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座古庙的盐传奇——资中罗泉盐神庙的前世今生

内江日报 2015-03-01 01:18 大字

◇本报实习生 段春秀

提到井盐,从古至今,大家都知道“千年盐都”自贡。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比自贡还早的盐业基地却在内江资中一个古镇。

在资中、仁寿、威远三县交界深丘处,静卧着千年古镇——罗泉镇。该镇因盐而起,旧时井架林立,商业繁盛,各地商人纷至沓来,让其成为历史上较有名气的产盐基地,而盐神庙就是见证罗泉盐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罗泉盐神庙是中国乃至世界唯一供盐神的庙宇。令人称奇的是,除以“盐神”命名庙宇外,它还一反世间庙宇常规,供奉管仲为盐神,关羽和火神则“塑像小”和“居后坐”。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盐神庙的正殿、厢房、戏台,分属道家、儒家、佛家三种建筑风格,被誉为世界奇庙,见证着古镇罗泉奇妙的盐旅。

这座盐神庙与罗泉盐业历史有着怎样的联系?罗泉盐业因何而起,又因何而消失?2月25日,笔者来到资中县罗泉镇,走近这座古老的庙宇——

● 因盐而兴起的罗泉古镇

来到资中罗泉古镇,穿过子来桥,就到了盐神庙。

“这座庙见证了罗泉盐业的发展。”2月25日,资中县罗泉镇文化站站长肖映贵带着笔者叩开这座古庙的历史大门——

据清代《盐法制》记载:罗泉井盐“始于秦,兴于宋,衰于明,复于清”。

肖映贵介绍,早在秦朝,罗泉井架林立,盐灶罗列,其产盐历史较“盐都”自贡尚早四五百年,盐业开发历汉、三国、南北朝,经唐、宋、元、明代。

至清朝时,罗泉的盐业发展到达顶峰,清光绪年间,罗泉已有盐井1515口,最盛时年产盐2000余吨,主要供川西南一带,盐商将罗泉井盐运至成都,甚至更远的藏区,罗泉成了历史上较有名气的产盐基地。

“当时号称的‘天下第一井\’就在盐神庙正殿里!”在盐神庙正殿一处涂有红漆的地面上,肖映贵告诉笔者,这下面就是罗泉最早采盐的盐井,比盐都自贡采盐还早上四五百年。

随着自贡、乐山盐业的大规模兴起,罗泉盐业在上世纪二十年代逐渐走向衰落;解放初,罗泉盐业归于沉寂,就连位于盐神庙正殿的“天下第一井”也因为停止产盐而被封了。

“罗泉盐业消失,其实还是因为生产工艺落后,这也是逃不开的历史宿命。”肖映贵说,如今在罗泉,和盐有关的主要遗迹就是盐神庙。

● 罗泉盐神庙的设立

纵观中国历史,宗教和民间信仰几乎浸润着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盐文化也不例外。

“盐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而古时的盐很难获得,这就更加珍贵,令人产生崇拜,‘盐神\’便成了人们当时的精神信仰。”长期研究罗泉历史文化的肖映贵这样推测盐神庙设立的初衷。

在罗泉开采了“天下第一井”后,罗泉产盐不断,不仅给当地人带来财富,人们还由此进入“井盐”时代,而在此之前,人们食用海盐。为了盐业的兴旺发达,盐商和生产经营者祈祷神灵保佑,研讨盐业生产、经营和制盐技艺,便共同筹资修建这座以供奉管仲为盐神的庙宇。

从罗泉盐神庙建筑上的壁塑,还可以看出罗泉盐业发展的端倪——

在盐神庙的东方,上面刻有清晰的壁塑,从上至下,分别是海豚、宝剑、龙王、还有一群人。“这壁塑的寓意是,盐最初出自大海,朝廷授尚方宝剑可以在罗泉地域开井取水。”肖映贵解释,罗泉让人们从海盐时代走进井盐时代。

在盐神庙的南方,上面的壁塑已经斑驳不清,但还能依稀看见宝剑和人。肖映贵推测,这壁塑的寓意应该是,朝廷授尚方宝剑可以在罗泉地域生火烧盐,表示在罗泉采盐得到了官方认可。

● 罗泉产的盐曾为天下第一

很多人知道,自贡自古有贡盐,冠绝天下。而鲜为人知的是,罗泉的盐业辉煌时,盐质曾是天下无双,甚至一度胜过盐都自贡。

罗泉产的盐品质到底有多好?怎么与贡盐比肩?

