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大展演 绝妙在民间
□本报记者 李湘萍 文/图
震天动地的马山会鼓,热烈欢腾的融水芦笙舞,令人叫绝的宾阳彩架,绚丽夺目的民间织绣,妙语连珠的歌王争霸……6月11日,我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在首府广西民族博物馆,来自全区的800多名农民演员激情献艺,一系列彰显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丰饶与瑰丽的大展演,渐次拉开大幕——
鼓舞乐展“绝妙”
此次大展演中的鼓、舞、乐,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绝妙尽显无遗。
“那是马山会鼓,敲鼓的老伯我在上海世博会上见过——已经74岁了还那么有激情!”记者身旁一个小伙子一面踮起脚跟紧盯着“民族团结跟党走——民俗踩街踏歌行”表演,一面兴奋地跟同伴说着他的“新发现”。或许这位小伙子还不知道,在今天展示的10面马山会鼓中,有3面鼓已有300多年历史,其余7面也有200多年历史。
参加当天踩街巡游的表演项目“来头”都不小——马山会鼓、都安扁担舞、邕宁女子八音、融水芦笙舞、宾阳彩架,均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金秀黄泥鼓舞更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伴着洪亮、清脆的鼓声,一群身着传统民族服装的舞者,敲着黄泥鼓舞到场中央。黄泥鼓两头大中间小,分公鼓、母鼓。母鼓“圆润”,公鼓“苗条”。场上,一名舞者横背母鼓在胸,双手拍击鼓面,数名舞者围着母鼓,左手竖拿公鼓,右手猛击鼓面,鼓点随着母鼓的节奏不断变化。中央的母鼓,不时与各个公鼓对应敲打,洒脱利落、刚劲有力。记者此前在场下看到鼓面上涂抹有黄泥,很是纳闷。一问才知,鼓闲置数日后,鼓皮易松囊,涂上黄泥浆,鼓面即发热张紧,鼓皮厚度也随之增加,敲打出来的声音才清脆动听。这也是黄泥鼓得名的由来。
“美观、惊险、奇绝”,是对宾阳彩架最恰如其分的形容词。巡游方阵上,两个大约一平方米大的四方移动台阁上,各分三层叠站着三个孩童。远望去,上方孩童就轻而易举地“踩”在下方孩童的扇子、扁担等道具上。孩子们面施红妆,身穿或艳丽或淡雅的古装,模样俊俏可爱,神态从容淡定,不时向观众微笑挥手示意。“真是太神奇了!”游客们纷纷拍手称奇。这项集力学、美学、戏剧学为一体的民间游艺活动,凝聚了宾阳民间艺人的无穷智慧与高超技艺。
踩街巡游一结束,民族博物馆的鼓楼、风雨桥旁,即刻拉开歌圩大幕。 “……五色花开满山坡,五色香糯等你尝;请到武鸣唱山歌,请你品尝五色饭。”壮乡的民风、民俗、民情随武鸣县尼达妮合唱团小姑娘们声情并茂的歌声旖旎呈现,并将“唱支山歌给党听——广西少数民族合唱比赛”推向高潮。
“六月第二(个)星期六,这个日子最特殊,保护非遗传喜讯,好比喜鹊飞进屋。”河池代表队的主题接龙擂响了广西第四届歌王大赛的争霸战鼓。以歌会友、以歌传情,壮乡歌圩千年流韵,让游客们大饱耳福。
织染绣显“奇美”
要想欣赏广西织锦、印染、刺绣的“绝美”,在民族博物馆的大厅内走上一圈便可一目了然。在此举办的“锦绣尽染家乡红——广西首届织染绣展演”,汇集了广西众多织绣大师,随着大师们的慧心巧手,无色的布帛、纱线“变”成了霓裳彩锦、衣帽鞋袜、背带被单等等,令游客赞叹不已。
花样独特、手法精湛的广西蜡染堪称蜡染奇葩。来自隆林德峨乡的工艺师正拿着蜡刀蘸上熔蜡,凭想象在白布上“走笔生花”。蹲在旁边看得目不转睛的贵州客人直呼:“你们真是太聪明了!”旁边桌上有几幅已经做好的蓝底白花样品,则更为美丽。原来,待蜡画绘好后,还须用蓝靛侵染,染好去蜡,布面才会呈现人工无法描绘出的冰纹,生动而自然。
“真是漂亮!花纹雅致,款式时尚,传了几代还那么有光泽。”一位同行轻轻抚摸着一件用水族特有的马尾绣技艺做成的上褂,由衷赞叹。一旁,来自南丹的谭秀英、谭秀仙两组妹正向游客们解释“马尾绣”名称的来由——“不是因为刺绣的图案像马尾,而是我们用的线比较特殊,它是以一根马尾为中心,将五色丝线缠绕在上边,再用于刺绣。日子久了,马尾毛会分泌出天然油脂,所以用马尾绣做的衣服会越来越有光泽。”
“这件褂子有人开价8万元我们都不卖,这是我们的传家宝。”谭秀英告诉记者,她与妹妹自幼跟母亲学习刺绣技艺,凭悟性靠勤学苦练,习得多种绣法。当年的嫁衣就是自己花了一年多时间精心制作的。在那个年月,谁的嫁衣最美谁就是最美的新娘。如今,时代不同了,她想给出嫁的女儿绣床被单,却遭到女儿拒绝。目前在广西,已经只有谭秀英姐妹俩会马尾绣了,她多么希望能有年轻人来学习、传承这门被称为刺绣“活化石”的手艺啊!
挖记传为“未来”
自治区文化部门以“文化遗产与美好生活”、“依法保护、重在参与”为主题,在“文化遗产日”举行的丰富多彩的“非遗”大展演,目的不仅在于广大民众领略广西民俗文化的魅力,更重要的是希望借此激发广大社会成员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行列当中,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永远留在我们身边。
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覃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年6月1日,我国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这是继《文物保护法》颁布近30年来,文化领域的又一部重要法律,在文化建设立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将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由过去的行政行为转变为法律行为。
保护、运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社会经济生活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价值。就目前广西情况而言,覃溥认为急需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开展深入调查,进一步挖掘我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是在培养新传承人的同时,积极开展“记忆工程”,通过纪录片等影音资料形式将“非遗”技艺准确、详实、生动地记录下来,做好原生态记忆工作;三是开展形式多样化的宣传、呼吁,提高全社会对保护、传承工作的重视度、参与度。
新闻推荐
本报武鸣讯(记者/袁琳通讯员/毕朝斌)近日,全区标准化池塘改造工程在武鸣县启动,从今年起至2013年,自治区财政将安排1.2亿元资金用于补贴该项工作。凡在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和贵港6市内...
武鸣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武鸣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