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善良,让她如此美丽

广西日报 2012-05-03 19:18 大字

本报记者 杜蔚涛 文/图

阅读提示

比张琬云大16岁的叔叔自小残疾加痴呆,跟她从未有过交流,甚至连她是谁都不知道,但在张琬云心中,他始终是亲人,是有血有肉的生命,她不忍,于是义务赡养和照顾叔叔,至今已有12年。

■ 不离不弃:他是自己家里人

“他是自己家里人,照顾他是应该的,我不想宣传,不想被夸大。”电话中,张琬云用温和但又坚决的态度,明确表示拒绝采访。

张琬云说的“自己家里人”,是她最小的叔叔张达春——一个脑瘫合并智力障碍患者,生活无法自理,从小靠父母照顾。张琬云是张达春大哥的女儿。

1996年,张达春的父亲在老伴去世6年后,也走到了生命的终点。弥留之际,老人怎么也咽不下最后一口气。围在身边的一群儿女猜到了他的心思,对父亲说:“你放心,我们会照顾好小弟的!”老人这才闭上眼。

这一幕在当时只有10多岁的张琬云心里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她从小目睹爷爷对小叔叔的照料,“现在爷爷走了,叔叔更可怜了!”

由于姐姐们都嫁得远,张达春在父亲去世后只能由三个哥哥一家一个月地轮流照顾。哥哥们各家有各家的事,经济也都不宽裕,所谓的照顾,就是每天送餐饭,往往是碗一放下人就走了。张达春一个人孤零零地躺在父母留下的空落破败的小屋里,饿了,畸形的双手捧起冰冷的饭菜勉强能送进嘴里,天一半地一半。

吃喝虽有人送,拉撒却没有人管,屎尿满屋都是,绿头大苍蝇嗡嗡乱飞。不幸的命运,悲惨的生活,让侄女张琬云看在眼里痛在心头——尽管这个长她16岁的叔叔自小残疾加痴呆,跟她从未有过交流,甚至连她是谁都不知道,但在张琬云心目中,他始终是亲人,是有血有肉的生命,她只有不忍,没有一丝嫌弃。

2000年,23岁的张琬云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决定与叔叔一起生活,并得到了丈夫的理解和支持。那年秋天,小夫妻俩搬进了叔叔那间臭烘烘、阴沉沉,连瓦片都被老鼠踩烂掀掉了的老屋,主动承担起了赡养和照顾叔叔的义务。

■ 悉心照顾:十二年如一日

4月22日星期天,记者来到了位于武鸣县里建供电所的张琬云家。

这是一排年代久远的小平房,住着五户人家,四周已被工厂包围,空气中不时飘来一股发酵的酸臭味,但张家陈设简朴的小屋却收拾得窗明几净。

记者眼中的张琬云,容貌秀丽,笑容纯朴,表情坦诚,言语朴实。

张达春正在睡觉,张琬云陪记者落座没多久,忽然起身,说了声“醒了!”便忙向张达春住的里屋走去。里屋约有10平方米,收拾得清清爽爽。记者用手在窗台和柜子上抹了几下,竟是纤尘不染。床边放着一只尿桶,屋里却并无异味。

尽管已有心理准备,但在初见张达春的一刹那,记者还是不由得想躲开。51岁的张达春身体畸形,只有1.3米左右,苍白瘦小,动作僵硬;失明失语,表情呆滞……

张琬云扶张达春坐下准备吃饭,他却不肯,记者不解其意,张琬云却立刻明白了:“哦,要上厕所。”说着双手架起一瘸一拐的张达春,蹒跚地向卫生间走去。

开始喂饭了。张琬云左手端碗,右手抬起张达春耷拉着的脑袋,喂饭的动作麻利连贯:舀起一勺,轻吹几口,用嘴唇试试温度,喂进张达春嘴里,中途不时伸手抬一下他不自觉垂下去的脑袋。

张达春似乎吃得很满意,没牙的嘴没多久就把大半碗肉粥吃完了。张琬云说,有人喂就吃得快。不过天气暖和的话,她会喂一半,再让他自己吃一半,目的是让他活动一下,脑子不至于退化得那么快。“今年冬天太冷了,他都不愿起床,也不愿吃饭,要拉他起来强行喂。家里有台暖风扇,专门给他用。”

“每天都给他洗澡换衣服,冬天最多隔二三天洗一次。阴雨天很麻烦,经常是刚给他换上干净的衣裳铺盖,一转身他又拉得到处都是,人都要崩溃。”张琬云说。

在张琬云夫妻12年的悉心照顾下,张达春没有一天挨饿受冻,无论多忙,张琬云都会先把叔叔的事料理好。

邻居们说,每天看着张琬云给叔叔擦屎擦尿,洗衣做饭,而且做得那么好,真的很敬佩!这事要放在自己身上,很可能坚持不了这么久,做不了这么好。

■ 无怨无悔:让他感受家的温馨

张琬云并不是张达春惟一的亲人,也不是血缘关系最近的人,更非法定赡养人,本没有义务独自赡养张达春。与她一样,与张达春有着同样程度亲属关系的堂表兄弟姐妹总共有7个,自从张琬云主动接管张达春后,其他亲戚便不再为张达春操心了。

对此,张琬云没有丝毫抱怨,记者问起,她真诚地说:“照顾叔叔是我自愿的,没人强迫。弟妹们那时都还小。”她始终认为叔叔是自己家里人,照顾是应该的,没什么好说的。

因为张琬云,张达春不仅物质生活有了保障,精神上也不再孤独。尽管他无法与人沟通,也看不见,但张琬云相信他是有感觉的。比如他喜欢在客厅“听”电视,感受家人的温馨。由于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张达春很少病痛,偶尔感冒,及时吃药也就好了。

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中心社区了解到张琬云家的情况后,积极联系开发区福利院,初步认定张达春属“三无”人员(即: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义务人),正争取把他送到福利院,以减轻张琬云的生活压力。

张琬云坦言,如果真有社区负责人说的那么好的一个环境愿意接纳叔叔,她是乐意的,毕竟她和爱人都要上班,没有太多时间。她想得更多的是,叔叔在一天,就好好伺候他一天。有自己一口饭就会有他一口饭。收入再低,生活再难,走一步算一步,没有想得太远。

新闻推荐

武鸣“三联”联出干群鱼水情

本报武鸣讯(记者/曾永联通讯员/张华勇)9月,是菜花收获的季节。9月10日一大早,记者来到武鸣县陆斡镇桥东村,只见村委大门前早已车水马龙。菜农们把一筐筐刚从地里采摘的菜花过秤后,从老板手中接过一...

武鸣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武鸣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