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米易策·重生 □本报记者 梁波
作为一个曾经的传统农业县,米易农业经历了数度沉浮、几起几落。从建县至上世纪80年代初分散、小规模、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全国著名“南菜北调”蔬菜基地,米易农业从低谷到高峰,也曾风光无限……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蔬菜价格的开放,尤其是以山东寿光、河北张北等北方省市蔬菜基地的异军突起,米易“南菜北调”基地的光环逐渐褪去,米易农业再次陷入低谷。
凤凰涅槃之所以壮美,其魅力在于逝而重生。重生是艰难的抉择,重生更是蕴含希望的进程。
“十一五”,米易农业迎来了重获生机的关键节点。在“十五”已有的农业发展基础上,按照市委、市政府倾力打造现代特色农业基地的战略部署,米易县委、县政府按照“一产抓提升”的工作思路,把准农业的脉搏,确立了四大特色优势产业,以早春蔬菜、特色林果、优质烤烟、畜牧水产为代表的支柱产业和新培育产业稳步发展,形成河谷区、中山区、高山区各具优势的产业带,通过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广泛推广,倾力打造特色农业基地和新农村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十一五”,米易农业一路前行,高歌猛进。
把准米易农业发展的脉搏,合理规划布局,发挥比较优势,理顺发展思路,定位特色产业
米易倍受大自然的恩宠,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水系丰盈,是天然的“大地温室”,再加上从海拔980米的低山河谷到海拔3447米的高寒山区所形成的“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自然环境,这里天生就是一个发展农业的好地方,各种农作物以及畜牧养殖在这里都可以找到合适的生长、繁殖土壤。
“十一五”,米易农业发展的关键是把准农业发展的脉搏,理顺产业发展思路,激活农业发展潜力,找到适合米易农业发展的路径。立足自身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合理规划布局,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在不同类区形成多层次配置的优化组合模式,着力建设特色蔬菜、特色林果、优质烟叶、畜牧水产四大现代特色农业基地,是米易农业发展的路径之一。
蔬菜一直是米易农业的传统支柱产业,是农业发展的重点。“十一五”,米易县在低山河谷地区走特色蔬菜发展之路,立足资源优势,适应市场需求,按照“春提前,秋延后”的思路,配套现代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完善现代农业支撑体系,推进产业化、品牌化、组织化建设,倾力打造以早市蔬菜和秋淡菜为主的特色效益蔬菜基地,有效提升特色效益蔬菜产业优势。
经过“十一五”几年的努力,米易蔬菜产业迅速发展壮大,成为省内平均单产较高区域。垭口、丙谷、攀莲、撒莲等乡镇的蔬菜平均亩产3.3吨,大棚番茄、黄瓜亩产最高可达15吨,大棚茄子、辣椒亩产最高可达5吨。因量多质高,米易县的蔬菜平均产值达7500元/亩,大棚蔬菜最高达4万元/亩,平均产值1.5万元/亩……
2009年米易被评为四川省优势特色效益农业蔬菜基地县。2010年被省委、省政府首批命名为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蔬菜),被列为首批省级新农村示范片试点县。“十一五”末,全县蔬菜种植面积7.5万亩,产量23.5万吨,产值43475万元,约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蔬菜产业连续5年实现产销两旺。全县大棚、拱棚为主的保护地设施栽培面积达4.5万亩,其中大棚蔬菜面积2.4万亩。
在中山区发展芒果、枇杷、核桃等特色林果,是米易农业发展的有力举措之一。“十一五”米易中山区已基本形成了“一早一晚”(早春枇杷、晚熟芒果)两大特色水果产业和以核桃为主的干果产业。全县枇杷种植面积达2万亩,年产量达4000吨、产值达4000万元;芒果种植面积达2万亩、产量6000吨。
“十一五”米易因地制宜在高山区重点布局烤烟、核桃及林下产业。县里抓住国家烤烟产业区域布局南移的机遇,以市、县烟草公司为龙头,集中技术、物资、资金,实施订单农业,以发展“金攀西”优质烟叶作为中、高山区和民族地区农民增加收入的新途径,建成了晃桥万亩国家级现代烟草农业试验点和普威烟叶新区两大烤烟集中种植基地。同时,麻陇、白坡等乡镇的核桃和林下产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十一五”末,米易全县烤烟种植面积达5.3万亩,烟叶总产量超过15万担,产量产值均占攀枝花市烟叶总量的一半以上;核桃种植面积近10万亩,挂果面积2万余亩;发展以何首乌、当归和柴胡为主的林下产业,建成优质中药材基地1.6万亩。
“十一五”,米易在特色水产发展上成效显著。利用安宁河流域电站库区及二滩库区水面资源,米易县建立了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重点发展名优水产并形成适度规模经营。在“十一五”期间先后引进跨越公司、通基渔业、四方渔业等企业,大力发展淡水网箱养殖,促进水产养殖业发展。截止“十一五”末,全县水体养殖面积近1.2万亩,有大口鲇、中华鲟、裂鳆鱼等名优水产品种20多个,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早繁育苗基地,年产优质鱼苗30亿尾,网箱养殖达6435口,水产品产量达1.05万吨,正在建设年产量达20吨、产值达1亿的鱼籽酱加工厂。
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得到广泛运用,专合组织蓬勃发展,加速提升农业产业化程度,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十一五”,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在米易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推广。
