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人工繁育黑叶猴全球首次放归大明山

南宁日报 2017-11-07 06:24 大字

11月6日,5只黑叶猴在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放归适应性训练笼舍里。新华社记者周华摄

11月6日10点15分,在大明山上山道路19公里龙母沟天然林区,工作人员打开箱笼,5只人工繁育的黑叶猴“嗖”的蹿了出去,消失在丛林密布的深山中……

这是全球首次野化放归人工繁育的黑叶猴,也是我国第一次野化放归人工繁育的灵长类动物,标志着我国黑叶猴保护进入以人工繁育种群反哺野外种群的新阶段。

广西黑叶猴仅存300多只

黑叶猴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誉为“石山上的精灵”,被列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和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濒危”等级,属保护等级最高的9级保护物种。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广西仍有数千只黑叶猴,而过去的30多年里,由于各种因素,黑叶猴种群数量下降了将近50%。据统计,广西现仅存300多只黑叶猴,分布在广西13个斑块地区,数量十多年一直在低位徘徊。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李明表示,广西野生黑叶猴种群之间严重隔离,种群延续面临绝灭风险。在野生黑叶猴家域外围放归人工繁育的黑叶猴,能逐渐缓解野生黑叶猴种群隔离现状,同时为以后的廊道建设和种群基因交流做准备。

“这次放归黑叶猴正是种群调配的一种特殊的科学试验方式,希望通过人工手段,帮助野外种群之间重新构建联系,为广西黑叶猴种群稳定、繁衍生息及小种群保护工程奠定坚实的基础。”李明说。

大明山适合黑叶猴野化放归

目前,黑叶猴全球仅存2000余只,分布在从我国重庆、贵州、广西,一直到越南北部的40多个斑块区,野外种群稀少而分散。

“大明山不仅是黑叶猴主要分布地,同时也是黑叶猴向北扩散最重要的过渡地区,是黑叶猴种群的重要纽带之一。”李明说,大明山海拔较高,森林覆盖率高,地形复杂,森林从热带至温带依次更替,动植物资源丰富,为黑叶猴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

“大明山是否有野生黑叶猴存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李明说,历史上老百姓反映大明山有野生黑叶猴分布,但20多年来难觅其踪。

“所幸的是,2015年在大明山东北侧的上林县,2017年在大明山西南侧的武鸣区,研究人员不仅拍到了野生黑叶猴的照片,还访问到了黑叶猴可能停歇的栖息地。”李明表示,大明山重新发现野生黑叶猴意义非凡,为人工繁育的黑叶猴野化放归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因而,大明山也成为人工繁育黑叶猴在野外的第一个家。

全球首次黑叶猴放归自然

国家林业局保护司司长杨超表示,本次5只人工繁育的黑叶猴,是全球首次野化放归人工繁育的黑叶猴,也是我国第一次野化放归人工繁育的灵长类动物。这是我国灵长类野生动物科学研究、人工繁育和野化放归工作的又一个新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黑叶猴保护进入了以人工繁育种群反哺野外种群的新阶段。

据了解,此次放归的5只人工繁育黑叶猴为1个家庭单元,1雄3雌1幼,来自梧州黑叶猴珍稀动物繁殖中心。

“它们是第一批进入大明山的人工繁育黑叶猴,从2013年7月至今,我们对它们进行了半开放式野化适应性驯养。经过4年努力,今天终于可以将它们完全放归至大明山深处。”大明山保护管理局负责人周丕宁介绍,工作人员将通过其身上的GPS项圈跟踪仪、自动感应红外相机技术等方法进行监测,继续了解其生境选择、活动规律、繁殖等情况。

“我们短期目标是在5年内放归3个家庭单元的黑叶猴,繁殖出仔一代并能够存活。中期目标是在放归10年间,放归的每个家庭单元能健康繁衍,老中青结构合理,仔一、仔二代个体能成功繁殖。总结和初步制定出黑叶猴实验性放归的技术规范。”周丕宁说。此外,大明山保护管理局还将对黑叶猴分布区的生境进行恢复和改造,促使放归种群与野外种群形成基因交流,成功繁殖,逐渐恢复大明山黑叶猴的种群数量,促使广西野生黑叶猴种群数量稳步增长。

新闻推荐

税海扬帆促改革砥砺奋进筑高峰

▲南宁国地税业务骨干进行联合走访,到企业开展宣传服务。▲税务干部宣传税收优惠政策。▲南宁国税通过微信公众号,主动及时为纳税人推送“营改增”信息。▲2016年5月1日,广西全面推开“营改增”试...

上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上林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