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横县科技三捧国家“大红花”

广西日报 2011-04-08 21:51 大字

本报横县讯 (记者/陈仕平 通讯员/叶保锋 韦振江)“十一五”期间,横县科技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今年3月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组织管理优秀组织奖”荣誉称号,是广西惟一获此殊荣的单位。这是继2008年获国家科协“全国科普示范县”,2009年获国家科技部“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之后,该县获得的又一国家级殊荣。

“十一五”期间,横县实施的国家科技项目顺利推进。该县实施了科技富民强县、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乡镇、知识产权强县试点县、全国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试点县等4项国家级项目,取得显著成效:建设了2000亩集科研、生态旅游为一体的“中华茉莉园”,制订了茉莉花生产5个地方技术标准,建立1万亩标准化示范区,年鲜花亩产量1105.46公斤,亩增产505.46公斤,亩增加收入3639元;深入开展“桑-蚕-菇”产业化技术集成,促进了桑蚕、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2009年全县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达到44件、36件,比2005年分别增长158.8%、414.2%,“十一五”期间全县专利产品销售额达7500万元。

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县积极创建新型科技服务体系,共建设了3家农业专家大院、5大农业优势产业人才小高地、5个企业技术工程中心、60个科技示范基地(园)、10个农村信息化示范乡镇、36个农村信息化示范村和中国茉莉花茶电子商务平台,培植了12家科技型龙头企业、166个专业合作社(协会),科技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人才队伍不断壮大。通过专家大院、人才小高地、企业技术工程中心、示范基地等服务平台,柔性引进等方式聚集国内外高层次技术人才,培养本地骨干技术人才、乡土(企业)技术人才,建立创新型人才团队,创新开发了双宫丝等23个新产品,研发出小蚕共育等28项新技术,开展了硅酸盐解舒剂生产高品位茧丝等37个关键技术攻关,“永新源”猪种、“金花”牌茉莉花茶成为广西名牌产品。

科学重点项目不断取得新突破。围绕茉莉花茶、桑蚕、制糖、甜玉米、水产畜牧、食用菌、建材等优势产业,重点实施“科技富民强县”、“桑-蚕-菇”生态农业技术集成等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实现技术和产品创新的新突破,并建立示范基地,加快成果转化。“十一五”期间,全县累计引进推广应用先进实用技术56个、新品种60个;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4项,南宁市科技进步奖8项;获国家专利授权116件,转化科技成果 12项,示范推广15万多亩。

新闻推荐

广西跻身食用菌产业大省(区)行列

本报南宁讯(记者/袁琳通讯员/莫有合)日前,记者从全国第十届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展销会上获悉,2010年度,广西食用菌总产量(折鲜)82.24万吨,总产值51.54亿元,分别位居全国第10位和第9位。这标志着广西...

横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横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