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周年“警徽荣耀”系列报道⑦柔情警魂护万家安宁 —记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港区大队民警韦艳宁

钦州日报 2019-11-07 22:18 大字

本报记者 黄福兴

在刑警这个队伍,她不是冲锋陷阵、缉拿凶犯的侦查员,也不是“抽丝剥笋解尸语"的法医,与男刑警比她没有勇猛刚毅的警察形象,但她却是警徽上一道独特的光芒。她就是钦州市唯一一位出刑案现场痕迹勘验外勤的女技术员、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港区大队民警韦艳宁。

敢为人先,勘查现场一丝不苟

2017年5月12日,钦州港某锰业公司发生重大泄漏事故,大量恶臭的气体流出,周围内群众被紧急疏散。为准确获知泄漏的液体成分是否有毒有害,以便进一步作出处理方案、确定案件性质,对现场可疑危险物质进行采样最为重要和紧迫。于是,韦艳宁和第一批工作人员赶到了事故点对现场进行拍照、录像固定,此时现场的危险是未知的,随时会发生坍塌、爆炸危及生命。韦艳宁和现场抢险的消防战士、事故处理工程师、工地施工人员一起戴上防毒面具、眼镜、防腐手套,顶着热辣的太阳拿着采样瓶来到罐子底下蹲守。现场气体十分刺鼻,长时间闻到或接触会使人产生眩晕、中毒的危险,对心理、生理都是极大的挑战,现场施工的司机每30分钟就换一批人,而她一蹲就是两天。伴着阵阵恶臭,隔着防护眼镜依然被刺激的酸雾夹着热毒的太阳辣伤眼睛和皮肤,喉咙沙哑、头晕更是家常便饭……当大家脱下防护设备庆祝拿到第一份样品时,纷纷惊叹手持采样瓶的竟然是一个女警察,她也是这个事故现场唯一的女性工作者,众人不禁为她点赞。之后一个多月,她每天多次进出“第一现场",主导采样15份。最终这起案件被定为环境污染案,案件已终审,相关责任人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近五年来,韦艳宁共参与勘查各类现场600余起,其中勘验非正常死亡案件40余起,配合市局法医检验尸体30余具。现场提取手印112枚、足迹95枚、生物检材67起、工具痕迹66起,利用指纹破案30余起,通过提取的DNA检验鉴定破案20余起,为侦查诉讼出具现场勘查笔录达200多份,利用提取、比对痕迹物证等技术手段在参与侦破一系列重特大案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攻坚克难,守正为心疾恶不惧

2016年6月及2017年3月,钦南区犀牛脚某村连发两起强奸案,现场勘验提取嫌疑人遗留的生物物证后,经检验比对发现这两起案件现场遗留的DNA相同。办案民警多方调查、走访,但一直未能查实嫌疑人身份。2018年全市公安机关推进建设一项新的刑事技术系统,韦艳宁作为分局该系统建设专项工作专干,一年多来组织、带领其他专干经常加班加点、走街串户、深入辖区和群众,克服种种困难,一点一滴、坚持不懈地收集、整理信息、送检物证,不断推进系统信息录入和样本的采集、检验,系统建设从零到有,不断得到完善。今年7月,在刑侦支队的指导和大队领导的部署下,韦艳宁整理了历年案件提取的物证送检至钦州市物证鉴定所,经对现场物证重新进行检验比对,通过系统查询、比对,锁定犯罪嫌疑人在20人范围内。经过进一步排查,7月31日,嫌疑人吴某某被抓获归案,经审讯,吴某某供述了犯罪事实。

警心永存,铿锵玫瑰侠骨柔情

2016年4月中旬,钦州港亚路江村委两个女孩因自小父母吸毒死亡,又没有出生证明,到了读书年龄仍然无法入户。眼下快到了报名读书的时间,如果按照一般的程序排查就错过了学校报名时间。为了不耽误她们上学,负责协调该项工作的韦艳宁接到消息后,放弃午休立即找到这两名儿童及其监护人开展了信息录入、核对、血样采集工作,并与自治区公安厅DNA实验室取得联系,马不停蹄地将血样送检,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了鉴定结果。开学前,两名儿童顺利上户,高高兴兴地背起书包走进校园。

2016年9月,一婴儿在巨龙被人抱走,孩子的父母心急如焚。接报后,负责打拐系统的韦艳宁及时采集登记了该婴儿父母的血样信息,并火速送检到南宁入库。2017年,经DNA比对和侦查查到该婴儿被拐卖到马山县。通过周密计划,韦艳宁和办案民警驱车几百公里成功将该婴儿解救出来。回程路上她不时地给小孩检查衣物保暖、逗小孩玩耍、喂食喂水细心照料,最后把小孩抱回,安全地交到其亲生父母手中。当小孩的父亲从她手上接过这个健康、活泼的孩子时,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连连鞠躬感谢。

新闻推荐

扶贫先扶志 脱贫劲更足

(上接1版)2015年底,全村62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258户,贫困发生率为46.31%。这个深度贫困村,迫切需要一条向上的“绳索”。“...

马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马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