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洪:“当患者需要你的时候,就不会感觉到辛苦”

右江日报 2020-04-30 08:39 大字

□本报记者陆照德通讯员韦雅静

4月28日上午,杨玉洪穿着防护服,负责全院发热病人核酸检测工作。她上周五开始自愿担任这项工作,她已习惯穿防护服工作的状态,这种习惯是从1月27日作为右医附院第一批驰援湖北医疗队员时养成的,相比于驰援武汉时的状态,她说现在工作算轻松些了。

杨玉洪是右医附院第一批驰援湖北医疗队中最年轻的一员,现在她已经在战“疫”中成长为一名技术熟练的“白衣战士”。

杨玉洪2016年入职,2018年定岗感染性疾病科。今年1月27日上午,她接到出征湖北的紧急通知。“当时我们那批医疗队共14个人,只有10分钟左右的时间收拾,我们都是匆忙打包行李就集合出发了。出发途中,我们才有空给家人打电话。”杨玉洪说。

1月27日在南宁登上飞机时,杨玉洪看到机场里还有很多人,2个小时后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下飞机时,她就只看见来接机的工作人员,机场好多灯都关闭着。从机场到入住的酒店,沿途没有一辆车,不见一个人,那是武汉封城第4天。

1月28日白天要培训,晚上杨玉洪就和队友们一起反复自主练习,为迎接新一天战“疫”做好准备。上白班的时候,杨玉洪会起很早,因为她早年工作忙碌三餐无常,得了胃病,得慢慢吃。早餐吃饱,她才有体力迎接6个小时不喝水不进食的战“疫”。

杨玉洪和队友们全部分在武汉市黄陂区中医医院,病区分普通区、重症区。杨玉洪分在普通病区。

隔离病房的病人没有陪护,除医学护理外,诸如给病人喂饭、换尿片、协助如厕等,都由穿着防护服的护士来完成,很多使用面罩的患者,喂一份不到300毫升的粥,得花1个多小时。

第一批医护人员,大多是到了武汉才首次穿上防护服,磨合期都很不好受,胸闷,呼吸不畅。工作量大一点,就浑身出汗,雾气升腾到护目镜,一天工作下来,脸上都会勒出深深的印痕,耳朵也压得通红。杨玉洪毫无怨言,她每天像打了鸡血似的,不觉得累,她还常关心宽慰队友:“当你感到患者需要你的时候,你就不会感觉到辛苦。”

令杨玉洪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老奶奶,90多岁了,生活上能够自理。她不愿承认自己生病的事实,只会讲本地方言,听不懂普通话,听力也不好。老奶奶来住院的那天,杨玉洪正值夜班,刚好跟她搭班的老师也不懂当地方言,杨玉洪去给她测量生命体征时,老人就像小孩子一样发着脾气,捶被子,伤心地哭。

看着老奶奶黯然无助的眼神,杨玉洪只能用行动来交流。晚上查房时,杨玉洪会帮她盖被子、倒水,用手势来告诉她一切都正常,也会一直陪伴她。在老奶奶住院的日子里,杨玉洪担心她食欲不好,会多备一份粥给她留着,自己的水果和牛奶,也会分给她一份。慢慢地,老奶奶开始接受现实,按时作息,也愿意跟她们交流了,老奶奶那种无助的眼神也渐渐消失,杨玉洪才放心下来。

工作中,杨玉洪也与当地的医护人员成为了好朋友,互相照顾、鼓励,尽管她们看不清楚彼此的脸,透过护目镜下转动的双眸,看着防护服上的名字,彼此心领神会,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肩并肩,配合无间。

短暂休整后,3月18日,杨玉洪随队登机飞离武汉。临行前,有感于在武汉期间酒店工作人员无微不至的关怀,她拿着酒店的信纸写下感谢信,字里行间透露着真实诚挚的感情。“采购食材困难,但你们仍然想尽办法保障我们的饮食;担心我们营养不均衡,则提供各式各样的水果、牛奶、零食;考虑到我们征途匆忙来不及理发,便征集理发志愿者,每日为大家提供理发服务……太多太多,大事小事我都记在心底。在我看来,你们不只是在完成工作,而是把我们当做亲人一样对待,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和努力,虽然看不清楚你们的脸,但你们每个人的样子都是美丽、可爱可亲的。你们所做的一切,都感动着我,也震撼了我,也许,这就是中国力量吧!”

新闻推荐

户型推陈出新 如何做好居家设计

南宁一户型的套房式主卧拥有两个阳台。设计师建议大阳台尽量融入休闲功能。受访者供图南国早报记者王光家文/图新盘户型...

南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宁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