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孙三代皆从军 本报记者 潘薇薇 文/图
【点赞人物】南棉厂退休老职工 姜忠仁
【点赞事迹】姜忠仁老先生是南棉厂退休老职工,进厂当工人前,他是某部装甲兵坦克驾驶员,其父生前任职于空七军。正是在父亲的影响下,姜老爷子走上了从军路,他也这样教育子女,用“报效祖国”的家训让孩子继承军人优良传统,坚定不移地走上从军之路。
5枚勋章,成为一份红色收藏,更成为这家人的传世记忆。
家住西乡塘区的姜忠仁老先生一家三代都是军人,报效祖国是父辈留下的家训。昨日记者采访姜老先生,问及为何也让孩子参军时,坐姿端正的他语调铿锵地说:“因为我是军人的孩子,从小就流淌着爱国的热血,我的孩子亦是如此。我们必须爱国,没有国哪有家。”
谈及自己的军旅生活,姜老先生一下子就打开了话匣子,“1964年,我在河北石家庄一工厂当工人,当时的工资是36元,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我毅然决然去当兵。好多人当时都觉得我傻,放着这么高的工资不拿去当什么兵呢。要知道,当时当兵一个月的工资也就6元钱,36元那可是一大笔数目,可以养活一家族的人啊。”如今,老人家当兵时那一份坚定的眼神犹在,眉宇间的英气让眼前这位古稀老人显得神采奕奕。
出于对军人的崇拜,加之从小就有从军的梦想,在部队姜忠仁始终以最严格的纪律要求自己,无论是文化成绩还是军事技能成绩,他都拿了优秀等级。因为成绩优异,他成为某部装甲兵坦克驾驶员。“并非每个人都能成为坦克驾驶员。怕冷的干不了,因为冬季的训练,坦克的发动机必须提前加热,不然根本不能发动,所以装甲兵要比步兵早起一个小时。臂力不好的干不了,开坦克不是开车,挂个档都要使上吃奶的力气。射不准的也干不了……干这一行,行进登车把门牙磕坏也有可能。”听着老人家的回忆,记者不禁对他肃然起敬,谈及过去,老爷子总是那么云淡风轻,可是那份淡然的背后,却是老一辈人在艰难困苦中的坚持,也是老一辈人为建设繁荣富强的祖国所作出的贡献,更是老一辈人为了子孙后代美好生活的努力。“难道因为辛苦就不干了?如果真是这样,就配不上军人的头衔!”说到这里,姜老先生的话语坚定有力。
谈及为何从军,姜老先生表示,全是受到父亲的影响。其父属于驻守南宁的空七军,1937年从军的老父亲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父亲所在的队伍是一支拳头部队,经过多年的苦练,他被部队培养成驾驶战机的精英,截击空战、夜间作战,他用生命捍卫国家的尊严和领土,负伤也是常有的事……”姜忠仁回忆道,从小就看到父亲身上有好多伤口,后来才知道这些伤口都是被子弹打的。“尽管父亲很少提及辉煌的过往,但是父亲把军队里铁一般的纪律作为工作生活的准则,同时也严格要求我们,所以我们对父亲既敬畏又崇拜。”姜老先生拿起了父亲生前获得的勋章,眼里满是尊敬。
“好男人,当兵去,部队是个大熔炉,能让人锻炼出坚毅的意志,你是军人的孩子,就要有军人孩子的样子。”父亲曾经用这句话鼓励姜忠仁,姜忠仁有了孩子后,他也用这句话来激励孩子。“父亲的勋章就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教科书,我经常告诉他们,我们必须爱国啊,没有国哪有家。军人,就是身负着报效祖国的使命。”如今,姜忠仁老先生的孩子也继承了军人的优良传统,坚定不移地走上从军之路。
新闻推荐
听漏员罗浩在工作。【点赞人物】绿城水务管网管理处听漏班副班长罗浩【点赞事迹】如果把城市供水管网比作城市血脉,那么听漏工就是城市血脉的“听诊师”,他们能听出两三米深的地下极其细微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