“罗泉最好的一粒盐能渗七块半豆腐,而自贡最好的一粒盐只能渗透六块豆腐。”回忆起罗泉产的盐,肖映贵啧啧称赞。

古时候,检验食盐质量的方法简单实用:将食盐放在一块块堆起的豆腐上,自然渗下去,渗得越深,质量就越优良。在诸多盐质比赛中,罗泉的盐都是佼佼者。

1925年,罗泉所产的盐获巴黎世界博览会金奖,品质号称“天下第一”,化验结果纯盐达99%有余,更因此被誉为“甘咸味浓”之佳品。

盐神庙的大门门柱上就镌刻着一副楹联:“味中居上品,天下第一观”,也阐明了罗泉盐的品质和庙宇的特点。可见,罗泉的盐名不虚传。

不过,在历史的浪潮下,罗泉的盐业在解放后归于沉寂,人们也无缘再尝到“天下第一盐”是何滋味,人们也无缘再在古庙内看到天下第一盐井的壮观场景。

1992年,人们在罗泉场镇附近的一个溶洞里,发现一根和石笋柱不一样的柱子,那就是当年从山头上向下打盐井的木筒残留。

● 盐神庙里的那些事儿

关于盐神庙,从供奉的盐神到建筑风格,都曾引起过争论——

谁才是盐神庙供奉的“盐神”?1992年,罗泉镇在恢复盐神庙时就曾引起争议。

“盐神有很多个,在中国众多与盐相关的庙宇或会馆之中,几乎都以供关羽、火神等神像为荣,罗泉的盐神庙视从事盐政管理的管仲为盐神,关羽和火神则作为管仲的辅佐相伴左右,神像位置居后且塑像小,但三神并立,实属罕见。”肖映贵告诉笔者,视管仲为盐神,也是经过大量考察才决定的。

关于盐神庙的建筑风格,同样让人们感到惊奇:一所庙宇竟然存在三种不同风格的建筑。

据肖映贵介绍,盐神庙始建于清雍正七年,正殿按道家风格进行建造;厢房按儒家风格进行建造;戏台建于清同治七年,却又按佛家风格进行建造。这又是什么原因?

据传,清朝雍正皇帝崇尚道教文化,当时工人便按道家风格修建了正殿。由于雍正皇帝晚年迷上丹药,他死后,他的儿子便毁了不少道观,因此工匠在修建盐神庙厢房时,便按儒家风格来修建。到清朝同治年间,修建戏台的时候,因同治皇帝信佛,工匠又按照佛家风格来修建。

“建筑风格大抵都是按照当时历史背景而来的。”肖映贵说,不管人们祭祀何种盐神、盖何种风格的庙祠,其实他们心中只有一个目的——用更少的柴,烧出更多好盐。

● 盐神庙的浮沉和变迁

罗泉的盐业历史悠久,而罗泉盐神庙则是见证罗泉盐业辉煌的标杆。数百年间,盐神庙也几经浮沉,出现了斑驳的痕迹,一些雕刻也开始风化——

“罗泉的盐主要是土法烧制,工艺相对落后,淘汰在所难免……”肖映贵说,从当年的1000多口盐井,再到1986年关掉最后一口盐井,只剩下这座盐神庙缅怀罗泉的盐业历史。

“文革”时期,盐神庙曾遭到破坏。当地有这样一个传说:当时,有人搭梯子准备砍掉戏台上的镂空斜撑,刚上去,就从梯子上掉下来,那人便认为盐神庙很有灵气,便只在斜撑上涂上一层石灰。恢复盐神庙时,清除石灰后,镂空斜撑仍然清晰完整。

上世纪八十年代,盐神庙变成了供销社的仓库,现在的正殿就堆满了一袋袋磷肥、尿素。1992年,当地恢复盐神庙,盐神庙被移交给乡镇文化站管理。

肖映贵说,2013年,盐神庙“荣升”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随着罗泉古镇的进一步开发,盐神庙也将焕发新的生机,成为新的旅游景点,人们将有望再睹罗泉的盐业脉络。

(本文图片均为实习生 黄正华 摄)

新闻推荐

品牌塑造为核心 示范建设为支撑资中县多元培塑苌弘故里廉政品牌

(陈科)资中县注重区分廉政文化受众不同需求,以品牌塑造为核心,示范点建设为支撑,以点带面推进廉政文化建设,营造了浓郁的崇廉尚廉社会氛围。优化基地布局,凸显品牌龙头效应。充分挖掘县内发掘...

资中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资中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