米易坚持用现代高新技术装备特色效益蔬菜基地,进一步提升现代农业含金量。“十一五”,在湾丘杨家河坝、麻窝村、丙谷沙沟村等地的2000多亩蔬菜地里,一种高效滴灌技术正在试验性推广,这一技术直接将杀虫剂、肥料融入灌溉水里,再通过管网进地灌溉,有效地节省了人工和农用物资消耗。
在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中,米易县大力示范高效栽培技术。“十一五”,全县以大棚、拱棚为主的保护地设施栽培面积达4.5万亩,占蔬菜种植面积的60%以上。
为强化科技支撑,米易县还狠抓体系建设,确保蔬菜品质。先后建立良种繁育体系、农作物病虫害监控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
“十一五”,循环养殖技术的推广,为米易农业的发展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保护了生态环境,增强了特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循环养殖就是将养殖业与种植业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产能利用,使生物链实现有机循环,变废为宝,实现农业经济的良性循环。通过种养循环生产模式的推广,米易县加大了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的建设力度,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截止“十一五”末,全县已建成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25个、肉牛标准化养殖场22个,家禽规模化养殖场6个。2010年出栏生猪180500头、牛11850头、羊115389只、家禽684500只。
在“十一五”期间,在产业化经营加快推进的过程中,专合组织的蓬勃发展,快速有效地提升了米易的农业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进程。
“十一五”,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践中,米易县积极摸索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摸索出了龙头企业带动型(公司+基地+农户)、主导产业带动型(基地+农户)、市场带动型(市场+农户)、中介组织带动型(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农户)四种产业化发展的类型与组织模式,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经济利益为纽带,形成上连社会化大市场,下连生产基地和农户,集产加销、贸工农于一体的龙型产业群体;以及从利用当地资源,发挥传统优势,区位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和产品入手,形成规模主导产业和拳头产品,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规模经营等特色。这些在实践中燃起的星星之火,以燎原之势燃遍了米易大地,不仅为农民增收起到了很大的辐射带动作用,而且在抵御各种自然灾害中成为坚强的中坚力量。同时,通过认真组织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参加各类农产品交易会,积极拓展米易县农产品销售市场,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推动了全县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为了推动“十一五”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提升,米易县还以刚建成不久的攀西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区为平台,搭建起农产品加工和交易物流区框架。积极引进通威、万民、平大和烟草公司等龙头企业在园区建设加工厂、仓储中心,建成集农产品深加工、仓储、营销为一体的攀西最大的农产品物流及加工基地。截止“十一五”末,全县引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15户,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户、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户、市级农业龙头企业7户、县级农业龙头企业4户,总资产达34084万元,带动农户38568户,合作社总量达到55个,全县农产品初加工率达71%。县委、县政府还支持和鼓励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积极开展农超对接,引进沃尔玛、家乐福等连锁超市与绿生公司、绿怡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合作关系,提高基地定单农业规模;切实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功申报认证绿色食品1个、无公害生产基地3个、无公害农产品11个,认证面积达15万亩。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发展活力充分激发,新农村建设步伐整体推进,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发展农业,必须增强农业生产能力,而基础设施完善是保障农业生产能力增强的前提。
“十一五”期间,米易县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和资金投入力度,全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农业综合开发向纵深发展,农村耕地质量和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生态建设、能源和公路建设加速推进,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五年来,实施水利工程项目260个,全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5平方公里,发展节水灌溉面积3.2万亩,新增有效灌面2.1万亩,修建防洪堤9千米,解决了7.7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改造中低产田9.2万亩,新建沼气池1.65万口,公益造林5545.9公顷,新建和改造县乡村公路540公里。
