天,村子鞭炮齐鸣。

“还以为这辈子一直要担水呢。”当李闹闹打开水龙头,看见清凌凌的水从龙头里喷涌而出时,她像孩子一样,激动地大声喊道:水来了,水来了,水真的来了。

水流,她的眼泪也流。高兴呀!和她一样,其他村民也急切地拧开自家的水龙头,把所有的容器都接得满满的,生怕自来水不再来似的……他们一个个把手伸到水管下面,看着那水欢跃地流过指尖。

那喜庆的炮声,每一次震响,都在村民的心头荡起一阵欢乐。在这苍凉的山村,何时有过这般盛大的节日?繁衍生息于此的人们何曾尝过这曾给生命以灵性、给大地以绿色的甘泉啊!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李闹闹满脸都是幸福。因为,自来水来了,还不到半年,苦涩的生活便没了踪迹,她家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改变了。

靠着“掌柜的”在外搞建筑挣的钱,家里人一直想把旧房拆了。可靠担水、买水盖新房,明显不现实。水一来,她家就动工修房。如今,一家人已经搬进了新崭崭的两层小洋楼。

“水一来,轻松多了,再不用担水了,肩膀不疼了。”李闹闹笑着说。以前,她一个月左右才洗一回衣服,衣服脏了大多就攒着。一年洗不了几回的衣服,现在变得柔软贴身了。

有了水,产业结构也能调整了。李闹闹和村民开始琢磨着多养些牲口,也多条挣钱的门路。

生命工程引来的生命之水,在甘肃农村引发了一场深远的革命。

新闻推荐

交警雪天护送 静宁400余名学生平安抵兰

交警雪天护送静宁400余名学生平安抵兰本报兰州讯(记者文洁)2月16日,平凉等地普降中到大雪,道路积雪结冰严重。在省交警总队的调度下,平凉支队、高速一支队、三支队、四支队百余名警力,经过8个小时的安...

静宁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静宁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