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城市景观。 本报记者潘浩 摄 ▲马山县三甲综合示范村。 (马山县供图) 打造秀美邕江旅游带。 本报记者段柳健 摄 上林县在建星级农家乐——霞客驿站。 (上林县旅

南宁日报 2016-11-10 00:00 大字

上林县鼓鸣寨景区。(卢伊琳 摄)▲南宁城市景观。

本报记者潘浩 摄 ▲马山县三甲综合示范村。

(马山县供图)打造秀美邕江旅游带。 本报记者段柳健摄上林县在建星级农家乐——霞客驿站。 (上林县旅发委供图)青秀山兰花廊让人流连忘返。本报记者赖有光摄 东盟文化博览园效果图。(市旅发委供图)

近日,国家旅游局公布了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名单,南宁光荣入选。这意味着,南宁市旅游业从“景点旅游”模式走向“全域旅游”模式。

近年来,南宁市旅游产业体系完备,旅游产品结构搭配合理,旅游市场秩序良好,旅游综合效益明显。下一步,南宁旅游将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两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明确 “四个城市”建设目标,紧紧围绕“六大升级”工程,通过南宁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盘活全域资源、扩容发展空间、增加有效产品供给、培育新兴产业业态、优化配置旅游要素、完善公共服务、促进全民参与、强化综合管理,实现南宁旅游业供需双向匹配,助力南宁“四个城市”“六大升级”目标建设。

全域旅游是创新形态和模式

全域旅游是将特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进行整体规划布局、综合统筹管理、一体化营销推广,促进旅游业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实现旅游业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的发展模式。全域旅游所追求的,不再停留在旅游人次的增长上,而是旅游质量的提升。

全域旅游是一种发展新模式新战略。全域旅游不仅是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模式,更是一种新的区域发展模式,是县域经济、市域经济在新常态下的一种创新形态和模式。全域旅游要从战略全局谋划推动,作为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全方位整体推进,使旅游工作从局部工作变为全局工作,变成重点发展战略,从旅游部门抓旅游变成举当地之合力抓旅游。

全域旅游是一种旅游目的地新形态新品牌。发展全域旅游是用新的思维方式谋划新的发展方式,贡献新的生活方式,培育一种优秀旅游目的地品牌。对游客而言,全域旅游是一种新的目的地形态,是一种新的旅游生活方式。全域旅游形成新型的目的地,形成一个旅游相关要素配置完备、能够全面满足游客体验需求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和开放式旅游目的地,能够全面动员、全面创新、全面满足需求的旅游目的地。

全域旅游是一种新的综合改革平台和载体。推进全域旅游就是要构建大旅游综合管理体制机制,整个区域的管理体制机制都应有旅游理念和标准,围绕旅游来统筹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推动相关产业调整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发展新模式、新路径。

全域旅游构建一种新的复合型空间。全域旅游新空间是保护利用好生态、挖掘好文态、优美好形态、培育好业态、形成活态的完美结合,是生态、生产、生活、生命、生意的完美结合。旅游发展从“围景建区、设门收票”向“区景一体、产业一体”转变,促进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实现全域辐射带动。

全域旅游是新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全域旅游不是一个赶时髦的标签,而是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是旅游业发展到现阶段的一种新形态、新理念、新模式,是区域旅游发展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世界旅游发展的共同规律和总体趋势,代表现代旅游发展的新方向。

列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可以优先纳入中央和地方预算内投资支持对象;优先支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优先纳入旅游投资优选项目名录;优先安排旅游外交、宣传推广重点活动,纳入国家旅游宣传推广重点支持范围;优先纳入国家旅游改革创新试点示范领域;优先支持A级景区等国家重点旅游品牌创建;优先安排旅游人才培训;优先列入国家旅游局重点联系区域。

形成旅游产业生态体系

南宁市凭借什么优势入围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名单?

据市旅发委主任黄永久介绍,近年来,在自治区、市委和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南宁市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南宁市旅游产业体系完备,旅游产品结构搭配合理,旅游市场秩序良好,旅游综合效益明显,已形成具有现代化水准,亚热带自然风光和壮民族风情特色突出,中国绿城、中国水城、壮乡歌海、会展之城等形象品牌,已成为以养生休闲为核心,集生态度假、商务会展、文化体验和乡村休闲于一体的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旅游集散地,旅游业成为南宁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2015年南宁市旅游业保持较快增长趋势,接待旅游总人数8210.23万人次,同比增长18.16%,旅游总收入742.53亿元,同比增长24.35%。今年1—9月,南宁市预计接待旅游总人数6898.56万人次,同比增长12%,预计旅游总消费669.58亿元,同比增长20%。

南宁市分别荣获“中国养生休闲之都”“中国最佳休闲城市”“美丽中国生态旅游人文(休闲)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度假目的地”“中国十大活力休闲城市”等称号。

在全域旅游空间利用度广上,形成了城乡一体的空间格局。统筹利用全域城乡的都市、山地、水体和平原四大空间类型,整合民族和历史文化资源、山地资源、水体资源、农业资源、节庆会展资源等五大旅游资源;整合全域资源,打造了十大精品项目;整合基础和服务设施,构建了一大公共服务网络;整合全域旅游吸引物,打造了山水风光游线、休闲养生游线等10条特色游线。

在全域旅游产业融合度深上,南宁市以旅游产业为核心,深度融合一产、二产和三产,形成了旅游产业生态体系。旅游与一产深度融合,以有机(绿色)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农家乐等融合形式,形成了美丽南方、乡村大世界、竹泉岛乡村休闲区、弄拉生态旅游区、花花大世界等乡村观光休闲度假旅游区。旅游与二产深度融合,以工业观光、工业体验、工业科普,旅游商品制造、旅游装备制造融合方式形成了伊利乳业、百威啤酒、双汇肉业公司等工业观光游。旅游与住宿和餐饮业、文体娱乐业、交通产业等三产全面融合。