对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米易坚持走“高标准、现代化、可持续”道路,大力整合涉农项目,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集中连片完善基础设施,产业基地实现“旱能灌、涝能排、渠相通、路相连”。2010年,米易县启动5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工作,累计投入财政资金达4200万元。
为了充分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米易县“十一五”更加注重健全农村工作的机制、体制。全面推行以“四议两公开一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机制,以党的建设带动和促进新农村建设;在全县范围内总结推广“群众工作六步法”,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建立健全了统筹协调机制、建立了畅通便捷的民情反馈机制等,从而在全县农村工作中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配合,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的组织保障体系和工作格局。2009年被列为首批省级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县。加上《米易县加快推进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的引导政策》等一系列引导激励政策的出台,更是突出了对现代科技推广、产业化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土地流转、新村建设、专业合作社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扶持引导,农村发展活力得到充分激发。
连片的2层、3层小洋楼星罗棋布,期间可供数车通行的道路宽敞整洁,每栋楼的底层都是商铺,超市、餐厅、茶坊、服装店应有尽有……不经意的人会认为这是一个城市化程度很高的居民小区,其实这是米易垭口镇新农村农民适度集中居住点垭口新区的一期工程,这个集中居住点共有150户农民入住,他们都是垭口村的村民。在米易这样的农民集中居住点随处可见,米易新农村建设的力度可见一斑。
“十一五”,米易县以市、县新农村示范村和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包括农村特色产业、基础设施、村落民居和公共服务建设等加快发展。全县农村产业连片已具雏形,新型村落民居正在形成,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公共服务全面延伸。
“十一五”,米易县以县、市新农村示范村和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包括农村特色产业、基础设施、村落民居和公共服务建设等的快速发展。全县农村产业连片已具雏形,新型村落民居正在形成,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公共服务全面延伸。
在“十一五”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米易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以丙谷、白马、垭口为代表的重点小集镇加快建设,以湾丘热水村、白马威龙村、草场晃桥村、撒莲摩挲村、攀莲水塘村等为示范的农民适度集中居住点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丙谷雷窝、垭口安全村、攀莲双沟村等9个集中居住点全面启动。
米易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全县教育布局调整加快推进,农村医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83.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达92.1%,农村低保做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12个乡镇文化中心和88个村级文化站建成投入使用,广播电视村村通全面实现,市、县广播电视节目入户率达73%,群众文化活动有声有色……
“十一五”期间,米易农业发展硕果累累,在“十一五”收官之年的2010年,米易农业各项经济指标均超过“十一五”规划目标:预计农业总产值127050万元,比2005年的74957万元增长69.5%,比规划的116800万元增加10250万元,增长8.76%;预计农业增加值83000万元,比2005年的50907万元增长63.04%,比规划的74400万元增加8600万元,增长11.5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292元,比2005年的3122元增长100.19%,超额完成年均增收400元以上目标。
新闻推荐
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天然水域渔业资源,促进天然水域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现对攀枝花市境内天然水...
米易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米易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