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南宁部分街头已实现分类垃圾桶覆盖,但记者调查发现城市垃圾分类有些尴尬—— 街头分类垃圾桶被迫“通吃”

南宁晚报 2013-11-14 04:24 大字

▲小区内的垃圾没实现分类收集南宁部分街头投放了新型分类垃圾桶

可回收垃圾

纸类、玻璃、金属、塑料、橡胶、竹木制品、纺织品

不可回收垃圾

残羹剩饭、菜叶、果皮等厨房垃圾和杂草枯枝等,在自然条件下易分解的垃圾

■本报记者杨芳芳/文宋延康/图

最近,市民刘先生为扔垃圾的事情感到有些郁闷:他好心提醒路人,应该按分类要求,将垃圾正确投入垃圾桶内时,却遭到对方反驳:“你看看有谁主动分类垃圾?你管我!”为此,他发微博吐槽:“街上那些分类垃圾桶,真分类了吗?”

如今,城市街头垃圾桶都已换成了印有“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分类垃圾桶。记者在调查中却发现,近八成市民没有分类意识,环卫工人在清理垃圾桶时,也是将两类垃圾一起清运。分类垃圾桶为何成了“摆设”?如何才能将垃圾分类进行到底?为此记者进行调查。

【探访】

街头分类垃圾桶成为摆设

目前,南宁市区内许多路段都换上了崭新的“环保卫士”——分类垃圾桶。与之前果皮箱不同的是,分类垃圾桶用绿色代表“不可回收”垃圾、蓝色代表“可回收”,中间的灰色部分,也注明了收集的是电池,以及烟头。在蓝、绿两色桶体上,还明确地画着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种类。

那么,如此功能完备、介绍齐全的垃圾桶,是否如设计者所期望的那样,发挥它应有的功效呢?昨日上午,记者在位于市中心朝阳路段一处分类垃圾桶附近蹲点,察看市民扔垃圾的状况。

记者发现,前来扔垃圾的大多数市民对醒目的垃圾分类标志视而不见,将垃圾朝垃圾桶随手一扔,便离去。一名年轻女子随手将喝完的可乐瓶丢进“不可回收”的垃圾桶中,一名中年男士抱着小孩路过,也将玩具包装盒顺手扔进了垃圾桶里。

记者观察了近一小时,其间有50多人扔垃圾,其中将垃圾归类放置的不到10人,也就是说,近八成市民没有将垃圾分类的习惯。记者看见,两桶内的垃圾基本都是瓜果皮、塑料袋、易拉罐等物品混杂在一起。

同样,在新竹路,新竹小区附近几个垃圾桶里,绿色的厨余垃圾桶内有多个垃圾袋,有菜叶等名副其实的厨余垃圾,也有废纸壳、电线等可回收垃圾。而蓝色可回收垃圾桶内,里边的垃圾与厨余垃圾桶里的垃圾没有什么区别。

垃圾分类不普及未引市民重视

记者制作了一份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市民是否有将垃圾分类的习惯;没有将垃圾进行分类的原因是什么;以下哪些物品属于可回收范围,哪些又是不可回收垃圾;对于垃圾分类,您有怎样的建议等问题,在朝阳路向过往的30名市民进行随机询问。

结果显示,只有6名受访者表示有将垃圾分类的习惯。对于不分类的原因,市民的说法各有不同。王倩女士觉得将垃圾分开扔,太麻烦,“有时候带孩子出门,腾不出手来分类,就想一丢了事”。

市民刘先生认为,缺乏相关的知识是主要原因:“对很多人来说,能做到不乱扔垃圾已经很不错了,再要求分类,似乎对现在的市民来说要求太高了。毕竟国民素质还有待提高。”刘先生说,首先要加强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让更多的市民了解这样做的重要性,才能激起大家行动的动力。

此外,还有居民抱怨:“我们都支持垃圾分类。本来在投放时已经分类,可垃圾清运车辆收集时,还会混在一车上拉走,这在很大程度上伤了大家的积极性。”

同时,调查结果也显示出,很多市民并不了解垃圾分类的具体内容。例如调查问卷中“您认为花草树枝是否是可回收垃圾”一栏,很多市民都选择了“是”,但其实花草树枝属于不可回收垃圾。记者发现,虽然垃圾桶桶身上用图案标明了垃圾分类,但也只是简单划分鱼刺、果皮、骨头等湿垃圾不可回收,较为笼统。这让一些市民感到疑惑。

对于分类垃圾的意见,很多市民反映,目前南宁市虽然已经开展了垃圾分类,但并没有分类垃圾处理终端,试点的分类垃圾也只能统一填埋处理。要想真正实现垃圾分类,必须实现在垃圾投放、运送、处理三个环节上的分类。但目前来看,垃圾分类投放收集后,达不到分类处理,前两个环节就失去了意义。

环卫清运“一窝端”分类不彻底

昨日下午,在七星路,一名环卫工人正在清理垃圾。只见她将垃圾桶盖子打开后,将垃圾全都倒在三轮车上。“长期以来,我们都是这样清运垃圾的,没有分类垃圾车。对于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垃圾都是统一处理。”环卫工人莫大姐说。

