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比仅5%的女快递员,“双11”期间每人每天要配送300多个包裹 谁说女子不如男 贴心服务获认可

南国早报 2021-11-11 08:00 大字

聚焦“双11”之女快递员

南国早报记者阮萃/文见习记者尹世斌/图

快递行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快递员的默默坚守。今年的“双11”,火热的购物狂潮依旧。当“剁手党”们买买买的时候,快递员也开启了加班无休模式。而在以男性为主的快递行业中,也不乏女快递员的身影。

1迎战“双11”一天要送300多个包裹

11月7日清晨6时30分,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南宁市分公司江南营业部投递员朱玉文,来到位于江南区五一路的名宝物流园。这天是她值班,需要提前1小时到达工作岗位。

据了解,今年“双11”周期拉长,11月快递行业迎来两波物流高峰。每名快递员日均需投递300多件包裹。相比平时,每人多了100多件。面对如山的包裹,经历过9年“双11”大战的朱玉文,心态还是比较平稳的。

6时40分,第一趟货车到达;7时20分,又迎来第二趟货车,两批包裹瞬间堆成了小山。7时30分,快递员纷纷到岗,将包裹分拣到各自负责的片区。

一个简短的晨会后,8时40分,朱玉文开始用扫描机扫描包裹上的面单,快速将包裹按送达的先后顺序,装进快递车里。“大件的放车顶,最后送的靠里边,最先送的放外边,同一个单位的小件用红色编织袋装在一起,方便配送。”朱玉文说。

整理好快件,发动快递车,到点,停车,连走路都是带着小跑……在朱玉文的脑海里,有一张“送货地图”,每天,她会根据包裹量、包裹的时效以及配送区域人们的生活习惯进行排班,以此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当天上午,在朱玉文负责的2.1公里区域里,有150件包裹需要配送,她花了3小时完成了这项工作。下午1时,在返回营业部的路上,她打包了一碗米粉。粉还没吃完,第三趟货车就到场卸货,朱玉文匆忙结束午餐,开启下午的配送工作。

据了解,像“双11”这种快递业务旺季,每天会有5趟货车抵达朱玉文所在的营业部,最晚的一班是下午6时。根据要求,所有当天到的货必须当天送完。一般要到晚上8时左右,朱玉文才能送完最后一批货。11月7日当天,她总共送了300多件包裹,打了200多个电话。

“旺季能这个时间回家算比较早的了,我一般晚上9时到家,包裹多时,晚上11时才能送完。”朱玉文告诉记者。

2最大的考验扛重物练成“女力士”

朱玉文所在的营业部里,还有另一名“快递之花”——周敏,她已奋战过5年“双11”大战。

不少人认为,快递这一行不适合女性。对于女快递员来说,最大的考验是扛重物上楼。“大包裹塞不进快递柜,只能自己送上门。”周敏说。

有一年“双11”,周敏要扛一件30多公斤重的包裹上楼。她把包裹垫在肩头,弯腰、半蹲、挺身,让包裹紧紧贴在身上,然后咬咬牙,一口气送到3楼。当包裹放下那一刻,她的腿都有点发抖了。

朱玉文也有类似的经历。有一次,一名客户邮购了1吨大米。从卸货到把大米送到小区楼下,不到100米的距离,她来回走了4趟,花了整整1个小时。平时这个时间,她可以派送80多件包裹了。那天送完货,朱玉文汗如雨下。她说,这些年的快递生活,把她练成了大力士。

女快递员小李和丈夫在南宁经营着一快递网点。她协助丈夫为网点周边的商店送货,有时一天下来,要扛几百公斤重的货物。

小李说:“女人做快递,确实比较累。好在干这行之前,我干过体力活,还能撑下去,再过几年,恐怕就干不动了。”

3坚守与期许为千家万户传递幸福

记者从南宁市邮政管理局获悉,目前,南宁共有2.5万名快递员,女快递员的人数约占5%。

“快递员是高强度的工作岗位,特别是做末端配送的,没有力气真干不了。”一家快递公司的负责人表示,女性很少应聘投递员岗位,她们大多会选择做工作相对轻松的分拣员。

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南宁市分公司江南营业部的谢基现则认为,女快递员有其自身的优势。她们工作认真,细致贴心,善于与客户沟通,被投诉率低。如不少客户就很认可朱玉文的服务,不管多晚,都会指定她去揽件。

广西优利特医疗设备公司门卫潘大爷对朱玉文也是赞不绝口。他说:“小朱每次来都会跟我们热情地打招呼,有时还会给我们带些好吃的。她也很敬业,因此,家里但凡需要邮寄包裹,我第一时间会想到她。”

对于手下的这两名女将,谢基现表示,如果当天派送的包裹太大,他也会让男同事帮忙送一下。朱玉文则坦言,相比“外卖女骑手”,她更乐于当一名快递员。“外卖工作要限时,快递员的时间则更充裕些。”在她的眼里,幸福就是载满快件穿行于邕城的大街小巷,为千家万户的生活传递便利与欢乐。

新闻推荐

南宁市落实“双减”成效初显 中小学生课后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本报南宁讯(记者/乔晓莹)“现在放学后没有了课堂作业,我有更多时间去做喜欢的事,如阅读、打球等等。”11月5日下午,记者来到南...

南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宁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