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远千里学草编 增强本领好致富
□ 本报记者 杨檎 文/图
昨(24)日,北川羌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传习所,一片片普通的棕叶在几名羌族技师的手中上下翻飞,一会儿就“变”成了一只只活灵活现的昆虫或动物(如图)。10多名来自攀枝花米易县的彝族和傈僳族妇女看得如醉如痴,眼中充满了惊喜。“我们一定要好好学,学会了好回去教村里的人,带领大家一起来致富!”
这是攀枝花米易县旅游局***的异地培训现场,12名来自米易县的彝族、傈僳族妇女在北川相关部门的安排和协调下学习羌族草编传统技术。“通过这次培训,学员可以完成3到5种草编昆虫、草编生肖的编织以及刺绣基本技艺,能摆摊、设店或通过网上销售相关产品,并带动当地妇女脱贫致富。”负责本次培训的北川和谐文化旅游公司负责人、北川羌族草编非遗传承人黄强介绍说。
A为了脱贫不远千里学艺
34岁的彝族妇女马子伙来自米易县白坡乡油房村四社,已是3个孩子的母亲,这是她第一次出远门。“这次我们村来了4个人学草编。平时我们在家种地,干的都是重活累活,家里要用钱只能靠卖点核桃、玉米。”快人快语的马子伙告诉记者,“到北川来了才知道这些草草树叶啥的都可以编成工艺品卖钱,我们可高兴了!一定要把这个手艺学好,回去把村里的老人妇女都教会,以后大家都可以轻轻松松地挣钱了。”
来自米易县新山村的傈僳族妇女贺春艳是这次培训班的班长,她告诉记者,听说县旅游局安排她们到北川学手艺,姐妹们都激动得不行,坐上长途火车就急匆匆地赶来了。“本来需要一个月时间才学得好,但考虑到我们家里孩子小、活路多,不能长期在外面,所以北川方面把培训日期缩短到10天,安排我们都住在老师家里,老师早晚都手把手地教我们。”贺春艳说,“我们都没出过门,不知道外面的情况,我们那边天气很热,我们都穿着短袖短裤就过来了,连件厚衣服都没带,现在我们身上穿的棉衣全都是老师给我们找来的。”
据了解,这12个彝族和傈僳族妇女分别来自米易县白坡乡、麻陇乡和新山乡的贫困村,经过对口帮扶米易县的省旅游局的牵线搭桥,该县旅游局决定派出首批12名代表到北川学习草编技术。“她们在这里不但要学习草编技术,还要学习刺绣、绘图、鲜叶的采摘、处理与保存等知识,以及职业道德、市场分析等等,目的就是为了让她们回去后可以独当一面,把资源变成经济效益。”黄强告诉记者。
B羌族草编产业前景诱人
在攀枝花12个妇女代表专程前来学艺之前,凉山州西昌市的12名彝族妇女已经在北川学成而归。北川羌族草编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名声在外”,不但产品远销欧美,还引来了不少地方的人观摩和学习。
据了解,草编在北川民间有着悠久的历史,老百姓利用农村随处可见的棕树、藤条、麦秆以及蓑草、稻草等材料,经过处理后,编织成各种手工工艺品和一些日用品,如昆虫、动物、草鞋、挂画等等,兼具观赏性和实用性。“5·12”地震后,北川草编传承人黄强致力于发展北川的民间工艺,收集羌族草编相关资料,拜师学习各种技术,并在政府的支持下,开展了相关技术的培训和产品的开发。如今羌族草编已成为北川的一个特色产业,全县已有16个草编基地、5个合作社和100多名专业人员,5000多人次受到培训。
“草编市场潜力很大,不但国内,就连欧美许多地方的人们都很喜欢我们的羌族草编产品。尤其是过年过节的时候,市场需求特别大。”黄强说,“所以我们也希望有更多地方、更多的人来从事这个产业,把羌族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同时带动更多的老百姓脱贫致富。”
新闻推荐
10月1日,今年51岁的陈银光起了个大早,与家人一起守在电视机前看盛大的阅兵仪式。“快看,快看,那飞机多牛!”“这些女兵们真俊!”“咱们国家真是越来越强大了。”陈银光,米易县攀莲...
米易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米易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