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文化传承故事 感受青秀“非遗”魅力

南宁晚报 2022-04-14 06:35 大字

?壮族芭蕉香火龙舞起,带来美好祝愿

■本报记者赵敏 通讯员彭志伟 罗倩/文 记者刘增璇/图

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如何让非遗技艺“活”起来,在传承中更多地融入百姓生活成了传承人用心钻研的课题。近日,本报记者走近青秀区的两位非遗传承人,听他们讲述非遗故事,展示独特的壮族非遗文化。

壮族麒麟舞:“金蓝”共舞迎福纳祥

讲述人:壮族麒麟舞第七代传承人——谭景威

“壮族麒麟舞老少皆宜,一边唱一边跳,群众参与互动性强,而且表演的内容都很鲜活。”一谈起壮族麒麟舞,谭景威便打开了话匣子。

谭景威是壮族麒麟舞的第七代传承人、青秀区壮族麒麟舞协会会长。他介绍,麒麟舞由金麒麟和蓝麒麟组成,分别寓意祖国繁荣富强和人们和谐共处、生活幸福美满。每只麒麟由两个人饰演,一人舞动麒麟头,另一人牵动麒麟尾,随着乐器节拍起舞,狂欢嬉耍。“在表演中,第一个出场的是由一男一女组成的好命人,寓意家庭完美、健康和睦。”谭景威介绍,壮族麒麟舞以三罡矮步为主要步调,模拟动物的动作特征,一般有青蛙落水、螃蟹出动、龙虾爬岸、珍妇踏龟蛇等,喻示春天到来、播种、收割、丰收等。每年正月初七、初八,四月初八,六月十九各村寨便跳起麒麟舞,挨家挨户造访送福。

壮族麒麟舞起源于何时,又如何流传?相传北宋时期,狄青率领五虎将南征。长塘沿河一带的老百姓每天都看到朝廷兵马船队早出晚归,远远看去就像骑着麒麟的将军走在河边,于是把狄青的军队称为麒麟军。麒麟军平息战乱,让当地百姓过上了平安日子,备受尊敬。为此,长塘的百姓逢年过节便用木头雕刻、用竹篾编织成麒麟兽首的模样来跳舞,久而久之,麒麟舞流传开来。后来,麒麟舞慢慢演变成了迎福纳祥的民间舞蹈,编唱的内容也与农耕等生活相关。2012年,壮族麒麟舞被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在谭景威看来,非遗技艺应是活态传承。要传承好壮族麒麟舞,一方面要激发市场需求,另一方面要培养好后继人才。“壮族麒麟舞靠的是多学多练,需要投入精力和对非遗文化的热爱。学习制作麒麟需要巧手更需要耐心,包括扎架、糊裱、绘画、上漆、头部装饰等,每个部分都要花工夫。”谭景威说。

据了解,为了提起大家的兴趣,麒麟舞在内容编创方面会根据表演需求进行灵活适当改编,毕竟传承不是一味地模仿,而是需要用现代的理念和审美观去丰富内涵和表现形式,这样才能让壮族麒麟舞紧随时代脚步,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壮族芭蕉香火龙舞:内涵深厚舞出精彩

讲述人:壮族芭蕉香火龙舞第七代传承人——周建孟蕉香火龙,学会了芭蕉香火龙舞。舞龙时倾注的那种对生活的热情和快乐还历历在目。”回忆起17岁刚接触壮族芭蕉香火龙舞的感受,62岁的周建孟感慨万千。

壮族芭蕉香火龙舞在青秀区长塘、伶俐、南阳、刘圩四镇的村屯间世代传承,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其中,青秀区长塘镇楞仲坡,是壮族芭蕉香火龙舞之乡。那里生活着1000多户人家,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扎龙,人人都能舞龙。周建孟自小耳濡目染,同时也出于兴趣爱好,他一路拜师学艺,不断追求壮族芭蕉香火龙舞的创新与突破,收获很多。

周建孟介绍,壮族芭蕉香火龙舞是壮族传统民俗舞蹈,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芭蕉香火龙共有九节,每一节都以竹子编织,再用芭蕉绳捆扎将之连成一体,以芭蕉叶装饰,在龙头、龙身上插上数以千计熠熠闪亮的香火,一条新颖别致、熠熠生辉的九节长龙便制成了。舞龙的9名师公,一人舞一节,另有一人走在龙头前舞动龙珠。壮族芭蕉香火龙舞兼收并蓄了师公戏、傩戏、武术、杂技等传统文化的动作,文化内涵十分丰富。

从接触芭蕉香火龙舞以来的40多年,周建孟也从一名普通的舞龙队员成长为传承人,“把壮族芭蕉香火龙舞传承并发扬光大要靠不断去创新,不断研究如何舞龙才能适应现代人的审美,与时代相吻合。”

周建孟告诉记者,他经常到辖区中小学校义务教授有关壮族芭蕉香火龙舞的故事,平时在村里也经常利用农忙之余教村民舞龙。让他感到欣慰的是,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愿意学习壮族芭蕉香火龙舞,由中小学生组成的芭蕉香火龙队伍已经有30多条龙。2010年,壮族芭蕉香火龙舞被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2012年,青秀区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芭蕉香火龙之乡”;2013年,青秀区成功举办了中国(南宁·青秀)舞龙展演暨第十一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艺术表演奖评奖活动;2014年,青秀区被文化部命名为2014—2016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长期以来,青秀区都非常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通过多种形式展现了各个非遗项目的风采,在“壮族三月三”期间和“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公园、进社区、进商圈等活动,让原本流传在各个村坡的非遗文化出现在大众视野里。2017年,青秀区开始举办的国际舞龙邀请赛,定期开展的青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商圈、进社区等,都让非遗文化绽放出迷人的光彩和魅力。

新闻推荐

经开区改造背街小巷 51个项目将“换新颜”

本报讯(记者李璋通讯员赵长友韦少宁)日前,南宁经开区组织建设发展局、吴圩镇人民政府、社区居委会、村民代表、设计单位在吴...

南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宁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