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特色新品牌 谱写发展新篇章
马山会鼓传承人之一王政勤在表演。 本报通讯员赵志岸 摄马山县体育馆夜景。本报通讯员韦卫妮 摄
村村建起农家书屋,为农村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文化精品不断涌现,提升了马山的知名度……
多年来,马山县各族干部群众弘扬“奋进似马、坚韧如山”的大无畏精神,攻坚克难,积极进取,在实现社会经济腾飞的同时,依托地方特色和文化资源优势,努力实施特色文化品牌战略,加快推进文化发展繁荣步伐,全县的文化事业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我们在农闲时经常到村里的农家书屋看看书。”马山县加方乡加让村拉养屯的老党员黄怀尚告诉记者,农家书屋的建设对广大农村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多年来,马山县不断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促进马山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据统计,2003年至2014年年底,马山县已建成11个乡镇文化站,49个村级服务中心,55个文化舞台,382个村篮球场,25处体育健身路径,145个农家书屋,“村村通”广播电视直播卫星设备覆盖到全县大部分山区农户,县、乡、村、户四级文化网络阵地已经形成。
特别是2010年5月,该县总投资1380万元,建成的集全民健身、文化娱乐、节日庆典等功能于一体的马山县体育馆、配套建筑县图书馆和县文化馆综合大楼,三馆的建成开启了全县文化设施建设新时代。此外,2013年10月还建成了 “振世雄风”会鼓雕塑与体育馆,两者交相辉映构成了马山特色文化地标建筑群。
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发展
“我们每年春节期间都举办游园活动、书法比赛和山歌擂台赛等活动。同时,还充分利用每年的各节点开展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这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马山县文新广体局局长蒙海军说。
随着文化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群众的文化活动热情也被激发出来。马山县以此为契机,以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营造浓郁的文化活动氛围,凸显地方特色文化内涵,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示范作用,引领健康生活新风尚,全县群众性文化活动呈现出主办主体多元化、表演主体多元化、运作方式多元化的新格局。同时,该县还以每年都举办的中国黑山羊之乡——广西南宁·马山文化旅游美食节为引擎,全面推动马山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据了解,马山县每年组织文艺工作者走进乡村、社区、学校等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达200多场次。每年该县还利用“世界读书日”“文化遗产日”“五一”“五四”“七一”“国庆”和“元旦”等节假日开展文艺演出和文化宣传。同时,该县目前共组建有50支农村业余文艺队,活跃在各乡村社区,随着农村基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各文艺队在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方面的引领作用日益突出。
“文化三宝”享誉世界
马山县的民俗民间文化艺术多姿多彩,风韵独特,其中壮族三声部民歌、壮族会鼓、壮族打扁担被誉为马山县“文化三宝”,是该县打造文化艺术品牌的首选内容。通过艺术创作、提高品位、深层延伸、广泛宣传等有效措施,目前,“文化三宝”已成为展示马山县文化魅力的金字招牌。
据悉,“文化三宝”曾经多次参加了国内外的各类演出活动,并获得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赞誉。2010年8月,马山壮族会鼓与壮族打扁担亮相上海世博会广西活动周,充分展现了该县文化的深厚底蕴。2013年8月,壮族三声部民歌和壮族打扁担参加第四届中国蒲公英维也纳夏季音乐会,登上了世界音乐的最高殿堂——维也纳金色大厅进行展演,得到主办方的充分肯定,并向世界展示了马山县壮族三声部民歌的艺术魅力。2014年世界体操锦标赛开幕式上,马山县会鼓以雄浑、厚重之音震撼了来自世界各国的观众……
文艺创作与非遗保护成效显著
“在南宁市乡村社区和谐文艺大展演总决赛中,我们县自己创作的文艺作品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马山县县委宣传部宣传股股长韦生权说。
据了解,1999年、2000年、2003年马山县壮族三声部民歌参加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比赛均荣获金奖。2010年,由该县文艺工作者自导自排的舞蹈节目《欢乐的节日》进京参加第六届全国校园才艺选拔赛全国总结赛活动,并荣获创作表演金奖。同时,自2010年以来,在连续举办了五届的南宁市乡村社区和谐文艺大展演总决赛上,马山文艺工作者自编自创的各类文艺节目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如在2011至2014年连续四届的南宁市乡村社区和谐文艺大展演总决赛上,壮族三声部民歌《风流几年先》《阿妹今天要出嫁》《把笑脸捞回家》、舞蹈《山风》《瑶山脊》《山路弯弯》《擂鼓喜迎宾朋来》等节目均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文化发展促进了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自200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启动以来,马山县按照国家、省、市的非遗保护工作要求,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组织和抽调精干力量,历时三年时间对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状况做了调查、挖掘、整理,并编纂成50多万字的《马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资料汇编》(共上、下2册)。2007年以来,该县共成功申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46项,代表性传承人26人,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自治区级项目5项,市级项目8项,县级项目46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人,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5,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1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15人。
此外,为做好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工作,2012年,马山县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为“非遗”保护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同时,还建立了壮族三声部民歌传承基地、壮族会鼓传承基地、壮族打扁担传承基地和壮族打榔传承基地。这些基地的建成,极大地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本报通讯员韦绍群
新闻推荐
唐彩妹家乡放歌。马山会鼓震天响。歌手呼斯楞走到观众中唱歌,观众反应热烈。壮族打扁担《扁担传情唤远客》。震天的会鼓敲响,扁担舞活力十足,“刘三姐”歌声悠扬……昨日,冬日暖阳下的马山县古零镇小...
马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马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