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法律援助中心帮扶少数民族群众解决困难 发挥律师专业优势 打造少数民族群众维权平台 民族团结故事·援助
■本报记者赵敏 通讯员刘慧 罗倩 陈宏
黄女士是壮族人,因为一次车祸事故失去了原来的工作,在南宁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法律援助中心——广西万益律师事务所的帮助下,她被安排在残疾人公益工作岗位,从事力所能及的事务,如今不但生活有了保障,后期的康复治疗费用压力也得到了缓解。这是南宁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法律援助中心帮扶少数民族群众解决困难的一个典型事例。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南宁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法律援助中心还充分发挥律师队伍的专业优势,不断适应和满足少数民族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
发挥专业优势全力维护少数民族群众合法权益
广西万益律师事务所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工作目标,全力维护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该律师事务所为帮扶困难少数民族群众,安排了两个残疾人公益性岗位,其中一名是因车祸致残的黄女士。黄女士当时乘坐其爱人驾驶的电动自行车被一辆后方疾驰而来的小轿车撞倒,造成其爱人锁骨骨折,此次事故中该律师事务所不仅为黄女士夫妇追回了近60万元的赔偿款,同时还考虑到后期大量的治疗和康复费用,律师们积极帮助寻找适合黄女士从事的岗位,最终安排黄女士在该律师事务所的残疾人公益工作岗位上从事力所能及的事务。黄女士感激道:“是我们民族团结大家庭的温暖,帮助我们一家人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
发挥律师职能打造少数民族群众维权平台
南宁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法律援助中心依托广西万益律师事务所的专业律师队伍力量,充分发挥律师的职能作用和专业优势,为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同胞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诉讼等法律服务,切实维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积极引导少数民族群众依法维权,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法治力量。
据了解,广西万益律师事务所组建了一支由20名各族骨干律师(实习律师)组成的“红石榴法律工作室”,编辑制作《南宁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政策法律手册》(宣传册和电子书)并向社会发放和公布。截至今年11月21日,南宁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法律援助中心的骨干律师队伍走进社区、企业、村屯、党政机关等,为广大少数民族群众开展公益普法活动共计116次。此外,对于不方便来到现场进行线下咨询的群众,南宁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法律援助中心还建立了“万益说法”微信公众号网络服务平台,上面详细地公布了服务团成员名单,在接到案例或者法律咨询时建立微信交流群,通过“万益小白法律机器人”解答专业法律问题1231856人次。
创新普法形式满足少数民族同胞法律需求
今年,南宁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法律援助中心还通过创新民族团结普法宣传形式,通过微信公众号“万益说法”、万益官网、微信视频号等网络平台为媒体矩阵,以小剧场等多种形式宣传《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及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共发布各类普法稿件、视频约2000篇,阅读量约130万人次。
广西万益律师事务所党委副书记、执行主任潘鹏赛称,南宁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法律援助中心将继续把律师队伍的专业优势转化为现实力量,不断适应和满足少数民族同胞的法律服务需求。
探索服务管理设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站
近年来,青秀区不断探索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新路径,在新竹街道新竹社区、南湖街道凤岭北社区挂牌设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站,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提供信息咨询、政策解答、法制宣传、法律援助、救助帮扶等服务,在提升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水平上取得了阶段性积极成效。
青秀区民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青秀区通过开展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专项排查行动,全面深入企业单位、建筑工地、物业小区等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聚集地,采集民族成分、同居人员等信息内容,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居民和流动人员的基础档案资料,依托社区人口信息管理系统、流动人口管理系统实现了动态管理。同时联合各街道、社区、小区物业、流动人口服务站,发动社区网格员入户宣传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2019年以来,累计开展专项政策法规宣传32次,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各类服务150多人次。如今青秀区已组建了少数民族志愿服务队、少数民族文艺宣传队、少数民族信息员、协调员队伍,开展义务献血、治安巡逻、收集社情民意、宣传政策法规、排查矛盾纠纷等志愿服务。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志愿活动12起,服务1800余人次。
落实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帮扶措施,设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站,是青秀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举措。下一步,青秀区将在更多街道社区设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站,持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增强少数民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韦薇通讯员梁少春)酸笋、酸菜、酸藠头、酸豆角……在南宁生活的您相信对它们不会陌生,作为老友粉、螺蛳粉、桂林...
南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宁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