在全域旅游居民参与度高上,形成全民旅游的环境氛围。市民积极参与,乡村旅游大面积开展,除近程的区县外,远程的马山、上林等县乡村旅游发展快速推进,使得旅游参与人群扩展到偏远的乡村地区,南宁全域旅游得以真正推进。农民热情参与,通过自己耕种、流转出租耕种等方式实现对耕地的旅游化开发;通过自营农家乐、自营民宿或出租经营等方式实现对农房的利用;通过合作社、公司等组织形式实现对农村资源的现代化利用与开发。

南宁市全域旅游综合贡献度大,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方面的地位看,旅游已成为南宁战略性支柱产业。

推进“旅游+”产业融合

南宁全域旅游的打造是助推南宁旅游跨越式发展,重构南宁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抓手,是实现南宁旅游发展目标与定位的重要方法与途径。南宁全域旅游的打造重点将围绕七大全域工程展开,通过南宁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盘活全域资源、扩容发展空间、增加有效产品供给、培育新兴产业业态、优化配置旅游要素、完善公共服务、促进全民参与、强化综合管理,实现南宁旅游业供需双向匹配,助力南宁“四个城市”“六大升级”目标建设。

构筑南宁从“旅游过境集散地”向“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转变的全域旅游新格局。实现南宁旅游从“观光旅游”向“深度体验旅游”转变,从“景点旅游”向“泛景区化区域目的地旅游”转变,从“旅长游短”向“快旅深游”转变,逐步将南宁建设成为城旅一体、景县联动、产旅互融、主客共享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

实现部门整合与联动,加强旅游部门与发改、财政、国土、环保、住建、规划、城管、园林、交通、水利、农业、林业、商务、文化、扶贫等部门的横向联动,协调配合。建立主要领导负总责、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切实把旅游业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全市旅游工作会议,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协调解决旅游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以旅游专家库和网络为主要平台,为旅游发展提供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创意产品在内的旅游智库产品和服务体系。编制《南宁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和《南宁市全域旅游发展行动计划》。“下一步,南宁市旅发委将坚持高端规划,把城市建设成为养生休闲大景区。”黄永久表示,南宁市将按照“城市即景区,景是一座城,城是一个景,城旅一体化”的理念规划管理城市,全城旅游项目、环境配套、业态布局、项目开发、公共服务体系等进行开发建设。

黄永久说,南宁市将重点推进东盟文化博览园、百里秀美邕江、环大明山旅游带、广西壮都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重点推进上林县、马山县、邕宁区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推进武鸣双桥镇、横县横州镇、宾阳黎塘镇、上林西燕镇、马山古零镇等10个乡镇创建南宁首批特色旅游名镇。

南宁市还将持续推进“旅游+”产业融合。推进“旅游+水利”,以百里邕江休闲带为建设重点,推动龙母湖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一批滨水休闲旅游产品;推进“旅游+林业”,利用青秀山、大明山等良好的山地森林环境,不断完善山地森林养生保健设施,开发森林浴、食疗、养生操、山地运动等养生保健项目;推进“旅游+康养”,以温泉养生、壮医、中医药养生为重点,建设一批养生示范基地建设,打造养生养老旅游产品;推进“旅游+体育”“旅游+文化”“旅游+会展”“旅游+商务”等产业融合。

同时,南宁市还实施全域旅游优惠政策,支持旅游企业发展;实施创新改革促进政策,完善全域旅游发展保障措施;完善旅游法规条例,建立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实施多元化人才提升政策,保障全域旅游发展人才质量。

此外,全面实施旅游环境提升工程、旅游品牌创建工程、“全民养生”推广工程、旅游投资促进工程。

全面提升A级景区的环境整治工作,严格实行旅游景区建设的环保审批,控制旅游景区的污染物排放,加大森林植被保护力度,防治水土流失。积极开展景区的绿色创建活动,推进旅游目的地环境整治提升,不断夯实环境支撑力。建立全市空气质量监测、预报网络和告示制度,让“空气”成为南宁旅游建设的市场“招牌”。

持续培育养生休闲特色的度假、餐饮、节庆、运动类旅游品牌,加快“南宁礼物”旅游商品体系构建,全面推进南宁旅游品牌化战略。

实施“科教兴旅”战略,利用电视、网络、报刊等传媒,开设“全民养生大讲堂”,编制“全民养生手册”,实施养生技术“下乡”,提高全民养生知识,促进全域“养生”人文环境建设。大力扶持涉及“养生休闲”的研究、生产和服务企业,加强“智慧养生”旅游工程建设。建设一批“养生休闲”业主实训基地,多层次、多方式培养南宁养生旅游建设技能型人才、服务型人才、创业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

定期举办投资贸易洽谈会,由政府提供相应优惠政策,吸引企业专项投资于南宁的优质旅游项目或旅游企业;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更多地参与旅游、投资旅游,为企业加大投资旅游业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做好服务。发挥政府的引导和协调作用,为企业投资旅游业提供信息、搭建平台,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新闻推荐

守护“洁齐美” 要用心更要持续发力

白马屯篮球场周边草丛里散落着食品包装袋等生活垃圾。吴子贤摄本报记者吴子贤实习生黄春爱9月19日—22日,市“两重两问”办开展2016年第三次“三清洁”环境卫生整治和巩固提升专项检查。记者跟随...

马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马山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