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易:及时处理“洋垃圾”
■ 本报记者 梁波文/图
前不久,米易县丙谷工商所在撒莲镇农贸市场例行检查时,发现不法商贩张某正在销售三无服装商品。后经查证,张某销售的所有服装均为多年不见的“洋垃圾”之一旧货服装。
5月14日,在丙谷工商所专门腾出的一间办公室里,记者看到了这批旧衣物。丙谷工商所相关负责人周建武、马典向记者详述了这次发现“洋垃圾”的经过。
2010年4月26日9时许,丙谷工商所工作人员来到撒莲镇农贸市场,进行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为主要目的的例检。熙攘往来的热闹集市上,在靠近街角的一个临时服装摊位上,有许多人正围着一张五彩布上堆放的服装进行挑选。
工商人员发现,这堆服装色泽泛黄发暗,看似整齐,却明显经过熨烫,短裤、西装、厚外套、衬衣、裙子等样式各异,各个季节的衣物都有,却没有一样商品是重样的,且价格特别便宜,均为5元一件,疑为“洋垃圾”中的旧货服装。遂上前检查,发现该临时服装摊位上的数百件商品均无厂名厂址,无商标,无洗涤标示。
摊主张某面对询问,言语闪烁,神色慌张。于是,工商人员判断这堆服装是旧货,马上没收了摊位上的所有商品,终止了交易,并开始现场给光顾该摊位的消费者宣讲旧货服装携带大量有害细菌、病毒,容易引发传染性疾病的危害,得到了所有现场群众和消费者的理解和支持,两名挑选好东西的顾客赶紧退回了已购买的服装。
经查证,摊主张某系外地来攀的游商,所出售的该批服装共计370件,是其以每捆(100件)50元的价格从昆明某地下批发点进的货,经挑选处理后拿到撒莲镇农贸市场来销售。张某没想到,刚刚开始销售就被工商所发现了。
张某后被撒莲镇市场监管部门处以50元的罚款。
丙谷工商所将查获的这批旧货服装带回工商所,并将情况向上级主管部门作了汇报,上级主管部门指示丙谷工商所,近期内加大对所辖农贸市场的巡查力度,坚决杜绝“洋垃圾”。于是,从在撒莲农贸市场发现“洋垃圾”之日起,直至目前,丙谷工商所坚持对所辖的丙谷、垭口、新河、麻陇、头碾、撒莲等6个农贸市场进行巡回检查。
“我们‘五一\’节都没有放假,每天都派专车专人到各市场进行检查,截止目前还没有发现市场上有旧货服装出现。”周建武介绍,最近10余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旧货服装早已在攀枝花的城区销声匿迹,但在城乡结合部、乡镇等消费能力较弱的区域还时有发现。
“2004年,在县公安局的一次夜查中,在一家旅馆的床下发现了两捆尚未处理的旧货服装,当时装在两个蛇皮口袋里的服装血迹斑斑,异味刺鼻。这样的服装如果被不法分子处理后销售出去,是非常可怕的。”周建武说。
按照相关条例,在撒莲镇发现的这批旧货服装,自发现之日起,如果在3个月内,当事人没有进一步的诉讼请求,将被焚烧处理。
延伸阅读
“洋垃圾”是社会上的俗称,它有时指进口固体废物,有时又特指以走私、夹带等方式进口国家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或未经许可擅自进口属于限制进口的固体废物。
集贸市场销售的非法入境旧服装是典型的“洋垃圾”,我国政府部门严令禁止进口及销售。旧服装的来源广泛,但主要出自国外的垃圾场和太平间,服装上沾满大量细菌,如:结核杆菌、鼠疫、霍乱等各种疾病传染源。穿着以后,会使人感染各种皮肤疾病或其他疾病,有些病菌存在引发大面积疫情的严重危害。
在市场上偷偷销售的旧服装虽经洗涤熨烫加工,但仍是传染疾病的污染源。主要通过以下方法鉴别:
(1)查看衣服的成色,旧服装的钮扣、拉链大多没有光泽、金属涂层脱落;商标、洗涤唛卷曲、号码和规格字迹模糊、泛黄;袖口、领口、腋下的面料有磨损或起球;有些服装有难以消除的污渍。
(2)看关键部位的新旧程度,如腋下、肘部、领口等。洋垃圾衣服被穿过,腋下和肘部因为经常会弯折,所以很容易产生褶子等。
(3)辨别服装的味道,大多旧服装存在怪异的味道。
(4)衣服独一件,没有同款其他号。
“洋垃圾”服装一直以来都严禁入境。这些出现在市面上的服装都是未经检验检疫偷运到我国的。一般都是按斤论价,成本低廉,运到市场后则以每件10元左右的价格或更低出售。检验检疫部门提醒广大消费者,千万不要贪图便宜购买这些非法入境的旧服装,避免被染上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杨英报道)正值烤烟大田移栽时节,米易相继出台了烤烟生产“五制度”。即:定期培训制度、强化考核制度、督察督导制度、保险金制度、激励奖励制度优化烤烟发展软环境,为实现“发展速度要高于...
米易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米易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