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安县 尽锐出战强后劲 众志成城摘穷帽

南宁日报 2019-09-30 07:00 大字

位于隆安县的更望湖风光优美,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何宏生摄)隆安县实施集中连片跨区域供水工程建设,破解石漠化地区季节性缺水难题。 本报记者程勇可摄隆安县建设扶贫车间,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促增收。 (何宏生 摄)金福公司火龙果基地员工在采摘火龙果。(何宏生摄)隆安县易地扶贫搬迁震东集中安置区启用,让易地搬迁贫困户圆了“安居梦”。(何宏生摄)

隆安县位于南宁市西北部,居右江中下游两岸。从地图上看,隆安县城就像一只飞舞的蝴蝶,因此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蝶城”。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地处大石山区的隆安县,交通闭塞,自然条件恶劣,这只“蝴蝶”无法展翅起舞。70年砥砺奋进,70年沧海桑田,如今的隆安县实现了“蝶变”,从农业底子薄、工业零起步、人民温饱难保的艰苦岁月,昂首阔步迈向了农业现代化后劲足、城镇建设日新月异、群众幸福生活的新时代新征程。

乘着脱贫攻坚的东风,经过3年集中攻坚,隆安县实现贫困人口脱贫15192户60687人,贫困村摘帽38个,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明显提升,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隆安连续4年荣获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县考核一等奖,2019年计划整县脱贫摘帽。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在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年,隆安县以尽锐出战的坚强斗志、坚不可摧的奋进力量,奋力书写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移民搬迁圆“安居梦”

一栋栋安置楼整齐矗立,四周道路宽敞整洁,园区环境绿化美观,走进隆安县易地扶贫搬迁震东集中安置区,现代化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5000多户搬迁户在此安居乐业、尽享天伦,与全县人民一起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美好新生活。

“感谢党和政府实施的好政策,我们全家住上了新房子,圆了我们在县城买房的梦想。”易地搬迁贫困户陆凤良说,她以前住在南圩镇联住村都润自然屯,那里属于大石山区,住宅用地非常少,全村的房屋全都“挤”在一起,大部分房子光线非常差,白天也要开灯照明,一家五六口人只有两亩地,从家里到地里隔了两个村,需要走一个多小时,全家人就只靠这两亩地种玉米维持生计,看天吃饭,辛苦劳作一年仅能满足温饱。陆凤良最大的愿望就是在村外买套房子,给孩子提供较好的学习环境。如今,她在安置区的和鑫佳园小区有了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她在安置区附近配套建设的农民工创业园区内的一家皮具厂找到了月薪2000多元的工作,她的小儿子在今年建成投入使用的粤桂小学上学,当初的愿望都变成了现实,这让她感到很幸福。

隆安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地处石漠化片区,贫困人口多,生态脆弱,居住条件差,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为了改变贫穷面貌,隆安县委、县政府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将贫困群众集中向县城所在地转移,规划实施震东扶贫生态移民与城镇化结合示范工程,建设易地扶贫搬迁震东集中安置区,努力探索石漠化片区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的路子。震东集中安置区是全区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之一,规划建设的3个安置小区、43栋安置楼、5847套安置房已全部建设完成,完成搬迁入住5847户24423人。

为真正实现“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隆安县将扶贫生态移民安置、县城开发与产业园区建设等方面工作结合起来,有效解决了隆安县稳增长的动力问题。目前,产城融合区已有30多家企业入驻,成为辐射带动全县经济发展、推动县域经济振兴的强大引擎。

引来活水圆“脱贫梦”

“有了自来水,今年收入有望再翻一倍!”半年来,隆安县都结乡陇选村布律屯村民李日良一家用的是清澈的自来水,有了水,家禽养殖规模逐步扩大,收入增加,脱贫信心更足了。

隆安地处喀斯特地貌的大石山区,属于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经过排查,隆安县存在季节性缺水、饮水安全问题的乡镇共有3个,涵盖18个行政村156个自然屯,涉及人口32000多人。这18个村中贫困村就占了16个,其中深度贫困村10个。缺水,成了这些村屯摆脱贫困的最大障碍。

饮水问题不解决,何谈脱贫。2016年,隆安县委、县政府决定实施跨乡镇、村屯远距离引调水的集中连片跨区域供水工程建设。将18个村156个自然屯划分成5个集中供水区域,以水源较为丰富的村作为集中供水点,修建集中连片跨区域供水工程项目。如今,随着集中连片跨区域供水工程的实施,隆安已有1.8万人用上自来水。今年10月全部项目投入使用后,隆安石漠化山区将彻底告别缺水历史。

“通上自来水后,发展种植养殖产业就有保障了。”隆安县布泉乡副乡长蒙智儒说,供水工程项目的实施,不仅让群众喝上了干净安全的饮用水,还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给脱贫攻坚带来了新希望。

“过去由于缺水,村民增收渠道单一,主要靠外出务工增收。通自来水后,不少村民开始养牛、养猪、养鸡,产业覆盖率达100%,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实现零的突破,收入渠道逐渐增多。”陇选村第一书记李敏告诉记者,村里目前还有贫困户46户166人,今年计划脱贫36户,贫困发生率将降至1.9%,实现整村脱贫摘帽。

产业帮扶圆“致富梦”

“颗颗红心,口口香甜——广西隆安火龙果。”今年8月,一则画面精美、意蕴悠长的隆安火龙果公益广告持续一个月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多个频道及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同步播出,吸引了无数惊艳的目光。

近年来,隆安县以火龙果产业为扶贫优势产业,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和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扶持引导龙头企业联盟闯市场,隆安“那之乡”火龙果品牌日益红火。

近几个月正值火龙果采收旺季,位于丁当镇的那之乡火龙果产业示范区金福基地分拣车间每天一大早就忙碌起来。车间班长卢桂荣是丁当镇保安村村民,她乐呵呵地说,以前自己种地看天吃饭,在家门口做产业工人后,每月稳定收入4000多元,还可以照顾两个孩子,加上土地流转和村级集体经济分红,现在的生活比外出打工时幸福、快乐多了。

目前,火龙果种植基本实现自动化,但在采摘、护理等细节上,需要大量人工,这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充分的就业机会。在示范区里,每25亩农田雇请2人实施日常管护,采收旺季平均每天需要四五百名工人同时开工。

蓬勃发展的火龙果产业,带旺了村级集体经济。那桐镇那门村流转1.21万亩土地,引入10多家农业企业,其中3000亩流转到那之乡火龙果产业示范区。去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百万元,除一部分用于村活动经费外,其余收入都分配到2605户村民手中。

隆安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农有鹏表示,以创建那之乡火龙果产业示范区为依托,引领产业向规模化、现代化、标准化发展,至2020年全县火龙果种植面积将达到10万亩。 目前,该县种植面积超500亩的火龙果生产基地约有30个,其中龙穗、金福、金穗等龙头企业基地种植规模超4000亩,企业累计投资超4亿元,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本版撰文:隆安县委宣传部

新闻推荐

推介绿城优质产品 促进粤桂扶贫协作

本报讯(记者阮晓莹通讯员黄薇霖)8月23至26日,第16届广西名特优农产品(广州)交易会在广州举行,隆安县、马山县、上林县等南宁市9...

隆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隆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