莫大姐表示,现在市民的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在路面随意丢弃垃圾的情况已经大大减少,市民大多数都能将垃圾自觉扔进垃圾桶,特别是一些烟头,都会熄灭后扔进垃圾桶。作为一名环卫工人,她为此感到很欣慰。

然而,她清理街道上的垃圾桶时,都会看见里面的废弃物五花八门,根本没有分类。在采访过程中,一些环卫工人表示,设备不完善是原因之一。受条件限制,清运设备是一个人一辆拖车,用于清运的垃圾车多是铁皮三轮车,只有一个敞口储物箱,根本不能实现将垃圾分类清运。一名环卫工人说,如果硬要说“分类”,那就是大家捡瓶子赚外快:“结束工作后,我们就捡些塑料瓶、易拉罐,卖点钱。”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垃圾中转站。下午3时许,在位于云景路垃圾中转站内,一名环卫工人正踩着一辆满载垃圾的三轮车缓缓驶入,在将垃圾车停放好后,便用铁铲将垃圾推进垃圾池内。

一名工作人员介绍,环卫工人将负责路段的垃圾清运来后,全都倒入垃圾池中,没有经过分类就直接进行压缩,然后再由密封车辆运走。就云景中转站来说,一辆车一次能承载约12吨垃圾,一天最少有三四车,如此算下来,每天最少有36吨的垃圾从这里运走。这名环卫工人坦率地告诉记者,中转站没有进行分类。

【措施】

部分街道实现分类垃圾桶覆盖

记者从南宁市城市管理局、南宁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网站上了解到,今年10月初,为了迎接“两会一节”的到来,南宁市特引进了新型可分类放置物品的环保果皮箱。

此次投放的这批新型果皮箱共2000个,每个造价1000多元。除各大广场共安放500个外,其余的1500个,分别安放在兴宁区朝阳路、新华街、人民路;江南区星光大道、五一东(中)路;青秀区嘉宾路、金洲路、金湖路;西乡塘区大学路、明秀路;邕宁区五象大道(邕宁段);良庆区五象大道、银海大道;经开区星光大道;高新区科园大道、火炬路;相思湖区大学西路。果皮箱安放工作已于10月20日前全部完成。

新型果皮箱具有防火、防水、防潮、防霉、防腐防蛀、抗静电、防渗漏、防撞击、抗老化,损坏后可回收再利用,无毒无害,操作便利,体现环保、节能的先进理念。同时,也是南宁市多项为民办实事举措其中一项重要工程,是提高城市环卫设施的档次,向国际化都市过渡,为明年南宁市开始逐步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的试验产品。

垃圾分类将在南宁试点再推广

为什么已经设置了分类垃圾桶,效果却差强人意?记者也在该网站看到了2012年6月5日发布的《南宁制订城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十二五”规划,将在市区试点垃圾分类收集》。

此文中提及,目前,南宁市只有横县实行分类回收生活垃圾,包括市区及其他城镇仍然采用混合方式收集生活垃圾,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较低。

《规划》目前已经印发,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南宁市的城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目标。“十二五”期间,南宁市将重点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厂等9个项目的建设。

《规划》:“十二五”期间,要完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到2015年末,市区和县城生活垃圾清运率和无害化处理率要达到100%;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横县要达到80%,市区要争取达到10%;市区机械化清扫率达到80%,县城达到50%;密闭化运输车辆比重市区要达到100%,县城要达到80%。另外,在市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工作。选择条件较好的单位、小区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取得经验再逐步推广。

【思考】

垃圾分类处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对于垃圾分类,青秀区环卫站一刘姓负责人表示,今年年前青秀区环卫站也曾开过专门的会议,讨论垃圾分类的试点问题,市里、城区领导也非常重视这项工作,鼓励多向优秀的辖区、县份学习。

这名负责人同时表示,垃圾分类处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等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虽然设置了分类垃圾桶,但在垃圾的收集、运输、处理等环节都还没有完善。因此暂时很难实现完全的分类。

同时,也有环保人士建议,提高市民素质,使之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政府可以借鉴其他城市或国家的做法,例如南京有出台相关规定,对不分类投放生活垃圾,且拒不整改的采取罚款措施;一些发达国家则按垃圾的不同类别收取费用。

老百姓的习惯很难改变时,可以用严法峻律予以规范。不过,约束的前提是,政府必须先把该打的基础打好,在学校、社区多宣传垃圾分类的环保理念,建设垃圾分类的设施。诸多基础做好后,再制定一套经济上可行、社会可接受的奖惩措施。

新闻推荐

醉酒女子向保安哭诉被拐骗 在派出所折腾了一个小时才醒酒,并称不记得之前发生过什么事

本报讯(记者潘国武)1日上午,一名女子在五里亭蔬菜水果批发市场向保安反映,被人从横县拐骗到南宁。在五里亭派出所里,女子直说想抽烟。直到民警要详细核查身份信息时,女子才诉说实情,前一晚喝多了。随后...

横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