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我与《平凉日报》的不了情

平凉日报 2014-09-26 19:01 大字

□张宏睿

虽说我与传统媒体报纸打交道已有25年,但真正与“她”——《平凉日报》相交、相知,那是2003年以来的事了。

2003年,我从崇信县木林乡副乡长的岗位上被抽调到县委组织部“双培双带”办公室工作。除了搞好正常工作外,部里及办公室领导也给我们定了一些外宣工作的任务。起初,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我把写好的稿件存到U盘上再拿到县委宣传部,请宣传部的同志帮忙将稿件传给《平凉日报》。不曾想,我的第一篇稿件《崇信1500多名农村党员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田秀才\’》很快被《平凉日报》刊出。此后,我便一发不可收,常常将工作上的一些典型经验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写成诸多“豆腐块”投向《平凉日报》,很多时候,投寄的稿件如泥牛入海,杳无音信。偶尔,一些“豆腐块”又被编辑采用时,我也会激动不已,翻看着刊有自己稿件的报纸,愉快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在2004年至2008年期间,我平均每年在《平凉日报》发表的新闻稿件达120篇左右!最多的一年达到了150余篇!这期间,我将自己的每篇“豆腐块”小心翼翼地剪下来贴在剪贴本上,作为珍贵的纪念。每年,我撰写的新闻稿件都会受到县上的表彰奖励,其中《少开会开短会少讲话讲短话少发文发短文——崇信县出台“三少三短”规定严治会风文风》、《崇信乡土人才领跑致富路》等稿件均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奖励!

2009年,我被组织调整到县委宣传部工作以后,就成为了《平凉日报》的一名记者,单位给我配发了台式电脑,接通了电信宽带,工作条件的改善,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写作热情,只要有满意的稿件,我会在第一时间投给《平凉日报》,而我的剪贴本积累的“成绩”也越来越多。

近两年来,部里先后两次邀请《平凉日报》的名编辑、记者及摄影记者对全县新闻爱好者及通讯员进行了现场培训,他们或讲自己作为报人的亲身经历、或讲新闻写作知识、摄影技术及投稿技巧,使大家深受启发,我也才更加明确了《平凉日报》的栏目设置,从而提高了投稿的“命中率”。

由于分管外宣工作的缘故,我每天早晨上班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打开电脑,进入“平凉新闻网”寻找《平凉日报》电子版,看看有没有崇信的新闻稿件,然后再将《平凉日报》的所有内容从头至尾浏览一遍,并将自己的所学所获和同事分享。很多时候,为了在第一时间看到“平凉新闻”及有关崇信的稿件,我会在晚上偷偷地爬起来,把手机调为静音,在手机上进行阅读,独享其中的快乐。

通过学习,我收获到了一份份奖励和一个个荣誉:2009年、2010年、2012年度我所撰写的《甩掉肩上的挑水扁担》、《柏树乡“科技鸳鸯”带头致富》及《马路上的温情守候》等消息、通讯,分别被市委宣传部及市新闻工作者协会评为报纸类新闻奖。

不论我的工作职务及工作性质如何变化,我和《平凉日报》建立起的这份感情都不会改变,它已经深深地植根于我的生命中,无法被时间抹去。

新闻推荐

崇信鑫盛新型建材项目建设进展迅速

...

崇信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崇信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